和彭义光家住一套房子的是在省财委办公室当主任的赵禹赵叔一家,赵叔和爱人范姨都是二婚夫妻,赵叔的前妻因病去世,范姨是离婚。赵叔和前妻有个儿子叫赵燕得,当时已经中专毕业,在康平县工作。他不怎么回家,偶尔回来也只是住几天就走。赵叔和范姨有一女一儿。女儿娟子长得白净秀气,老实厚道,比我大弟弟小一岁。
赵燕得当时不到二十岁,可看着却像个农村村支部书记,虽然一脸的沧桑,却很有精神气。他每次回来都喜欢逗我,说我长了个三瓣嘴,像兔子。有时把我抱起来扔几下吓唬我,奇怪的是我很喜欢他,更愿意让他抛上抛下的。
范姨对这个非亲生的儿子不怎么好,有时明明知道赵燕得周末要回来了,却带着孩子出去逛街,也不给赵燕得准备饭。好多次都是我奶奶让赵燕得到我家吃的饭。家里有好吃的,范姨也是给自己的孩子留着,不拿出来给赵燕得。我母亲说,赵燕得厚道,从不抱怨,也不在意吃什么。可娟子善良仁义,总是偷着给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留好吃的。善良的人终有好报,娟子一辈子平平安安,虽然没大富大贵,但过的安心自在。范姨几年前得了老年痴呆症,一直是娟子不离左右的伺候着。
范姨是大连人,当时在机关当打字员。范姨有个老父亲曾来过大院,老爷子的板胡拉的非常好。白天大家都上班的时候,他就在阳台上拉板胡,那曲子我后来再没听过,那是一种苍凉又激越的调子,像是在倾诉自己一辈子的大喜大悲。范姨似乎对这个父亲不怎么待见,老爷子也很怕她女儿。范姨一下班就不让父亲拉板胡了,他父亲就乖乖地跟她进屋。范姨的父亲就文革前来过一次大院,之后就再没见过。
命运不会让一个总是吃苦。母亲说,从小没妈的苦命孩子赵燕得,娶了一个漂亮又贤惠的媳妇。这个媳妇是赵燕得中专同学,对赵燕得非常好,知道他是后妈,就想方设法想讨范姨高兴,每次来都尽自己所能带一大堆东西。母亲说,在康平那个穷地方,哪有什么好东西啊,都是沈阳市里买的,他俩的工资挣得也不多,就是廋驴拉硬屎,自己省吃俭用攒的俩钱都孝敬了家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七十年代初的时候,赵叔因为眼睛疼,从五七干校回来看病,当时大家都发现他瘦了很多,还以为是在干校累的呢,没曾想他是得了肝癌。赵叔被确诊肝癌后,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期间,赵燕得和妻子来看过他几次。自从赵叔去世后,赵燕得就再没来过。
赵叔去世后,范姨八十年代时又找了个老伴,姓董,是交通厅的总工。董叔带来俩女儿,一个我记得叫春梅,另一个叫什么忘了。两拨孩子处的还挺好,从没发生过矛盾。董叔那时成天不着家,几乎每天都坐个吉普往工地跑,等于住在了工地上,毕竟那是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施工技术问题一大堆,每天忙得焦头烂额,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的时候,董叔在工地上受寒,加上过度劳累,得了大叶肺炎,送到医院治疗时有点晚了,没抢救过来,就这样突然去世了,享年不到五十。范姨说,老董就是被高速公路累死的。想想,确实如此。不过。范姨的命也是够苦的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1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7)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5)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1)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
《隐入尘烟》的艺术特色及所反映的三农问题
《观剧偶感》(九)
中秋月
《观剧偶感》(八)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