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有关学习数学的反思

—- 大学生活和学习回顾之二

同学博客 》黄奕

一)为啥学数学

报考数学专业是因为受了徐迟的忽悠,他当年那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影响了不知多少年轻人。

我父亲是电机系毕业,他也希望我上电机系,建议我报“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理由是应用很广。

我在高考前文科比理科好得多。因为初中毕业就下乡当知青,虽然也在自学,但是基本上都是看的文史书籍,学习英语、日语。数理化也看,但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高中教育。

徐迟的影响使我热血沸腾,同时也有两件事增加了我的自信:

一是我们在初中根本没有学过化学,学的都是“工基”、“农基”(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其实都是鬼混,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但是我当知青的时候,到公社小学的初中班代课,学校要我教化学和英语。

教英语我是绰绰有余,当时的校长为此非常得意,因为周围几个公社的小学初中班,没有哪一个开得出英语课。

教化学我则是一边看书自学,一边现炒现卖。也居然没有误人子弟,我的学生在周围几个公社的小学初中班的比赛中也是第一。所有那些学校都没法做实验,我们还做了几个实验。(高考时,我的化学分数是6门考试科目中最高的。)

二是我偶然找到过一本中专的高等数学课本,大致看了一下,觉得并不难。比着葫芦画瓢,照着公式往里代,居然把求导数的题都做了,一对答案还都做对了。其实根本没有理解微积分的真正意义。

这两件事使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

高考下来,成绩还不错,所以就报了成都工学院的数学师资班,以为毕业以后可以在高校教书。没有报川大,是因为县中学的老师里面就有川大的毕业生。想到报川大,毕业以后恐怕会分回县中学。(顺带说一句,我妹妹那年考上了“成都地质学院”的数学师资班。)

这就是“为啥要学数学”。

二)为啥又不学数学

    我们入学的时候是“数学师资班”,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教樊映川”。那时候国内的工科院校大都使用樊映川编写的《高等数学》,而当时给我们计划的未来就是在工科院校教高等数学。后来成都工学院改成了成都科技大学,成立了应用数学系,我们就成为了应用数学系的第一届学生。数学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就取消了,加了一些应用数学方面的课程,如线性规划、凸分析、运筹学等等。

学了数学了才晓得“东西烫”。用康世琨先生的话来说是“拉进黑巷子打一顿,昏头昏脑地甩出来”。

第一节课是解析几何,感觉还可以。第二节课,高等代数,用的北大课本,第一章“多项式代数”,立马打昏。记得当时很多同学都是同感。而我比其他同学更有一层不利:有些高中课程没学过,比如排列组合。还得另外找时间去补。

最让我受刺激的是:上数学分析课的时候,老师证明拉格朗日定理,当时我就惊叹“作辅助函数”证明,感受到了技巧的巧妙。从此在学很多定理的证明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我能想到这样做吗?大多数时候结论都是:不能,我一辈子也达不到那个高度。

对此,我咨询了几位前辈。其中有人对我说:数学学好了,再学其它课程都不难。你可以自修几门工科课程,以后考工科研究生。高等数学还不是小菜一碟。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就想到了要考研究生,要改专业,要学计算机。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看计算机方面的书,也去电机系听计算机的课,确实感觉很好,觉得学起来比数学容易多了。所以大学毕业时考上了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的研究生。

三)对数学学习的反思

毕业快40年了,大多数同学都在工作中转了行,其中转到计算机的最多,包括我自己。其次还有经济学、管理等等。能在数学教学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不到四分之一。在此我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敬意。

对于在大学期间选择数学专业,我并不后悔。因为正如几位前辈说的:数学学好了,再学其它课程都不难。以后我在计算机系学习的时候,凡是上理论课需要证明的时候,我都感觉到比本科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得容易。他们说:数学系出来的,做证明题,是不一样。其实计算机理论就是应用数学。可计算性、计算的复杂性、NP完备之类的内容在数学和计算理论都会讲到。

同时数学是一种思想方法,使我看问题更客观、更符合逻辑。

    我自从毕业就转到了计算机科学,但是一直对数学有兴趣,一直关注数学的发展,一直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数学书。最近一段时间,我想到了我们数学教育的一些缺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缺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进校就扎进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等,至于数学的全貌,数学有哪些分支,每个分支针对一些什么问题,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我们是不知道的。比如数论,我们完全没有学过,但是至少应该给我们一个几节课的概述,让我们知道它研究什么。又比如分形学,我们在学校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第二个缺失是“只见树木的现状,不知树木和森林的成长”,也就是说没有一点数学史的知识,不知道数学是怎样发展的。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罗素、数学的三次危机等等,都是有兴趣的同学,在业余时间的课外读物里看到。

    最近查了一下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本科生课程设置,北大有一门《数学导引》,川大有《万物皆数:探寻数学的理与美》和《数学史》。这些都是我们在校的时候没有的。

同学博客 》黄奕

2人评论了“黄奕:有关学习数学的反思”

    1. 读初中时,我的数学很好。瘟格中下乡六年,居民四年,数学自然是荒废了。所以,恢复高考之后只能考文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