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剑波:回忆琐记(39)

我的病时有反复,输液输氧过了,还得打针服药。一遇气候变化,我就适应不及,咳痰加甚,常常听得见心跳,左耳发热,口唇发麻,连手指也发麻了,但主治医生周丽筠、医生肖能会对我都十分关心,细致周到。护士们个个对我都十分亲切。所以我并不感到陌生和寂寞。每到下午或晚上,她们下了班,我便到办公室写信看试卷,看兄弟院校请我评审的论文。六月七日我因为万仪要动身回兰州,便把地震时期的日记直到去年的,全交给他。因为他说,他退休后,要以我家为素材写小说;而且日记留在家里被人翻看,难免惹出事非。虽说明年他还要回来,仍检出若干本世界语文学书给他—-他是我在世界语事业的接班人。我在六、七两天还写了《不死迎来八十三》的律诗,也写了怀念天矞的一首:《尚想戏言身后事,不期先我赴泉台。嘘寒问暖怜多疾,忆苦回甘不尽哀。一身尚存知自爱,余生犹可献蒿莱。悲欢离合归巢燕,犹见斜晖照影来。》

最值得回忆的是七日的一天,是难得的合家团聚的日子,只差万仪的妻子儿女,刘钊、罗宝玲在上班。七弟也来了,他先到住院部对我尽了些平时难得的忠告。我和尚琼过去合照的像全被她撕毁,这次她也来参加了照相。万仪临行前(八日)对我说,中如、中晋、他自己和妈妈讲好了,我按月给钱由她支配,请保姆。又说,今后大家都不用锁寝室门了,……。看来是有“解冻”的希望了。刘钊九日回成都,尚琼也可不用去电讯工程学院照看大立大树了。

看看要出院了。十九日潘新中给我和张清瑶夫妇及他照了像,二十一日又和张士琦、周丽筠、刘世汉医生,护士小罗照了像。下午又和张清瑶蒋云凤照,我又和古希腊语班同学,王挺之,还加上万仪、卢卉六月七日便照了像。

六月二十六日是阴历五月二十日,是我满八十二进八十三的日子。家里没有人记得,我也未说,只七弟写来了祝贺诗。上午惠云来祝寿,送了一大把十三太保来,云凤也送了花,十一点后又来约我到她家去盛肴款待,我感谢她两夫妇的盛情,也不由得不想到去年今日在锦江的光景。

二十七日我出院了,杨巨平也才动身回家。云凤为我买了一床三斤重的棉絮、塑料澡盆。家里已请了姓陈的保姆。

回家以后,我直感谢我四十年代(1943)华西协合高中学生罗泽浦(现在叫罗洛)。他在校时便从事进步的(市里的)学生运动。五十年代初在上海搞文艺工作,是胡风的好同志,他也做过记者、编辑,后来便作为“胡风分子”受到迫害与放逐,远到青海新疆,随后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四人帮垮台后,调作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馆长,同时兼任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再调回上海,任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总编兼党支书记。他也是现代著名诗人,出版了文集、译诗集和诗集等。在我八十生日他曾有诗在成都晚报上发表。他是我的知心朋友之一,除了把他的著作送我以外,还时常供应我不少近代作家著作以及国外作家的译作。他是我可以信托的朋友。七月二十五日我清检自上海以来译诗剪存的集子《不同调》,未发表的《古希腊译诗》,油印未送朋友的《译哥德诗》,以及我自近年来用新旧体写的诗词全封寄给他。(并不是求他给我找地方出版)。

还必须补写一件大事:世界语在中国传播以来第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UK)在北京召开,从七月二十六日到八月二日。我因老病不能前往。我儿子万仪以兰州(及甘肃省)世协的代表团团长和几位代表去出席,西北有妹弟周尧。四川代表有成都的刘洪康、赖敏贞、宁守仁、李大成、袁艺;重庆有李任、魏以达、古存华,绵阳陈珊等。其它地区如万县、内江为名额所限,没有代表参加。

No post found!

卢剑波
Latest posts by 卢剑波 (see all)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