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我爸妈, 重新认识他们的婚姻, 是在我工作之后,参加“九型人格”的培训课程, 单位安排的,我不过是去打个卡,结果,让我一生难忘。
培训老师是学心理学的,他们正在推广“家族序列” 这个项目,因为太像迷信,不好推广,就免费插入到了我们的“九型人格”的培训课程里。 当我看到学员在台上声泪俱下的表现时,我有点懵,有点半信半疑。没想到,后面发现,我竟是那种很容易被“附体”的人。
老师让每个学员, 指定一个女生是他的母亲,一个男生是他的父亲。 不需要跟这对“父母”做任何讲解说明,只是简单的指着他们说: 你是我的母亲, 你是我的父亲。 然后让这对临时指派的父母,闭上眼睛, 入定,他们的“儿子“”女儿“ 旁观就好,不做任何打扰。
有部分人完全无感,以男生居多。 而有些人就能有强烈的感应。比如一个男生腿就跛了,果然他感应的那个”父亲“就是跛脚。(别担心,回到正常状态,这个症状就消失了)
拥有易感体质的我,当了两回“母亲“。 两次都哭的泣不成声,但是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扮演第一个母亲,我是害怕的瑟瑟发抖,压抑着,低声啜泣,似有百般的委屈。扮演第二个母亲,我是愤恨的大声哭泣,一步一步往后退,尽力远离那位父亲。我的两个搭档,都没什么感觉。
而我的“父母“,父亲向前走一步,母亲就跟上来,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这是极其罕见的恩爱夫妻,是那次培训课程50来号学员里,唯一的一对儿。那代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扭曲的婚姻, 制造了多少需要疗愈的灵魂呀!
像我的那两个“儿子”反反复复跟我了解我的感受想要探寻更多,我反反复复跟我的‘父母“确认他们的感受,父亲说: 我就感觉眼前有一道光,吸引着我向前走。 母亲说:我就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牵引着跟着他走,靠在他肩上感觉很安全很舒服。
做为唯一的一对儿幸福父母的孩子,我被请到中间,分享我的感受,我觉得不可思议,太颠覆我的认知了,他们吵了一辈子,准确的说是我妈找了我爸一辈子茬儿。 老师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每个人爱的语言是不同的。老一辈不懂表达,骂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于是,我开始搜索记忆,寻找他们“真爱”的蛛丝马迹。小时候,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我一定要去厂门口等出差归来的父亲,我妈一边抱怨我不听话一边陪着我,也许实则是她也想等吧;还有一次,我买了彩票,问我妈如果中了五百万她想怎么花,她说再给你爸找个年轻女人的生个儿子,全场哗然, 这是真爱呀!(我的内心旁白: 没有儿子是她毕生的遗憾,而她没有儿子,可能是我和我姐最大的幸运。)
…嗯… 我继续搜寻,实在是想不到更多的例子了。
注:
关于家族序列,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此文,只讲真实经历,不推广, 也无意诋毁。信则信,不信则不信,大家自便,勿争。
(完)
从身边案例浅谈增加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对美国的影响
东游小记—遇见大唐
一生六万三千字
东游小记:石庭随想
东游小记:躺平和大跃进
A Spare Day in NYC
读《秋园》有感
聆溪小悟
最美的梦
梦回少年
《留德十年》读书笔记
春节唠嗑
- 从身边案例浅谈增加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对美国的影响 - 08/27/24
- 东游小记—遇见大唐 - 08/25/24
- 一生六万三千字 - 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