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意大利人不用空调搞得很难受。到这里快两周了,我看到的和到过的地方,除了酒店的房间空调自己掌握,可以把温度开到很低以外,我们到过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开空调。其实很多地方是有空调机的。挂在那里就是不开。
我们中途还去了三个其它城市。我就只在都灵的一个咖啡店里看到空调机在吹风。我说它在吹风是因为咖啡店所有的门窗都开着,我坐在那里能感到它吹来的风,却感受不到丝毫凉意。
今天中午室外温度34度。丫头下午还要出去上课、练琴。音乐节把附近学校、酒店的琴都租下来给学生和老师用。弦乐声乐吹奏打击的学生也要很多会议室。所以学生们上课练习都是满城跑。因为没有空调,大家都开着窗户,然后整个城市整天都流动着音乐。好像一座音乐的城。
现在带大家看看这里的中午是什么样子。
下午3点左右,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鸟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丫头午睡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在妈妈陪同下出门。这里治安听说不错。但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走。其他那些大学生倒是自己满城跑。
这个小城干净得让人侧目。我几乎把周围的大街小巷都走遍了。不管是大路还是偏僻的小巷,完全看不到任何垃圾。不过我却也没见过谁在打扫卫生。
这是“市中心”,商店都关门午休了。三点半或四点才会再开。七点半几乎所有的商店就关门了。这个城里我平时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没有什么年轻人。城里都是服务业,工厂都在城外。前几天有一个宗教节日,满城都是卖百货卖小吃的摊和车,人倒是出现不少。年轻人稍微多一点。
旅游业在这里倒是有一个特别的,就是温泉澡堂。古罗马时代这里的温泉澡堂就很有名了。市中心有一个温泉的出口,水温摄氏70几度。大热天都在冒蒸汽。来这里度假的游客以意大利国内的人为主。现在因为疫情,温泉澡堂关了两年了还没有开。也影响了城里的其他服务业。
看了看当地的房地产。城内的二手公寓大概700到1000欧元一平方米。独栋家庭楼房房1000多欧元一平方,没多大草坪。
城外独栋楼房如果占地不大,也就1000多不到2000欧元一平方。1百多万欧元可以买到300到400平方的房外带3-4万平方米的土地。城外很多房子都孤零零地撒在山坡上,但水电气都是通的。大家告诉我有些老房子10万就可以买到,还带山坡上的果园。只是买了可能自己还要花一倍的钱整修。
我问为什么城里人怎么这么少。回答是学校七月初都放假了。学生大多跟家人出去度假了。这里不仅学校放暑假。工厂也有几个星期的暑假。听起来很逍遥。但是想到他们空调的普及程度,我觉得太热没法工作应该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
丫头要去练琴的小学就在大街上的一栋楼里。穿过市中心就到。一路看不到几个人。每天都这样。
这是学校门口的招牌:萨拉科公立小学。现在放假,进出没人管。只看到里面一间小房子里有个像清洁工的人。
小学的一楼是学前班的地盘。色彩比较丰富鲜艳。
教室门口还有学生的图画。
一楼的几个有钢琴的房间已经有其他音乐节的学生了。上楼再找。
楼上高年级的教室就没有楼下那么花俏了。
这个小学里有钢琴的教室还不少。找到空的琴,丫头开始练琴,一会老师上课又在另外的地方。没有空调的房间好受。老妈只有充当人力风扇。
这空调的问题是老美和欧洲人之间一言难尽的话题。很多欧洲人都很不待见美国佬到处把空调开得很低。一方面他们觉得美国佬很愚蠢很浪费,另外很多人,包括医生,认为空调对人身体不好。这一点倒和不少中国人一致。
经过这一个多星期的体验,我倒有些理解为什么欧洲人会认为空调对身体不好。美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开空调。人们只会在停车场和进门之间这一段路上感觉热一点。但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进门后一般在摄氏20-23度左右。低的摄氏18、19度。高的也不超过摄氏24,25度,身体基本调节适应了这种温度。但是在欧洲和中国这样大多数地方不开空调的地方,你的身体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高温的环境里。如果偶尔进到一个温度低10几度的环境里,身体可能真受不了。而且如果刚凉快下来又要出门,那不是更难受?
另外欧洲人环保意识比美国人强。很多人认为世界现在根本承受不了都像美国这样用空调:电力耗费太大。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佬一样用空调,把所有的电力用到空调上都不够。
但是这些年欧洲夏天的气温越来越高,欧洲人对空调的态度也有些改变。媒体一直说欧洲用空调的家庭每年在增加。我看到2019年的数据。欧洲家庭住房有空调的只有5%,而美国日本是90%。美国北部如密西根州很多家庭也没有空调。因为那些地方一年热不了几天。不过这次经历告诉我,像阿奎泰尔梅这样的小地方,虽然很热,这里的人们仍然没有觉得空调那么重要。
有人说了,美国佬总在纠结为什么欧洲人不会为缺少空调而感觉不舒服。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欧洲人从来就没有在家里用过空调。他们会因为缺少一个从未有过的东西感到不方便?这大概像回国看到满街的标语,最初几天都会分散我的注意力:走个路也要时刻操心人类命运宇宙千秋大业,累不累啊?一面清清爽爽的墙不是身心都轻松愉悦些吗?总感觉多余刺眼不协调。但我的亲戚朋友们大多对这些标语视而不见,没什么感觉。我稍微再多呆点时间慢慢的也会习惯。也像我现在在意大利,只要呆在荫处,也觉得很不错了。人的适应能力总是那样惊人。
但是比较认真的美国佬研究证明,人在摄氏21度左右做事效率最高。这也是新加坡自认为的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成功的诀窍之一。新加坡的平均室温是摄氏22到25度。像意大利这样中午休息2-3个小时再回来在高温里工作3-4个小时,工作效率不可能很高。然后大家8-9点才慢慢开始晚餐。睡得也晚,第二天工作怎么可能有高效率。
空调和温度的话题我们先点到为止。
回过头来继续看丫头练琴。丫头在这个夏令营里表现前所未有过的刻苦。我在前面说这个夏令营是给中学生办的。结果发现错得离谱。这个夏令营有两期。丫头参加的第一期160多个学生,90%以上都是美国各个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老师都是欧美大学的教授。丫头这样的中学生没几个。这些大学生有些大概都快毕业了。丫头除了学习自己的曲子,还要和其他学生一起练习合奏室内乐作品。这种环境里自然压力就大了。现在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上课、练习、排练。算是提前体会了上大学的味道。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9)16至17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8)12至15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7)公元1至10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6)公元前十个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5)公元前五千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4)公元前一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3)公元前14500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2)公元前两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人类起源
南方的风
吃在佛罗里达
生命的轮回与哲思的沉淀:读辜学耕《枯荷的思考》
自然与秩序的交响:云水的复杂与简约之美
色彩与笔触中的道:李道德山水写生
成都画家李道德(3)
冬雾
美国邻里:围绕新冠逝者关于种族歧视和医疗体系的讨论(1)
ChatGPT是个诚实的小骗子
云水写生:阿坝马尔康昌列寺
MoMA的历克斯·卡茨《四季》
情感与乡土的交响:罗中立的东方表现主义探索
王赤:没有奢望过的高考
山石纹理中的艺术哲学与情感表达
辜学耕的乡土情:现代艺术的探索与表达
ChatGPT刚刚发布的迷你版
辜学耕的乡土情:《一首大地的歌》和《打谷歌》
乔治·丹齐格:从误解的难题到线性规划(一)
刘云山甘孜乡城写生:沙贡
几句姜萍
皇甫起人的窗:现代重彩的诗意
数学的美
为什么,你会这么美?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3)
至高所在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5)
苏州石桥
跨越时空的对话:辜学耕的《石鼓文》系列
刘云山写生:金川观音寺
母爱似海 岁月留痕
20年前的今天
大数定律和绘画(一)
天堂一定很美
线条与韵律:刘云山的艺术修行
融合与禅意:米金铭的艺术语言
形式与情感:辜学耕的视觉语言
莫奈1540幅作品大合集
又到意大利(3)
清明雨思亲
又见大海
看廖新松《皮筋》系列有感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4)
高古轩近展:萨宾·莫里茨
高古轩近展:玛丽·韦瑟福德
德阳走好
能量、AI和我们
高古轩近展:一个叫毕加索的外国人
高古轩近展:斯坦利·惠特尼
云水的空间
高古轩近展:珍妮·萨维尔
新年快乐!
高古轩近展:南 · 戈尔丁
高古轩近展:贝内特·米勒
美国邻里:围绕新冠逝者关于种族歧视和医疗体系的讨论(2)
鲜猛生菜三明治
闲聊
GPT-4给必应(Bing)的重要提能
超级人工智能意味生物人类文明的终结
打疫苗
一些关于面的回忆
感恩节诡忌AI的原由(2)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3):南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美国邻里:找住房
感恩节诡忌AI的原由(1)
成都画家米金铭:《大渡河传奇》水墨画新作
2023 – 记住今年的感恩节
感恩节快乐!
高粱小径 • 追风
一刻的仰望,永恒的向往
成都画家廖新松:伊春九月
天意
天空的诱惑
英萃场头
成都画家米金铭 (2)
成都画家李道德(2)
无尽心路
又到意大利(7)
冬天路边
成都春雨
李斯特 《Un Sospiro 叹息》
秋阳芦苇
晨雨
美国大农村,走一趟
王荫清老师对我
云水写生:甘孜协庆寺(一)
走进梵高的世界
门德尔松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Mvt. I
苏醒中
云水写生:甘孜卡加湾
云水写生:甘孜德格竹庆乡佐钦大圆满寺
美国艺术家德雷克·卡尔 Drake Carr
海外艺术家黄锦江:于杂乱凡尘中自性自修
云水写生:甘孜普康寺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6):清代
云水写生:甘孜石渠华智嘛呢石经墙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5):明代
云水写生:甘孜石渠扎加寺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4):元代
成都画家曹辉
廖新松:皮筋列传 (3)
廖新松:皮筋列传 (2)
廖新松:皮筋列传 (1)
成都画家何多苓(2)
成都画家廖新松(1)
乌克兰利沃夫国家爱乐乐团
大数定律和绘画(二)
成都画家何多苓(1)
亨利·马蒂斯的812幅作品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 365幅作品
晚归
成都画家米金铭 (4)
ChatGPT是个小骗子
《路边花》,边看边想
它在从中笑
成都画家何志勇 (3) – 风景写生
成都画家何志勇 (2) – 风景写生
疫情高峰 周末早上
在佛罗伦萨街演
太平洋的圣诞落日
墨西哥壁挂
云雀
洪哥,咱们动手吧
春雾
蛮嘎嘎
如何在文章中添加图像
夜色
94岁老爸亲历新冠
成都画家王守德 (1)
第一场雪
春气满林香
成都画家李道德(1)
去火星的票
白色圣诞
陆培教授专访
成都画家米金铭 (3)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
有关使用空调的评论,使我很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