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德并没见过法王,不知道查理七世长什么样。因此查理国王想测试一下这个女孩是否真有特殊能力,就把自己混在一群贵族幕僚之中。可贞德走进城堡的院子后,竟毫不犹豫地跪在查理七世面前。这一举动让查理十分震撼,也相信了她是天使派来帮助自己的。就这样,十七岁的从未打过仗也没上过战场的少女贞德获得了指挥法军的军权。
神奇的是,贞德指挥下的法军每战必胜。以前连大跑都没见过的贞德,竟然比那些经验丰富的军官更会使用大炮,每次战斗她都亲自部署大炮的位置,将炮火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贞德打仗从来都是身先士卒,自己举着她那面特色军旗,冲锋陷阵,无往而不胜。这种异能之事除了用上帝显灵来解释,我还真是找不到其它解释。
以前欧洲贵族的战争都是以击溃为目的,击溃了就等于胜利了,从不注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尽量多抓俘虏,因为俘虏可换来丰厚的赎金。贞德不懂贵族那些旧规矩,她打仗是以歼灭敌人为目的,在一次追击战中,贞德率领的法军一次消灭了五千英军,经过几次这样的战斗,英国的战争能力被大大削弱。也因此,英国人恨透了她。
贞德的被俘也充满了偶然性,被转到英国人手里也是意外之事。而审判她的是英国主教,审判不是对战俘的审判,而是宗教审判,整个审判充分展现了宗教法庭的黑暗和龌龊。审判主教本来想污蔑贞德为女巫,但英国的安妮王后出庭证明贞德是处女,使这一阴谋没有得逞。不得已,主教最后判了贞德是异端罪,其实就是莫须有。
贞德被处以相当残忍的火刑,英国人为了折磨她,故意将火堆离她远一点,最后连骨灰都扔进河里。可死后的贞德变成了圣女贞德,她的名言:“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唤醒了法国的民族意识,从此法国人有了民族主体意识,对英国的战争不再是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战,而成为法兰西民族生存之战。从贞德之后,法兰西越打越团结,越打越统一,最终成长为一个民族国家,而英国则越打越抽抽,越打越分裂。最后,英国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断绝了征服欧洲大陆的念头,而是搞起了欧洲大陆平衡术。虽然不再觊觎欧洲大陆,但英国对欧洲大陆一直保持着警惕,时刻防备欧洲大陆成为统一国家,因为欧洲大陆一旦统一,英国就没有了生存之道。
欧洲为什么没有统一?西方历史学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有能力统一欧洲的强国,并非欧洲人不想。法国试过,英国想过,德国试过,奥斯曼帝国也努力过,最后都是都以失败而告终。按中国的人的必然性原则,似乎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欧洲却一直分裂,始终没有统一,不能不说,这也是历史的偶然性作怪。
俄罗斯的统一是得益于蒙古的征服,波兰也是被蒙古痛击后,才下决心变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如果蒙古第二次西征不被窝阔台去世打断的话,欧洲很可能在中世纪时就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那世界格局和历史就都要重写了。
分裂还是统一有着历史的偶然性,也受地理和地缘特征的影响。至于统一和分裂是好是坏,也难以说清。畅销历史书《枪炮、细菌和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认为,欧洲的分裂虽然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但也促进了欧洲的科技交流和发展。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则说:“马克斯·韦伯(1904年)和威纳尔·桑巴特(1912年)当时认为,欧洲是世界科学、理性和逻辑的必然中心,这种看法在他们那个时代可能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丧失了这种确信和这种自大心理。一种文明凭什么始终要比另一种文明更聪明和更合乎情理呢?马克斯·韦伯甚至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在略加犹豫后,他仍坚持了自己(西方文明优越)的意见。他和桑巴特全都认为,对资本主义的一切解释,都离不开西方‘精神’本质的不可缺少的优越性。实际上,今天看来,如果说西方果真有什么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也主要来自历史的偶然和(西方)暴力(的优越性),来自世界范围的‘发错了牌’。”
(未完待续)
No post found!
- 边读边聊《翻身》记(二十五) - 04/07/25
- 边读边聊《翻身》记(二十四) - 03/27/25
- 边读边聊《翻身》记(二十三) - 03/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