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析一下前面的归纳法证明。我们先随便选定一个红眼人,下面就是他的思维方式:假如我的眼睛不是红的,那么其余的人就都知道,剩下的群体中一定有红眼人,这样他就可以利用归纳法假设了,而这恰恰是证明的重中之重。以k=1为例,如果没有外乡人的披露,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没有外乡人的公开披露,归纳法的证明就有漏洞,红眼人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就能一直岁月静好。
为此先介绍一下个体知识和群体知识。
个体知识就是单一个体所知的事实,他自己知道这件事,但他不知道别人是否也知道这件事。比如,在皇帝的新衣里,起先每个个体都知道皇帝赤身裸体没穿衣服,但并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因此皇帝没穿衣服这件事就是个体知识。
什么是群体知识呢?就是在某个群体里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因为群体有大小,所以群体知识的精确定义依赖于群体的大小。为了明确起见,如果某群体有N个人,他们的群体知识就是N-阶群体知识。所以也可以说,个体知识就是1-阶群体知识,是一种退化情形的群体知识。
假如群体里有两个人,分别是A和B,他们都分别知道某件事P,但又都不知道对方是否也知道P,或者至少有一人不知道对方也知道P,这时P就只是个体知识,还没有形成他们的群体知识。
先看看下面的细节。
(1)A知道P。
(2)B知道P,B还知道A也知道P。
很明显,B知道的比A知道的更多更深刻。所以我们说A知道的是关于P的1-阶知识。B知道的比A知道的更深一层,是关于P的2-阶知识。如果A还同时也知道B知道P,那么P就成了他们之间的2-阶群体知识了。所以P是由{A,B}组成的2-阶群体知识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A知道P,B也知道P;(2): A知道B知道P,B也知道A知道P。
如果C不光知道P,他还知道B知道A知道P,则C关于P的知识是3-阶知识。就是说,C知道的比B知道的更进一层。一般说来,在一个N-阶群体中,某个体关于P的知识最多可以到达N-阶。
回到2-阶群体。如何能够让P成为他们的2-阶群体知识呢?比如A对B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事件P。这时不管原先知不知道P,现在P都成了他们二人间的2-阶群体知识。因为他们各自都知道了P,并且都知道对方也知道P。当然也可以让第三方当着他们的面公开宣布P,或者以公告形式确保二人都知道,P也就成了他们的2-阶群体知识了。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N-1)-阶群体知识,就可以用递归的方式弄清楚N-阶群体知识了。一个N-阶群体有N个个体,也有N个不同的(N-1)-阶子群体。一个知识要成为N-阶群体知识,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它必须是所有N个(N-1)-阶子群体的群体知识,并且每个其他个体都知道它是所有N个(N-1)-阶子群体的群体知识。比如一个3-阶群体有三个个体A,B和C,也有三个2-阶群体{A,B},{A,C}和{B,C}。由{A,B,C}组成的3-阶群体知识P就必须也是3个二阶子群体的2-阶群体知识,而且每个个体都知道P是3个二阶子群体的2-阶群体知识。比方说,A知道P是{B,C}的2-阶群体知识,B知道P是{A,C}的2-阶群体知识,C 知道P是{A,B}的2-阶群体知识。自然,A更知道P是{A,B}的2-阶群体知识和{A,C}的2-阶群体知识了,等等。
所以我们再重复一下:P是一个N-阶群体知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它是所有N个(N-1)-阶群体的群体知识,
(2)所有的个体都知道(1)。
如何让一个个体知识变成群体知识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着整个群体的面公开宣布这一知识,这样就变成了群体知识了。如果不能当众宣布,而只能彼此之间电话告知,而且一次电话只能传递一个信息,如何能够通过次数最少的电话传递使得P成为群体知识,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了。
群体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个体都知道别人也知道。打个通俗一点的比方:在下棋的时候,水平低的棋手都知道自己的意图是什么,而不知道对手的意图是什么,水平高的棋手不光知道自己的意图是什么,而且还知道对手的意图是什么。群体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个个都是棋逢对手的高手。
看看数学家们就是这么“无聊”,什么事情都要“蒸馏”出来一套理论来。这么一个看上去很平常的问题上都可以搞个什么个体知识群体知识的体系出来😁
这个就越来越绕啦!😉
A知道P,B知道P———–这是1阶
A知道P,A知道B知道P———–这是2阶
A知道P,A知道B知道P,A知道B知道A知道P———这是?阶
A知道P,A知道B知道P,A知道B知道A知道P,A知道B知道A知道B知道P——–这是?阶
按上面的定义,在两个人里面打转还是二阶,但是有个体知识和群体知识的区别,所以你从二阶的个体认识最后绕道二阶的群体知识了,恭喜恭喜。这个概念大概不适合来模型个体脑残和群体脑残的问题。因为知识可以从无知到有知,脑残好像不是这个方向发展的。是不是又一个划时代的科研课题出来了?😂
打开脑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