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另一个不读书的人就是我儿子。都说家庭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可我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孩子的品行很多都是天性,和培养及教育无关。我自小就喜欢读书,而且是那种沉浸式读书,读的废寝忘食,如痴如醉。为了我儿子能像我一样喜欢读书,他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故意带他去书店逛,据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说教更有用。可这招在我儿子身上不好使。他对琳琅满目的书看都不看一眼,只顾玩自己的小汽车。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带他去书店,一个劲给他介绍各种课外读物,以为现在认字多了,也许会喜欢读书了,可他却说,你看完给我讲吧,我喜欢听故事。我无奈,就说,你自己不读书不行啊,听故事和自己看书是两码事,读书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你好好看看,哪本书你喜欢,老爸给你买。问了几次,大概他不耐烦了,就指着一本《孔子传》说,这本吧。我欢天喜地地买了书,以为他终于开窍了。可回家后,他耐着性子读了不到二十页,就扔到书柜里,再也不读了,我一让他读,他就说,作业还做不过来呢,哪有空读书啊。
尽管不读书,可儿子天生是非分明,很有原则,很有主意,不好忽悠。其它事不说,就说他这几年找对象时的顽固态度,就知道一个不读书的人虽然简单,没有心机,但有自己的原则。
我儿子每次谈对象,只要看中了人家,就绝不会去再看别的女孩,直到这个女孩跟他分手,他才会再去相亲。每次谈恋爱,他都是掏心掏肺,诚心诚意,被拒了,也没有抱怨,难受几天,他很快会满血复活,又高高兴兴去相亲了。他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你应该多看看,别一棵树上吊死。可儿子说,我做不到啊,那心里多别扭啊。虽然历经挫折,可他至今依然如故。其实我知道,我儿子是在谈恋爱,不是在找对象。在工具理性主导社会的时代,我儿子这种确实是个奇葩。
儿子和他二叔一样,从来不关心政治,也不看新闻,甚至电影电视剧都不怎么看。以至于我家电视坏掉后,到现在也没再买新电视。这叔侄两个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乐观,干什么都是高高兴兴,而且快乐阈值特别低。我弟弟只要每天能喝上一口小酒,就觉得很幸福。我儿子更简单,只要每天能和朋友聊聊天,当然能和他追求得女孩聊天更好,那就快乐无比。在他们两个人的脸上能看到各种表情,唯一看不到的就是忧郁。两个人都没有书卷气,但笑起来却阳光灿烂,因为那笑声发自他们的心底。
也许他们是幼稚的,看似很傻很天真,但也可能是他们对什么是成熟有自己的认知。就像我儿子最近在朋友圈里说的:
“人谁无过?过客们让我们从纯真变得成熟。在这蜕变的过程中,随波逐流可能是多数,但不忘初心,心中有光,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成熟吧。相信未来可期。”
我估计,他又失恋了。:)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8)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7)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4)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3)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0)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9)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8)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7)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6)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5)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4)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3)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2)
历史研究者的叙事(1)
《观剧偶感》(七)
《观剧偶感》(六)
《观剧偶感》(五)
《观剧偶感》(四)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20)
《观剧偶感》(三)
《观剧偶感》(一)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H1)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9)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7)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