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物:李惟宁(1)

李惟宁 — 一个中国音乐史值得书写的成都人

李惟宁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很多著名的老音乐家多是他的学生,如李德伦、钱仁康、瞿希贤、陈培勋等。连郎毓秀当年也录制过他写的歌(见郎毓秀采访)。同时,李惟宁又是中国音乐史上讳莫如深,仅见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校史上的成都人。一切均因他曾担任过汪伪时期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谈到李惟宁,不得不提到他的祖父李立元,因为李立元对他的影响很深。

一 李立元

先谈谈李立元,因其后代的成长与李立元影响有莫大的干系。

李立元,祖籍四川垫江,后迁往贵州开阳,李立元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在贵阳老古巷,有三子:仁甫、仲通、季讷。

其孙子李惟宁(仲通二儿子)1906年二月生于四川宁远府署,其祖父李立元时任宁远府知府。值得提及的是李立元本身是光绪十六年高中二甲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四年分发省分补用知府。先后出任了酉州知州以及顺庆(今南充)、宁远(今西昌)、叙州(今乐山)等地知府。在四川民国初期人物中,李立元是一个值得书写的人物。

1895年甲午海战后,作为清末政治人物的李立元深知欲使国家“起衰振糜”决非“帖括词章”徒托空言所能济,因此追求西方学术政治书书籍,深考精研,得出必须重教育才开能拓民智、转移风气以达“实业致富” 兴邦救国“””的目的。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立元见朝事之不可为,乃以知府身份至四川,欲一展抱负。

1901年李立元深感人才的匮乏,向他的上司川督奎俊建议选派人才留学日本。满清末年时期的日本好像现在的美国,是中国人留学第一选择。他的上司是从善如流之辈,奎俊采纳后,将遴选之任责之,任命李立元为四川留日学生监督。

1901年,李立元亲自选定四川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22人:其中有邹容、江庸、周道刚、徐孝刚、胡景伊、周家彦、张君毅、刘鸿边、任传榜等。邹容在辛丑七月十一日的家书中特意谈及此事“……于六月十五日同知府李立元 ( 监督 ) 谒奎帅,旋命归渝治行装,于八月中旬同往日本”。但此次邹容并未成行,因邹绍陶(邹容)系频行因事开除官费,以陈绍组改补。而邹容到1902年才以自费去日留学。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民国的风云人物。李立元也曾同前往日本。

常说:天下未乱蜀先乱,辛亥年首先从四川的保路运动而引发了辛亥革命,各种事件和人物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缭乱。但李立元却是一个清末时期政治人物中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因为他既是清王朝最后一任嘉州知府,又是四川大汉军政府首任嘉防统领。

辛亥秋,形势发展很快,清政府此时已经处于末日黄花,四川同志军已在全省和嘉州地区揭竿四起。

为了收拾已遍地蜂火的嘉州局面,时川督赵尔丰委派素著政声的李立元为嘉州知府,李立元於 9月1日 ( 七月初九 ) 到嘉州接印视事,刚到任两天,时嘉定县令哈锐( 满 人 ) 接川督电令,要逮捕同志会首领王志仁、易曙辉二人。哈县令持电去见李立元,看知府如何决定,李立元断然说:“此民望也,姑息之”。逮捕令因此未发。嘉州同志会得以保全。此事也是见於四川省博物馆保存的的一张乐山知府布告的由来。

嘉州地区的同志军,在旧历八月初,由彭助农、彭金门在距嘉定百余里的乐平农场组织同志军起义,有毛瑟枪百余支。彭开运亦率同志军起义,被推为川南总代表,并与陈泽远率领的另一支同志军会师,一起与清军战於明家渡,10月13日( 旧历八月廿二 ) 同志军首领罗子舟率部五千余人,攻人嘉城,宣布独立,自称川南统领,键为县同志军首领亦率部与之会师,革命声势大振。不久清巡防军66标标统叶荃率军进攻,罗、胡战败退出嘉城。叶军入城后“索万金稿师”,并大肆搜捕同盟会员及同志军共百余人,首先欲对被捕入狱的同志会领导之一的罗宝德开刀,在“祸几不测”的危险关头,李立元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为被捕的百余同志军“一一疏解,使之获免”。这一举动深得嘉郡各界人士的感佩。

当叶荃认为嘉州局势已经稳定,遂率军赴省城“领饷备枪”。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前夕,野心家叶荃得知军政府都督为蒲殿俊,副都督为朱庆澜时,“他不答应,定要朱庆澜为都督”,并“架起炮要打军政府”。经蒲派人商议妥协后,才度过这一危机。叶荃见成都和全省大局已定,便立即率军於12月25日赶回嘉州“树汉旗,贺光复”,由清廷巡防军摇身一变为汉军。其实,叶荃早就企图割据嘉州。极力想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有所企图,编制率伍刻印至三十余营,期日大举”,事泄,全军哗变,劫枪饷溃散,叶荃亦不知去向,一场“吏骇民号,数百里鱼烂期在旦夕的浩劫,笼罩嘉城”,李立元此时再次挺身而出,仍以知府名义招抚变军,变兵多数为宁人 (李立元曾为宁远知府极孚民望) 或嘉州旧部,闻招抚令“皆携枪弹复还”,计收回新枪二千余支,子弹无数。李“更其编制为汉军五营”。对骄纵不法,抢劫於市者将处以极刑,李部属某邦统虑有不测请宽免,李立元慨然曰“招抚所以卫民,若聚数千盗,城中得无噍类矣”。遂斩之,然后召集士兵说明原委,全军肃然,是以嘉城得以保全,人心安定。

四川军政府得知李立元在嘉情况后,即委任李立元为嘉防汉军统领。这时,滇军谢汝翼部乘机进占叙府,键为。移文嘉州政府,称将取道嘉州入省城,引起民众恐慌。李立元回书:告之成都已经光复,无劳援助,且勒兵布防。谢见无隙可乘,乃知难而退。不但嘉州转危为安。从而也拱卫了新生的四川大汉军政府的安全。李立元既是清王朝最后一任嘉州知府,又是四川大汉军政府首任嘉防统领,在历史转折关头,李立元能从封建旧营垒中分化出来,转变为同情和支持革命,这在清廷官吏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他的转变事非偶然,这与他一生倾向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嘉州地区安定后,李立元即向四川军政府请辞统领职,曰:“吾之留此,凡以为民也,今民既辑矣,吾将去”。功成身退、李立元向四川军政府五请辞职皆未获准,乃委印於哈锐县令(满人,时任县令)挂冠而去,乐山士民攀送数十里不绝,为纪念他对嘉州人民的功德,各界群众辟西城地(虾蟆口)为之建一生祠——李公祠。抗战时期,武汉大学内迁时曾在此办学,前交通部副部长刘锷寻访武大乐山旧址一文中写到:位于虾蟆口的李公祠,是乐山人民为纪念清朝末代嘉州知府李立元而建的生祠,现已不复存在。当年武大物理系就设在其中。“因父亲在此工作(刘父时为武大物理讲师),偶尔也带我去玩。原来李公祠建在大渡河边的高墩上,道路从内侧通过。”(其文见存於武大校友总会)。此记载亦可见于唐一乐《三江夜谈》 中“乐山老地名之二十七:虾蟆口”一文。

今在峨眉山中峰寺李立元留有一副对联:安禅龙驯性;说法石点头

以上分别引用以下文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辛亥嘉州布告及知府李立元》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 9 0页

《乐山县志》卷八官师50页

《乐山县志》 卷一,编年纪事20页

贵州《开阳县志》未刊稿(贵州省博物馆藏)

《邹容家书》1988年四川省文物普查成果重庆展品

《邹容文集》136页

二 李惟宁

由于李立元深感中西各方面的差异,故对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经常考核子孙的文化学习情况,故其后代多有受过良好教育。李惟宁从小聪慧,深得祖父的喜爱,一次,祖父李立元把他们兄弟几人找到面前,考他们的诗词,其中就有张志和的《渔父》,唯李惟宁能琅琅背出,祖父大乐,常常称誉他为 “黑蛮”,让李惟宁特别感到祖父的爱的温馨。李惟宁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

(上面几张照片是李惟宁在美亲戚给国内亲戚的照片,应是李家兄弟留下了的照片。)

李立元给后代取名字很有意思,除按家谱排行外,孙子辈多用出生地做名。如李惟果(出生南充,南充又名果城。李惟宁、李惟远、李惟建均出生在宁远,其他还有乐,峨、锦、益、岷、叙…)

1923年李惟宁与大哥李惟果、三弟李惟远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科(另一个弟弟李惟建1925年也考入了清华)。李惟宁生性活泼,又加之聪慧,应当说李惟宁家对文艺少有爱好,有一说其家长辈是京戏票友,但应当说李惟宁在清华就读时才真正接触了音乐,但李惟宁一下就爱上了音乐。尤其是对西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贝多芬的音乐带给他很大的震撼。李惟宁对音乐很有天赋,在清华时,参加了清华大学校铜管乐队,吹奏伸缩喇叭(Trombone),并担任独奏,随后选为乐队队长,同时又加入清华大学合唱队任男高音。他对小提琴也感兴趣,师从美籍海曼教授(Prof.Heiman)习琴;不久,又加入该校管弦乐队。

李惟宁除热衷于音乐外,还在各种刊物投稿,发表自己的看法。李惟宁有一首为徐志摩诗谱曲的“偶然”很有名气,流传至今。

后来,1925年李惟宁四弟李惟建也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其时,清华已取消官费留美)。至此李家四兄弟都在清华大学共同读书学习。(同时期清华大学同学有陈铨、包华国、吴国桢、谢灏龄、倪中方、李崇成等)。

李惟宁大哥李惟果和三弟李惟远清华毕业后於1927年都考取留美大学,大哥攻读政治,先后获伯克莱大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先后任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后由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举荐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幕僚;并担任过蒋介石的秘书,李惟果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关系亲密,李惟果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政治部主任(1945年)兼任国民党”党政接收计划委员会”秘书长,在湖南芷江参加了日本的洽降仪式,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后去美。履厚1948年发表于《东南风》的一篇《两个脑子的李惟果》中提到:”委员长毕生最佩服,也许是李惟果了,学精不分中西,长才绝俗,最为委座赏识,…….委员长为左右手……”。(《东南风》1946年第四期))

李惟果由于有留美背景并学贯中西,他主管新闻时比较尊重”新闻自由”,1947年7月2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上刊登了有”中国新闻记者的祖父级元老”之称的著名记者陆铿的《孚中扬子两公司破坏进出口条例,财经两部奉令查明》的署名文章,揭露宋子文孔祥熙控制的孚中、扬子两公司利用特权大量套取外汇的内幕,社会各界舆论哗然。蒋介石大发雷霆,7月30日上午,蒋介石把中央宣传部部长李惟果和副部长陶希圣等招到办公室训话,要求李惟果等查清”泄密”的当事人并向他汇报。李惟果在处理这一新闻事件时充分表现出其”新闻自由”思想,他在受命后即找来陆铿谈话,用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方式,要求陆铿权衡利弊,说出实情。但陆铿却始终坚持闭口不说。最后陶希圣向蒋介石献了一个”小数点上之错误”的妙计,李惟果也表示愿意和陆铿一道受罚,才平息了这一事件。见陆铿《陆铿回忆和忏悔录》。后来陆铿称李惟果为他恩人。值得一提的是:陆铿其一生与国共两党政治牵涉甚深,是唯一既坐过国共两党牢房的报人,而陆铿对胡耀邦的采访谈话也是80年代造成胡耀邦下台的重要原因。

李惟宁三弟李惟远在美攻读教育学,学成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与时重庆大学校长张洪沅、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及孙立人等多有交接。文革中为此受尽了磨难。

李惟宁四弟李惟建后留日。李惟建因排行老四,故笔名四郎,为五四以来活跃的诗人和翻译家,与徐志摩为好友。李惟建第一任妻为当年与冰心齐名的福州才女黄庐隠,黄惜1934年在上海死於难产。有另文介绍。本处不再赘述。

Total Page Visits: 426 - Today Page Visits: 1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