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8军338团1连战士强渡大同江的战斗中,“南朝鲜土兵们看见了令他们胆战心惊的情景:在这个寒冷的黑夜中,向他们冲上来的是一群没有穿裤子的中国士兵!这些赤着两腿的士兵们浑身都是冰!瞬间而至的极大恐惧使穿着臃肿的南朝鲜士兵除了被打死的之外,被活捉的就有140多人。”
“四十军三七一团九连在连长蒋洪信的带领下,在鹰峰阻击阵地上坚持了16个昼夜,在与美军坦克和数次集团冲锋的搏斗中,全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三七零团六连连长郑家贵带领士兵们在阻击阵地排到了最后关头,美军两个连的兵力和十辆坦克把小小的阵地紧紧围住,然后强攻,阵地上的美军士兵和中国土兵扭打在一起,双方士兵厮打和咒骂声响彻山谷。最后,郑家贵的刺刀拼断,枪托砸断,身边的石头也被他扔光了,几十个美军士兵包围了他,他带着浑身的泥泞和血迹拉响了特地留给最后时刻的炸药包。”
“在广滩里至龙头里的公路上,位于公路中段的宝龙里是美军北进的必经之地,三三七团二连的坚守阵地就在宝龙里。美骑兵第一师对宝龙里的攻击规模最后竟达到一个团的兵力。在阻击到第五天的时候,二连前沿阵地上只剩了二班长赵兴旺一个人。美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向这个只有一个中国士兵的阵地爬上来,赵兴旺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机枪和手榴弹一直没有停止,美军以为阵地上来了大量的增援兵力,始终没能爬上来。美骑兵第一师为夺取宝龙里中国阵地,用了6天的时间,先后组织了32次攻击,并付出了220多名美军士兵的生命。”(摘自《朝鲜战争》)
在中美双方都称自己获得胜利的在长津湖战役中,中美军人都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真可谓棋逢对手。中方参战的三个军中的20军和27军是三野最善于恶战的王牌主力;而对手美军陆战一师则是美军的王牌主力。从战役组织来说,中方是有问题的。9兵团战士因为出国匆忙,没来得及换装过冬的棉衣,他们在气温低达零下四十度的盖马高原潜伏多日,未战已伤,很多战士后来再也没有站起来。美陆战一师的老兵回忆道:“他们的脚被因冻伤肿的像足球那样大,那些负伤倒地已经无法行动的士兵手里还握着枪。我们不得不掰断他们的手指,才能把步枪从他们冻僵的手中拿下来。”
十几万大军在白雪皑皑的高原上潜伏近一周却硬是没让美军侦查机发现任何踪迹,可见这支军队的纪律性是何等的严密。其实,当战役打响的时候,已经100%冻伤的9兵团等于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之所以仍能发起进攻,完全是这支军队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进攻开始的时候,志愿军为数不多的重武器因为严寒完全不能使用,手榴弹则成了战士们手中唯一的的“重武器”。面对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聪明地发挥自己夜战的优势,用手榴弹进行近距离攻击,与重装备的美陆战一师进行肉搏式的战斗。
两军相逢勇者胜。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令对手也不得不佩服。
原美步兵第七师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营长卡罗这样评价长津湖之战的志愿军:
“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对这场战斗,我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所有的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在长津湖之战,美陆战一师的表现后来成为美军的骄傲。尽管这是这支部队建立以来经历过的损失最大,也是最惨烈的战斗,但因为师长史密斯的出色指挥和官兵们的拼死战斗,也因为其对手志愿军的武器和装备实在是落后,他们得以最后逃脱。公平的说,两只交战的部队都堪称英雄的部队。
尽管长津湖之战志愿军也损失惨重,但最后的胜利却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正如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在其所著《清长之战》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这样英勇善战的军队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我为我们曾经拥有过这样的军队而骄傲。然而,中国军队不仅是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也是一支纪律严明的文明的军队。
在《朝鲜战争》中,作者用大量篇幅记载了志愿军有待俘虏和对朝鲜民众秋毫无犯的事实。
“在一块小小的盆地里,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南朝鲜军队被打散,除伤亡外,300名士兵被俘。当这些俘虏后来听到“你们愿意上哪儿就上哪儿”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们的上司说过,共军军队是杀害俘虏的。
在另一条山沟里,中国士兵包围了大约一个连的南朝鲜士兵。一个被俘的南朝鲜营长害怕中国士兵杀他,用自己的怀表和钞票向中国士兵行贿,遭到了拒绝。当时的北朝鲜币一元钱可以买到三只母鸡或者好几脸盆煮熟的板栗。中国士兵的行为感动了这个南朝鲜军官,于是由他喊话,80多名藏在山沟里的南朝鲜士兵出来投降了。举着枪走出来投降的南朝鲜士兵喊着一句话,中国士兵没有人能听懂,后来翻译对士兵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共产军万岁!
这支拒绝贿赂的中国连队是第四十军一二零师三五八团五连,就是毛泽东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嘉奖过的、在盛产苹果的锦州郊区不吃群众苹果的那支部队。
后来担任美军远东司令官的李奇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中国人释放俘虏的做法,与北朝鲜人对待俘虏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抬着放在公路上,而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
美联社记者怀特在11月23日对日所写的报道中说:“被释放的美军俘虏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他们很好。他们得到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的口粮。志愿军曾用他们有限的设备治疗这些伤兵。中国人不搜美国人的口袋,并且让他们留着他们的香烟、金表和其他私人的东西。”(摘自《朝鲜战争》)
两国交战是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各自的正义,而非两个民族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战斗中的勇猛是因为军人是为各自的荣誉、尊严和正义,并不意味着对敌国士兵个人怀有深仇大恨。志愿军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如果拿志愿军战俘营和美国战俘营做对比的话,志愿军战俘营要比美国战俘营文明的多。在美国战俘营发生过虐俘事件,而自愿军的战俘营却从未发生过虐俘事件。优待俘虏是自解放军多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解放军文化之一。
对比清日战争时期,清军虐杀俘虏和抢劫朝鲜百姓的劣迹,毛泽东当年的军队堪称文明的威武之师。至于中国军队为什么会有如此优秀的表现,我将在后面略加论述。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1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7)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5)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1)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
《隐入尘烟》的艺术特色及所反映的三农问题
《观剧偶感》(九)
中秋月
《观剧偶感》(八)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