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串联记忆之五:闯东北

完成接见任务后,接待站就要求我们离开,我们自己当然也希望快些离开。因为没有任何行李羁绊,说走就走。你可以离开这个接待站进其它任何接待站,但再呆下去意义不大。我俩直奔南站,那时南站是北京最主要的车站,全国各地进京的车和路过的车基本都停靠这里。所以,这次出走简直就是“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到哪里去都方便得很。 我俩决定继续北上,到梦都做不到的地方去!

车到沈阳了,我们想先下去看看。此时又有两位重庆同学跟我们一起了。11月份的沈阳天气比北京冷多了,冷得令人受不了,特别是我们几个南方人。出门的衣衫都单薄。但接待站的准备工作真的做得很周到,可以借棉大衣、棉帽子(带耳朵的),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我们当年的鞋是清一色的“解放”牌胶鞋,脚那个冷法子也是没谁了。但很快就被告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前两项没有感觉,唯独乌拉草神奇。我们几个在街市上买了一块钱的草往鞋里一垫,穿上立马就暖和了! 沈阳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这大概就是老工业城市的常态吧。其它的方面,我们去了那里的故宫。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大些的院落,建筑呈现亮红色,大清朝的老家就是这么个底子。说来王朝的更迭蛮诡异的,一个仅几十万人(号称百万)的落后民族,没有什么损失就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在明王朝等级制度之上再增加几个满族等级,想想都唏嘘不已。沈阳的另外一个印象是苏军坦克的雕塑高高耸立,炮口指向苍天。 告别沈阳,穿着借得的黑色长棉大衣(过膝),带着带耳朵的棉帽,脚踏塞有乌拉草的解放鞋又一路北上到达哈尔滨。

哈尔滨城市比起沈阳就漂亮多了。这里有原汁原味的东正教堂,有为数众多的苏式建筑,有宽阔美丽的松花江,有气势不俗的大铁桥。据说这里有相当数量的白俄后裔,我们没有看到,但这里的人却受看多了、赏心悦目多了。当然,此时的哈尔滨已经冰天雪地,松花江也封冻了。我们成渝两地的同学拍了一张合影,虽然青涩,但还显得气宇轩昂。照片是寄回成都的,各地都一样的程序。重庆朋友中有一位叫郑实,好像是重庆38中的,至今能回忆起音容笑貌。但就那么一段的同道,是我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位过客,从此再也没有联系了。 进入冬季,广袤的东北地区都在“猫冬”。城市虽然还有生气,但仍然不是久留之地。我们和重庆朋友告别,他们入关,我和成良则直接到了大连。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来到海边,看到大海。

2021.07.07.

章光祖:大串联记忆

On 07/27/21 @ 09:34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