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年礼(1)

一、序章

1965年7月,山城重庆,酷热难耐,太阳是越来越毒了。

当年我初中毕业,考试后得到的是不予录取的结果。我拿着那份不录取通知书,心里是满满的憋屈,这种憋屈是喊又不能喊,哭又不能哭,想申诉一下道理还找不到地方的感受。

很快我就知道我是经历了一次虚假的考试,经历了一次不公正的录取。因为我就读的重庆凯旋路中学初65级6组成绩最好的几位同学均未升上高中,我们继续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被社会给强行褫夺了。

其实我们在读初中时,已经听闻了什么阶级路线、阶级立场等词汇。在初中时,我们已经被要求在填写各种履历时要填写“成分”一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这种阶级斗争学说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已达到极盛阶段,而我们的前半生也因此而深受其害,多年以后的事实显示,在我们进所谓的考场以前,我们的不录取决定就早已经确定了。

就这样,16岁的我,带着懵懂和迷惘,带着从连环画小人书上学来的“社会知识”,来到了社会这个门坎前。这个社会将何以待我呢?

我是 1965 年11月被重庆大阳沟街道分配工作的,工作单位是建工部二局五公司。该公司原在东北葫芦岛修建海军潜艇基地,1965年奉调进川参加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重点工作,当时我国的国际环境极差,周围都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六十年代又新增了一个苏联修正主义。这种过去的所谓兄弟国家反目成仇后,比敌人更敌人。

因此,中央判断,要作好战争准备,就要将东北、沿海和靠近外蒙古的军工企业,依照“靠山、隐蔽、进洞”的原则,搬到四川、贵州和湖北的大山之中,我和五六百名重庆高65级和初65级无法升学的学生,就是去加入这支建筑队伍的。

简单的行囊,漂泊的生活,艰苦的劳动,在混凝土扬起的灰尘中,在建筑工地泥泞的道路上,开始了我的青葱岁月。

我们修建的国营双溪机械厂,在重庆赶水张家坝。
海孔洞,我们修建的国营晋林机械厂,在重庆万盛丛林。我们当年修建的绝大部份三线兵工厂都已是荒草凄凄,一片废墟。

工作不到半年,1966年春未,我们单位即开始了“工改兵”的工作,即将我们单位整改为像铁道工程兵部队一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当然,参军入伍是要有条件的,除年龄、健康外,政治审查属重要环节。所以,我们重庆去的五六百名学生中仅有十多人入伍参军。 “工改兵”工作于 1966年9月份结束,我们单位(原建工部二局五公司)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21支队205部队,未能入伍的我们则成了部队的编外随军职工。

其时,中华大地已经风云激荡,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大戏已经徐徐拉开帷幕。在1965年底,上海《文汇报》就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5.16通知”,到1966年8月,天安门广场已数度成为伟大领袖检阅百万红卫兵的红色海洋……

不幸的是,我也将被卷入到这滔天浊浪之中。

(未完待续)

No pos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