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回川,与数位挚友游“千年严道”雅安荥经云峰山,览胜千年古刹云峰寺(图1)。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重建于明,续修于清。
图1 四川雅安云峰山云峰寺
世人认为云峰寺院中最重要和吸引人的特色有二:
1、千年桢楠木树林,百年以上的古桢楠近150株,千年以上的15株,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图2)。古人将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明木,金丝楠木居首。
图2 云峰山云峰寺前桢楠林中的“桢楠王”
2、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场。辟支佛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缘觉乘不同于声闻乘,缘觉佛没有机会听闻佛陀教说,完全靠自己独立观察思考佛教箸法理,而自悟成佛的。”辟支” 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成佛之路。
其实云峰寺还有世人尚不知晓的第三个特色:
3、云峰寺中不可思议的怪异“仙缘桥牌坊”(图3) 。
图3 怪异的云峰寺仙缘桥牌坊
云峰寺楠木树沟上有一蹲澄心岩,岩连着一桥名曰“仙缘桥”,此桥早已被毁不复存在,但桥牌坊犹存。牌坊上有一对联:
前度勾留,借一片闲云,每到斜阳倚树;
此间小憩,听半湾流水,何殊清夜闻钟。
这么美妙的诗文意境,以及山寺清幽的风景,能不让你几度勾留,沉醉其间?
澄心岩上,篆刻着已有些模糊的《心经》铭文,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说明:只有以般若(智慧)观察宇宙万事万物,自性本空的道理,方能了生死,成大觉,证悟而达彼岸。碑文由刘文辉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甲戌仲夏)浏览太湖寺时镌刻,由荥经人陈仲光代书,然后把澄心岩凿平一方嵌入。现如今仙缘桥毁,而牌坊与心经仍在,也算是造化吧!
这些都不是仙缘桥牌坊的奇妙之处,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看看这个牌坊,有什么矛盾怪异之处吗?
仙缘桥牌坊的怪异之处是:它与著名荷兰画家埃舍尔(图4)的版画“瞭望塔”(图5)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4 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
图5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
但更绝的是“仙缘桥牌坊”居然是建筑实体,而非仅仅是意象或绘画。注意牌坊主体在同一个平面上,而牌坊的四只脚前后不一,所处位置并非在同一平面之内,有一只脚居然还立于台阶之上这岂不矛盾吗?它是怎么建造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图6)与画家埃舍尔创造的三维幻象,居然几百年前就实实在在的在云峰寺造出来了。岂不奇哉!妙哉!
图6 英国数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
正是:
云峰古刹山门前,桢楠古木逾千年。
辟支梵音名遐迩,昔日道场恍惚间。
澄心岩壁篆心经,仙缘桥影渺云烟。
遗存牌坊玄妙深,对联诗情画意传。
假作真时真亦假,三维四维意识乱。
借问流云林涧水,唯闻刹音悠悠然。
仙缘断绝诸法空,众生自悟达彼岸。
佛曰本来无一物,艾舍牌坊何所现?
关心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荷兰版画家埃舍尔。最先对埃舍尔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画家,而是数学家、物理学家。
可能埃舍尔的画很难“归类”于传统画派,因为绝大多数画家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是“美”、“像与神似”或者“写意”。而埃舍尔追求的东西首先是尽力唤起观画者的惊奇。
因此,埃舍尔特别喜欢与数学家交朋友,他虽然不懂数学,但他努力从数学文献和数学思想中吸取灵感,从数学插画中有所联想和收益。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数学物理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
他在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性的同时,又隐含图形的不一致性。利用几乎无人能摆脱的逻辑与视觉幻象,以高超的画技将极具魅力的“矛盾或不可能世界”立体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让人惊异不已。
例如,利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创造的“彭罗斯台阶”和“不可能三角”(图7),埃舍尔创作了名画“上升与下降”(图8)和“瀑布”(图9)。这些充满矛盾的建筑图,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建造出来的
图7 彭罗斯“不可能三角”与“不可能阶梯”
图8 埃舍尔版画“上升与下降”
图9 埃舍尔版画“瀑布”
又如埃舍尔的“画廊”(图10)和“瞭望塔”(图11),前者和后者可以分别看作“自我指谓”产生的悖论和非欧空间的具象化体现。
图10 埃舍尔版画“画廊”
图11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
在“瞭望塔”图中,有一位青年拿着一个不可能立方体(图12),这个立方体在三维空间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对其结构百思不得其解。“瞭望塔”颇有些丢勒的名画“忧郁”(图13)的味道。两幅画都充满了数学元素,以及对未知不解所产生的忧郁!
图12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局部
图13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丢勒的名画“忧郁”
埃舍尔的这些作品――矛盾空间(不可能图形),不仅为数学增添了人文艺术元素。也使其画面蕴涵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秘色彩,使人惊异、耐人寻味,细细深思解读则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