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依靠感性和理性认识世界。感性的局限性自不待言,但人是万物之灵,凭借智慧(或理性)人类发展了科学、哲学和艺术,制造出各种科学机械与设备,极大的拓展了人类感官的能力。二十世纪初,虽然人类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面对未来总体而言人类是乐观的,特别是对于“人类理性”充满信心。而数学是人类理性最杰出的代表,是一切科学的理论基石。也难怪“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希尔伯特对科学说:“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自然须交出它的所有问题,人类必将所有问题一一解决。遗憾的是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犹如晴天霹雳,给了人类当头一棒。大数学家克莱茵写了两本书,书名分别为《基础找到了,又失去了!》(Foundation found,and lost)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athematics Loss of Certainty )就描绘了这种心情。数学坚实的基础不过是海市蜃楼。连号称最严谨精密的数学尚且如此,其它知识又如何立足呢?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数学。对于人工智能,我们立马会想到,人工智能被电脑病毒入侵怎么办?某种意义上讲,电脑病毒与人工智能可是一对卵生子啊!哥德尔定理告诉我们,对于电脑病毒没有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杀不死的病毒”。人类免不了害怕,也不用绝望。
另一个问题是:芯片植入大脑能否出现超越人类的“新新人类”?剑桥大学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的名著《皇帝的新脑》,出乎他意外地畅销。《时代杂志》曾用了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标题《那些电脑都是笨蛋》报道此书。彭罗斯提出许多论证来支持他的论点――人工智慧有其限度,其中最重要的论证即是根据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另一本颇具影响力、获得1979年普利策奖的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在这本书中美国数学家侯世达将巴赫的音乐、埃舍尔的绘画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有机地串在一起。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等背后蕴含与潜藏的一条共同的金腰带――“自我指谓”(哥德尔定理证明相当复杂,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自我指谓”)。这是一本介绍人工智能,并夹议哲学的书。同样用哥德尔定理来说明人工智能所会受到的发展限制。
从前的科学技术拓展人类的感官,而人工智能确要深入渗透拓展人类的理性(智能或大脑)。这是开天辟地的惊世之举!
显微镜和望远镜拓展人类感官,使人类对微观和宏观世界有了超乎寻常的惊人了解。随着哈勃和韦布空间望远镜的第一批科学观测数据的公布,“最遥远星系”的记录被一次次打破。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不停的膨胀。“遥远”即对应着“古老”。记录没有持续多久,就有几十个红移高达20(仅仅在宇宙大爆炸之后1.8亿年)和红移26(宇宙大爆炸后近1.2亿年)的星系被发现,其中有些已经具有盘状结构。这些那么早形成的大星系,明显不同于天文学家们预期的早期星系,突破了宇宙演化标准模型的预言。因此,宇宙的起源与历史或将再次改写。
而芯片植入到大脑,人工智能将深入渗透拓展人类的理性(智能)。随着其不断地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自主学习能力的超强提高,它是否会找到突破哥德尔不可能性定理对人类智慧的天然限制呢?或许某一时刻,何谓“人类智慧”?何谓“人”的认知难道就不可能被重新定义或改写吗?一切皆有可能!
附一首以前写的打水诗,作为结尾:
思神神思很玄妙,不可言说啥味道。
心里溜达久萦绕,想抛岂能抛得掉。
挥之不去如青烟,去而复来真烧脑。
乱人本性傻傻乐,让人心儿蹦蹦跳。
输入输出经崎岖,形而上之觅奥妙。
自寻窈窕以探壑,脑洞轰然或开了。
滋养矛盾之理性,败坏我主之创造。
上帝吹拂之灵气,撒旦特意坏心窍?
人工智慧可可靠?天才傻瓜痴痴笑。
- 秋草 - 10/30/24
- 哥德尔定理、民科及其他 - 08/30/24
- 怪异的云峰山仙缘桥牌坊 - 08/16/24
On 03/07/23 @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