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谢无量的孩儿体美吗?
美!然而,相当一部分普通大众(包括我自己在内)却难以读懂谢无量书法。若干年来,我无数次循环往复地思考着关于书法美的基因的遗传与变异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近来才悟出一些道理来,原来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的学养不够深厚。书法,作为“书以载道”的工具,既不神秘(神秘论者,比如,江湖杂耍者以炫“技”为能事,故弄玄虚),也不简单(简单论者,至少存在着两种基本情形:一种观点认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比如,邱振中将点画的形式构成演绎得淋漓尽致;另一种观点认为,书法就是将汉字写得横平竖直、稳重好看的艺术,比如,田英章楷书将点画描写得惟妙惟俏)。如果说宇宙是“果壳中的宇宙”(斯蒂芬·霍金著作书名),
那么,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对“果壳中的书法”是如何认识的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亦魅力无穷。这里,我仅仅选择“创造书法美的要素”作为观照对象,将自己近十年来对“创造书法美的要素”问题的一些学习、思考和研究感悟梳理了一下,便形成了如下这篇既不深入、也非专业的简略性、科普性文章,抛砖引玉,以此就教于各位方家和书法爱好者。
一、释义
所谓书法,是指蕴含着书者思想与情性的、审美理想的、逻辑自洽的和有意味的形式的汉字自由书写。
美:是指人在实践中发现、创造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令人愉悦的事物形象。
书法美的特征是关于书法本体、天地等自然事物、个体的人与集合的人即社会性的人的主体性,以及哲学与科学、文化与艺术等多因素多层次的整合。
不妨将创造书法美的外在要素、内在要素和互动要素模拟成基因,而每一次临摹和创作的书法作品,不过是书法的外在、内在和互动基因系统集成并孕育(复制或变异)出自己的孩子罢了。
如何从混沌的自然和社会中,检测、发现和提炼书法美的基因呢?这是需要顿悟的。然而,顿悟却是凭借着深厚的学养和博大的见识,在经年累月的探源问道、孤独思考和深刻研究中潜移默化并逐步形成的。
二、书法美的外在基因
哲学、文化、汉字、自然、科学、艺术和人品,这七大要素可以模拟为书法美的外在基因。作为书法的中枢神经和血液,它们是创造书法美的活的灵魂。
1、哲学是书法之父。老子曰:“故常无……常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子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书法若不能给人以哲思和人生启迪,将是毫无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王羲之雅逸书风的两个来源:一是魏晋玄学;二是文质彬彬。智永、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都是对儒释道研究极深的高僧。
2、文化是书法之母。自《尚书》、《周易》、《诗经》、《春秋》、《史记》、《淮南子》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戏剧再到如今的白话文,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绵延不绝。苏东坡才华横溢,是文化书法的卓越践行者,他的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3、汉字是书法的孪生兄弟(姐妹)。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离开了汉字的书写,就不是书法。王冬龄写的大字“舞”,曾翔的少数字大字“吼书”,沃兴华基于整体章法美的破体书法,有人视为“丑书”,吾谓之为以汉字为基础、进行独自探索的“现代行为艺术”,从跨文化传通的意义上讲,他们在深谙书法传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将有助于提高书法的全球影响力。因为人类对意象的理解具有共同的辨识力,因此他们创造的意象汉字恰恰是引导非华人世界的人们认识汉字、了解汉文化的较佳切入点。
4、自然是书法之源。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仓颉造字、羲之观鹅、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荡起双桨、担夫争道等故事表明:先贤从观察自然中得到了独特的启示。先贤们不仅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而且创造了汉字之美。
5、科学是书法之基。数学概念长短、斜率、曲直、块面等诠释了书法的形式美。物理学概念力、动量、势能等诠释了书法的动态美。化学概念浓度、反应时间等诠释了书法的意蕴美。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则分别用于启发和解决书法美的要素来源、系统集成与和谐共生问题。
6、艺术是书法之味。如果说酸甜苦辣咸是人生五味,那么诗词、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乃是书法五味。诗以言志,音乐的节奏感,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建筑的空间分割,雕塑的表现张力,都与书者表达思想和情性相类。
7、人品是书法之根。扬雄说“书者,心画也。”书法能反映出书者的品德、格调、气质与学养。启功国学丰厚,诗书画兼擅,书画鉴定功夫享誉中外,就从来不以书法家自居。
汉学大师饶宗颐也从来不以书法家名。
而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据说原本是指蔡京,因为蔡京是献计皇帝谋害忠臣岳飞的奸臣,故人们后来以蔡襄取而代之。
三、书法美的内在基因
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这四大要素可以模拟为书法美的内在基因。作为书法的本体,它们是创造书法美的主干和骨肉。
1、笔法的逻辑。笔法是书法本体的核心。书法之运笔倘若能做到“无垂而缩,无往不收,如折钗股,如拆壁,如屋漏痕,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左欲去吻,右欲去肩,棉裹铁笔”,则书写出来的字必然带有金石气,而决然没有俗滑气、市井气和江湖气。
2、字法的逻辑。字法是书法本体的基础。汉字的结构,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独一无二的形式构成。所谓字法,是指点画笔划组合成汉字的方法和规律。篆隶楷行草每种书体,其字法都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定性,于是就产生了篆法、隶法、楷法、行法和草法。所谓“师法古人”,即是指要按照古人约定俗成的字法去书写。不按照字法写字,书写出来的汉字就表现出显著的江湖习气。故书法必须“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源。”
3、墨法的逻辑。墨法是书法本体的意象。书法是否意蕴生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墨法。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中,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淡、破、泼、积(或渍)、焦、宿墨法。林散之是墨法运用的顶尖高手。
4、章法的逻辑。章法是指点画、结字及通篇的位置经营。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是指结构由个别、局部直至通篇的逐步扩展延伸。这种延伸是由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可以称为章法的内在结构。书法作品在分行布白、字迹大小、书体搭配、行笔走向等方面,都有区别于实用书写的特殊要求,这是章法的外在结构。章法,有常规而无定制。章法,需要注意和重视“行气”、“做眼”、“补救”和“钤印”等等问题。
备注:此处“逻辑”,意为书法本体的内在规律,而非数理逻辑之“逻辑”。
四、书法美的互动基因
书法史、书体、书法理念和书法人物及其风格,这四大要素可以模拟为书法美的互动基因。它们是创造书法美的心脏和模本。书者直接从中取法,鉴赏者籍此提高审美眼光。书法之美在鉴赏者与书者、书法作品的互动中被发现着、升华着和创造着。
1、书法史。以史明鉴,既知过往,明白当下,昭示未来。甲骨文的锲刻之利,钟鼎文和石鼓文的金石之气,中山王器书法的装饰之美,李斯小篆的铁线笔……
2、书体。书有五体,篆隶楷行草。书体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渗透着祖先的心血,是先贤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凝结出来的结晶(具体略),不是随意矫揉造作出来的。
3、书法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矛盾的对立与和谐共生——创造书法之美,起于制造矛盾,行于解决矛盾,而归于达致中和。比如,方与圆:隶书方笔之犀利,篆书圆笔之厚重。内敛与外拓:欧楷的内敛之美,颜楷的外拓之美。枯与润:枯笔之沧桑,润笔之柔和。浓与淡: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粗与细:粗如象腿,细如蝉翼。疾与涩:疾如电闪雷鸣,涩如力透纸背。疏与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轻与重: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动与静:动若雷霆,静若止水。虚与实:虚怀若谷,实值千金。除了处理好上述各组矛盾,以下几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书者书风的形成:
*气与势:毛泽东书法体现了诗人气质和一代伟人的大气磅礴之势。
*骨与肉:“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颜筋柳骨”揭示了笔力之美和中锋用笔之重要性。
*平正与险绝: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有意与无意:苏东坡极富禅意地写道:“书无意于佳乃佳”他又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东坡开创了宋代尚意书风。
4、书法人物及其风格。楷书鼻祖钟繇、陆机《平复帖》之率性、魏碑龙门二十品、书圣王羲之的雅逸、杨凝式的萧散、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各具特色、草书“颠张醉素”、颜真卿以篆书笔意入行书、黄庭坚的“长枪短炮”、米芾的“八面出锋”、董其昌的淡雅萧散、邓石如以隶书笔意入小篆、何绍基以碑版入行书、吴昌硕的高古厚朴、于右任融碑意于帖学的标准草书、沈尹默纯正的“二王”笔法、林散之将炉火纯青的墨法运用于草书……
*傅山提出“四宁四毋”:“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以至催生了“以丑为美”的“丑派”书法。
饶宗颐书法——笔力雄健,姿态万千
结语 书法美之外在、内在与互动基因的完美融合
谢无量书法“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返璞归真”,无疑是美的。其美,不在于他临了多少帖(与鲁迅等学者一样,收藏的碑帖多,读的碑帖多,而没有时间更多地去临帖),而在于他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且人生历练丰富,见多识广。谢无量将他的宏大格局、高古格调、博大胸襟、高雅气质、非凡履历和健全人格,深深地烙印在他书写的汉字中。其书,无一字毫宕一笔险怪,甚至时常任笔为体,却能出以闲逸,又骨健神清、气宇轩昂。这与时下相当一部分所谓书法名家一味追求的所谓“点画精到”书风,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正是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蕴深厚,兼之具有诗人气质,襟怀旷达,所以表现在书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言给予人们洞见和品味书法美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王 军
2022.3.24 一稿于成都悟道斋
2022.6.3 二稿于青城山下
信息来源:化石者说微信公众号 2022-06-05 王军文章
甲子已然过 忽如春风来
“巴山蜀水承一脉 翰墨丹青写双城”——观春熙路遇见解放碑书画展小记
从一次展览看四川福宝美术馆的专业化全产业链式书画展览文化服务
道合古今一一舒炯魏学峰书法小品展
对话:孙友军&王军——专业审美与业余审美是相对而言的(草稿)
“思接千载”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蓉台书画艺术分会成立三十周年书画艺术交流展在四川福宝美术馆隆重开幕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回声——王义军书法作品展读后感
蓉台书画社召开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
成都市第二届篆书与篆刻作品展所呈现出的四个亮点
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墨韵•邓代昆书法展
王东作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讲授《行草书的临帖和创作》
思接千载 心游万仞一一读《杜甫草堂|驭汉•李守银书法汇报展》有感
- 甲子已然过 忽如春风来 - 01/29/25
- “巴山蜀水承一脉 翰墨丹青写双城”——观春熙路遇见解放碑书画展小记 - 01/23/25
- 从一次展览看四川福宝美术馆的专业化全产业链式书画展览文化服务 - 0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