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天府公益讲座开讲啦!癸卯第三场:听李文彬散打隶书

文/王 军

【引子】
鉴于认识李文彬老师的缘故,今天上午特与他取得联系,原本打算希望他能够提前将课件分享给我,以便整理讲座要点散记时能够对照检查,以收查漏补缺之效。结果,吃了闭门羹!哈哈,原来,还有一位老师,同我一样散,于是便有了本文“听李文彬散打隶书”之名。不过,看似文质彬彬的他,结果讲出来的东东比正儿八经的PPT课件管用得多!因为课件可以抄袭别人的,而无课件的讲座则几乎完全属于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感悟,干货满满。不然,读者诸君看看本人提前从他那里获得的预告消息,便可自下结论。

化石者说(20230525 12:12),
《李文彬观点预告》(根据与李文彬老师对话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一、顿悟与渐悟
我这个讲座很简单,他们只是说跟我讲就半个多小时,其实主要是把我临帖的一些方法介绍给书友们。因为很多人只临一种帖。这是一种顿悟跟渐悟的关系。学书,最怕走到一个死胡同跳不出来。创作,实际上就是临帖的一个演变的过程。你要写隶书,就不能只有一种隶书的临创经历。多临几种,然后这几种风格的柔和,那么你创作的作品才会达到一种丰富性,人家才有欣赏价值。这个是学书的一个顿悟与跟渐悟的关系。

二、寻找营养素。临帖是会形,创作乃通神。
学书,与生活一样,都有一个累积过程。临帖和创作,它还有一定的区别。临帖,最先是形,抓形,后头还是抓神,还有背临,装到你脑壳里。创作,要跳开去,实际上,就是你累积的很好之后。
书法是线条艺术,它能够让你体验到丰富性的变化,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一种写法。所以说,创作跟临帖,是有本质上的一种区别的。

三、互动才能提高
所有讲座都还有一个互动。我建议,点评书友作品之后,一定要在现场让书友们写,以及我来写,看看笔法有什么差异,这个才不会落空。搞讲座的,一定要加入这个环节,你说用笔的方法,精气神,这个都是在空洞说教,需要的是,要有实际的展现。所以说,我是希望跟组织者沟通一点,增加现场书写有这样一个新的环节。

(据悉,李文彬曾经师承四川白允叔、北京柳倩、李行百。柳倩是鲁迅当年很欣赏的一个很有名的大诗人,北京很有名的一个大诗人,老前辈,大书法家。李行百是北京画院《书与画》杂志主编,美术评论家,评论齐白石的画以及荣宝斋出版的画集。他是国画大师赵子昂和张大千的学生。)

【序章】
何等神仙?赵安如(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亲自提前到成华区文化馆,请蒋松谷馆长提供书画室,以便让讲座者能够进行现场书写示范。事实上,“翰墨天府大讲堂”·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公益讲座几年前从成都市规划局原办公地址礼堂迁移至成华区文化馆以来,作为协办单位的领导蒋松谷就一直非常热情地支持讲座工作。

主持人赵安如说,因为疫情原因,“翰墨天府大讲堂”这三年断断续续。今天是疫情后今年第三场公益讲座。今天下午请李文彬(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青少年宫专家教师)给翰墨天府的书友们讲座。关于李文彬老师,我给大家讲三点:第一,我们都是早年跟随著名书法家白允叔学习书法的师兄弟;第二,他是在成都市青少年宫从事书法教育工作39年的专职书法教师;第三,他还从事文创工作,为传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坚守民族文化自信贡献良多。

下午1:30~2:30,成都市各区市县约有近40名书友慕名前来听取李文彬老师的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在二阳的情形下,实属不易。

【开讲】
《隶书临帖与创作》
隶书,承上启下,碑帖繁多。
不外乎几种风格,
温润秀美:以曹全碑为代表;
雄强古拙:以张迁碑为代表;
飘逸恣肆:以石门颂为代表。
此三者巧妙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于隶书,我也只临过七、八种碑帖。
选择的重要性:因时间紧迫,只能选择自己审美偏好的方向。
每种书风,几年,深入进去。
有位老先生,一种书体,写了几十年。这样,不易学习新的东西。
因此,一种书体,不要介入太久了。
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郑板桥,七分半书。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临帖困难时,处于瓶颈期,不妨放一下,选择另外的帖临摹。

书法,是人的艺术。是包括人的感受在内的,反映人的综合素养的艺术。
【化石评述】笔者本人深以为然。笔者认为,书法是表达作者思想、情性和意味的,审美偏好的,逻辑自洽的,自由书写汉字的艺术。读者诸君若感兴趣,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化石者说》,可从《果壳里的书法——试论书法美的基因(大纲)》一文中窥见管锥,亦可从运筹学博士王赤先生联合创办的www.78621.org网站为本人开辟的“果壳里的书法”专栏中获取更多关于科学地普及艺术的相关资讯。

不要只局限于一种。要入得进去,还要跳得出来。
具体三阶段:
抓形、抓神、背临。
好的作品,经看、耐看。比如:谢无量、刘孟伉、谢季筠的书法作品。
临帖与创作相结合,转换,运用,创作。
创作比临帖,上了很大一个台阶。
巧妙运用,才能创作。
故事与现象:临帖很好!死搬硬套。可是,创作却整不出来。
不要好为人师:天天临那么几个字。有位小学生,得奖了。其结果是,误人子弟,本末倒置。
创作:一定不要受碑帖的影响,要放开思维,大胆去写。丰富了,才能将问题看得透。比如,将篆书笔意圆转,曹全碑的秀美,张迁碑的雄强,石门颂的飘逸等等元素吸取纳入隶书的创作中去。临帖,要吃透。临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进入创作境界的基石。
共性规律:从正书起步。篆书、隶书、魏碑、唐楷,都是正书,都可以入手。
楷书:颜、柳、欧,跳起写。
行书:从临王羲之进去。在王羲之基础上,才有米、赵。米芾刷字,有气势。跳起写。
隶书:以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为序,跳起写。
草书:从孙过庭书谱着手,到怀素自叙帖。跳起写。
特殊规律:每个书家都有独特的个性。

讲座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讲堂里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下午4时许,李文彬老师书写“汉书下酒”,并与留下来观摩学习的部分书友合影留念。摄影:赵安如

【点评】
1、篆书:藏锋逆入,涩进杀纸,平出戛然而止(空中回锋,参见何应辉用笔)。落款处,避三角形。
2、隶书:藏头燕尾,一波三折。藏锋逆入或方笔切入,调锋至中锋运笔,提按交替自然,收笔顿挫有法。
3、楷书:魏碑,险绝取势。欧体,内敛;颜体,外拓。中宫收紧,上紧下松,重心略为中心之上以求平衡,四方收放自如。
4、行书、草书:提按交替自然,提得起,按得住,牵丝映带有序。

所有书体,同方向的点、横、竖、撇、捺、钩等等笔划,需要变化多姿,力避雷同。

书友们纷纷表示,李文彬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感悟深切,娓娓道来,魅力无穷。李文彬老师的点评言简意赅,深刻透彻,给人以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抵如是。

【花絮】
赵安如老师听取了一会儿讲座后,专门抽时间到成华区文化馆书画室题写了“翰墨天府大讲堂”,留存纪念。

【现场示范】

【李文彬作品欣赏】

【李文彬简介】
李文彬,男,1966年出生于成都,自幼喜爱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白允叔先生,书画大师晏济元先生。
少年时期即获盛名,1983年加入成都市书法研究会,为当年最年轻会员,1985年获“青少年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二等奖,多次参加省市展览。
青年时期(1986年)调入成都市青少年宫专职从事书法教育工作迄今约37年,培养了众多书法人才,众多学生多次荣获全国、省市一等奖,本人多次荣获全国、省市优秀园丁奖,对书法教育和书法应用及成都本土书风的培育贡献良多。
现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员,四川国兰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成都市青少年宫专家书法教师。
多次在成都画院、岁月画廊、斯为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受多家媒体专题采访报道,多幅作品被“薛涛纪念馆”、“三苏祠博物馆”、“大雅堂博物馆”、“石经寺”等多家机构收藏。
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其作品深受葡萄牙总理和葡萄牙劳工部长及玻利维亚副总统与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喜爱收藏。

【延伸阅读】
《发现文彬先生之美》
文/曹 丰(华西传媒集团、华西都市报社、封面新闻 总裁)
今天十分荣幸地出席文彬先生书法展,内心十分高兴。
“众生是佛”,佛是众生。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彬视我等皆佛,我们也发现了文彬先生之“大美”——
首先是人品之美。文彬先生风度翩翩、含而不露,中和雍容。其长期临池,耐得住寂寞而不慕虚荣,守得住操守而不随波逐流。他持之以恒地追求翰墨艺术,乃是一位艺术的苦行者。从他的身上,我们认识到书法也是开启人生智慧、打开生活之门的另一把金钥匙。生活中的文彬先生洒脱豪放,待人真诚,不拘小节。帮助朋友而不计回报,热心公益而倾注心血。报社的多次公益活动他都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其次是作品之美。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突出标志,讲究传统与继承,讲究变化与平衡,讲究功底与兼容,讲究美感和视觉震撼,更讲究辩证关系。字画同源,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座建筑或一首诗,是艺术家在诉说表达,是作者内心的翻版。文彬先生的书法作品从艺术观感上给人以享受,同时通过作品的内涵,折射出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揭示出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今天展出的这些作品,一笔一画,均渗透着文彬先生对书画艺术的深刻认知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感悟,寄托着艺术家对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众生的热爱之情。静内心,提境界。
我讲一个小故事,葡萄牙驻华大使佩雷斯先生收藏了文彬先生的书法作品,又再次索求一幅赠送葡萄牙劳工部长,劳工部长又转赠葡萄牙总理,海外友人对文彬先生作品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是传承之美。文彬先生长期为青少年教授书法,门下弟子千千万万,成为城市的一道文化风景。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文化的体现。“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没有文化支撑的城市肯定缺乏厚重感、没有立体感。文彬先生的工作,就是默默无闻地显城市文化之韵,铸城市精神之魂。
“挥毫不慕庸俗韵,笔意至臻入妙处。” 美哉,文彬!
壮哉,文彬!
最后,谨代表华西传媒集团、华西都市报社、封面传媒祝个展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
(本文来源:李文彬提供)

【编者的话】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中国书法魅力无穷。读者诸君,让我们以毛泽东句——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作为共勉吧!

20230526  03:19王军于悟道斋草拟


1 2 3 4 5 7 8 9 10
王军
Total Page Visits: 437 - Today Page Visits: 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