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 and Shadow】We long for a sunny tomorrow

We long for a sunny tomorrow

We long for a sunny tomorrow
and live in its dark shadow

GPT

This poem expresses a longing for a bright and positive future, symbolized by a “sunny tomorrow.” However, the second line introduces a contrasting element by mentioning the existence of a “dark shadow” in which the speaker currently lives. This suggests a tension or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esire for a better future and the challenges or difficulties present in the present moment.

The use of the word “shadow” implies the presence of something overshadowing the hopeful vision of tomorrow. This could be interpreted metaphorically as obstacles, uncertainties, or struggles that cast a dark cloud over the optimistic aspirations for the future. The poem captures a sense of yearning for a better time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hat may be hinder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at desired future.

The brevity of the poem contributes to its impact, allowing readers to contemplate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longing for brightness and the current existence in darkness. The juxtaposition of hope and shadow creates a poignant and thought-provoking atmosphere, inviting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complexities of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a brighter tomorrow.

我们渴望明媚的明天

我们渴望明媚的明天
并生活在它阴暗的影子中

这首诗表达了对光明和积极未来的渴望,以“明媚的明天”为象征。然而,第二行通过提到“黑暗的影子”引入了一个对比的元素,说明说话者目前生活在其中。这表明了对更好未来的渴望与当前存在的挑战或困难之间的紧张或矛盾关系。

使用“影子”一词意味着有一些东西遮蔽了对明天希望的愿景。这可以被解释为障碍、不确定性或斗争的隐喻,给未来乐观愿望蒙上了一片黑云。这首诗捕捉了对更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承认了当前的困难可能妨碍了对理想未来的实现。

诗歌的简洁性增加了它的影响力,使读者能够思考对明亮的渴望与目前存在的黑暗之间的对比。希望和阴影的并置创造了一种深沉而发人深省的氛围,邀请读者反思生活的复杂性和追求更光明未来的过程。


我的其它文章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5.1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的诞生(2)

霍布斯是保王派。当时保王派的理论,是君权神授。但是霍布斯相信科学不信神。他发明了一套新理论,为国王辩护。他说第一,我们有文明社会,是因为在人和人无底线战争的悲惨世界里,大家活不下去了,同意把自主权交给国王,都服从他,这才有了条活路。这就是社会契约论。第二,文明社会,国家像一只大海兽,肢体各安其位,各行其职,国王是它的头。你推翻国王,等于把国家的头砍了。这海兽一死,大家就回到了人斗人人杀人的丛林世界。 第三,要限制国王的权力,不可能。自主权一旦交出去,就覆水难收,拿不回来。现在国会派和国王打架,生灵涂炭。如果国王赢了, 这一架就白打了。如果国会派赢了,更完蛋,又是人杀人无底线的悲惨世界。他写了本书,书名就叫《大海兽》(Leviathan)。国王读了这本书,一高兴,给霍布斯画了像挂在王宫里,还说要给他发钱以资鼓励。后来像是挂了,钱忘了给。

洛克是国会派。霍布斯讲性恶,讲人杀人无底线的悲惨世界;洛克不同意,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政府那会儿,没你霍布斯说得那么邪乎。不过他说我也同意,国王的权力,是全体人民同意之后才有的。但是有权力就也有义务。国王的义务,是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现在国王不但不履行他的义务,反而来抢大家的钱,打得血流成河。这个社会契约,该重写重签了。

新契约怎么写?第一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洛克那里,文明的根本,是财产的私有权。政府公权力,最重要的责任,是保护私有财产。  洛克对共产主义乌托邦,极端憎恶反感,他说这些人的财产观,丑陋到了极顶;第二条,社会管理, 一半是立法,一半是执法。立法,是定规矩;执法,是维护秩序规矩。 政府公权力,立法权和执法权要分开。国会管立法, 不单是加税,所有的规矩,先由国会通过,再经过国王同意, 君主立宪,立法权和行政权一分为二,分权制衡,相互制约。在洛克的书里,没有独立的司法权。那是后来在实践中,自然而然生出来的。洛克写了《论政府》(Treatise on Government), 第一卷第二卷。分权制衡的社会理论在第二卷里。

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是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霍布斯发明的社会契约论,被洛克倒过来用,成了反对封建专制无比强大的思想武器。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Montesquieu),一多半是传播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的社会理论,后来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国父们的建国指南。旧文明社会,政府公权力的基础,是刀把子枪杆子。现代文明社会,政府公权力的法理基础,是社会契约,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


《被囚》系列(3)

人一生下来就带着枷锁(人性的和宇宙性的)和翅膀(人性的和宇宙性的),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多方位的千姿万态的被囚之中﹍

这组《被囚》系列,就是想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困惑和思索﹍

21 被囚15(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22 被囚23(布面丙烯 20×30cm 2023)

23 被囚26(布面丙烯 20×20cm 2023)

24 被囚24(布面丙烯 20×30cm 2023)

25 被囚16(布面丙烯 47×40cm 2023)

26 被囚22(布面丙烯 55×38.5cm 2023)

27 被囚20(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28 被囚21(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人性和自然性,一生下来就把我们设置成被囚的状态,我们还有希望飞翔吗?

当然能:人性和自然性也给我们设置了一扇神秘的窗,只要我们去寻求,去认识,我们就有希望发现这扇窗﹍,你打开这扇窗,你就可以向着自由飞翔了﹍

下面,用3幅画来与《被囚》协奏,作为结尾﹍

29 无极1(布面油画     60× 83.5cm   2001)

30  吉他盘(木板油画  综合 95.3×56cm  1994)

31 玉兰-迷人的卡农﹍?(布面油画55.5×80cm  2020)

画中的文字:

我坐在黑夜的结构上,看远方很深远的地方,微弱的闪光。

贝多芬,BEETHDVEN在拨弄一架很大的竖琴,把深远处那些闪光融入他的音响。

巴赫BACH在更深远的地方弹奏一架巨大的管风琴,正在创作他的《哥德堡变奏曲》。

在更深远的地方,他哥哥的老师帕赫贝尔正在弹奏那迷人的《卡农》


凡间面相 (63)

凡間面相( 63 ) 圖一 柳江古鎮 心態與形態7.7.24 圖二 中壩森林 吃得笑咪咪的巡山兄 12.6.24 圖三 柳江古鎮 山石上倆女孩 6.7.24 圖四 猛古雪山 中途休息的徒友 26.6.24圖五 柳江古镇农贸市场 辛苦的老俩口 7.7.24 圖六 成都博物館 雙手拿新青年宣傳板的小男孩 25.6.24 圖七 均隆街 父与子 7.7.24 圖八 柳江古鎮 嘴里有面包的小女孩 7.7.25 圖九 太古里 哟 这男游客的肚子 2.7.24


厅前柳【龙虎吟】

厅前柳【龙虎吟】

20240128

虎尾威风静,等龙到、驾雾腾云。
鸿雁双湖荡、喜迎春。连绵雨,去凡尘。

年晚鼓声微信响,新歌舞、故事频频。
前路多风雨,雾氤氲。宜慢走,享余芬。

【五律】中午树林探异音

关于《九眼问律》 《九眼问律诗刊》文库

图片来自网络

【五律】中午树林探异音

作者/冷发光
(水利土木系 北京)

夏风吹暖意,乔树茂凉荫。
深处丝丝响,园中悄悄寻。
远瞧如蠹物,近看似弦琴。
几段相邻木,轻摇摩擦音。


【五律】吉林炮台山

作者/翁移山
(物理系 成都)

地轴雄关隘,松江老木鸦。
天连云气合,风吼海波哗。
一角危崖峻,千年驿路斜。
何人登绝顶,高眺意无涯。


本期全部内容请看下面链接

《九眼问律诗刊》第八十六期 (2024-7-22)


怪异的云峰山仙缘桥牌坊

今年四月回川,与数位挚友游“千年严道”雅安荥经云峰山,览胜千年古刹云峰寺(图1)。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重建于明,续修于清。

图1 四川雅安云峰山云峰寺

世人认为云峰寺院中最重要和吸引人的特色有二:

1、千年桢楠木树林,百年以上的古桢楠近150株,千年以上的15株,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图2)。古人将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明木,金丝楠木居首。

图2 云峰山云峰寺前桢楠林中的“桢楠王”

2、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场。辟支佛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缘觉乘不同于声闻乘,缘觉佛没有机会听闻佛陀教说,完全靠自己独立观察思考佛教箸法理,而自悟成佛的。”辟支” 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成佛之路。

其实云峰寺还有世人尚不知晓的第三个特色:

3、云峰寺中不可思议的怪异“仙缘桥牌坊”(图3) 。

图3 怪异的云峰寺仙缘桥牌坊

云峰寺楠木树沟上有一蹲澄心岩,岩连着一桥名曰“仙缘桥”,此桥早已被毁不复存在,但桥牌坊犹存。牌坊上有一对联:

前度勾留,借一片闲云,每到斜阳倚树;
此间小憩,听半湾流水,何殊清夜闻钟。

这么美妙的诗文意境,以及山寺清幽的风景,能不让你几度勾留,沉醉其间?

澄心岩上,篆刻着已有些模糊的《心经》铭文,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说明:只有以般若(智慧)观察宇宙万事万物,自性本空的道理,方能了生死,成大觉,证悟而达彼岸。碑文由刘文辉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甲戌仲夏)浏览太湖寺时镌刻,由荥经人陈仲光代书,然后把澄心岩凿平一方嵌入。现如今仙缘桥毁,而牌坊与心经仍在,也算是造化吧!

这些都不是仙缘桥牌坊的奇妙之处,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看看这个牌坊,有什么矛盾怪异之处吗?

仙缘桥牌坊的怪异之处是:它与著名荷兰画家埃舍尔(图4)的版画“瞭望塔”(图5)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4 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

图5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

但更绝的是“仙缘桥牌坊”居然是建筑实体,而非仅仅是意象或绘画。注意牌坊主体在同一个平面上,而牌坊的四只脚前后不一,所处位置并非在同一平面之内,有一只脚居然还立于台阶之上这岂不矛盾吗?它是怎么建造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图6)与画家埃舍尔创造的三维幻象,居然几百年前就实实在在的在云峰寺造出来了。岂不奇哉!妙哉!

图6 英国数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

正是:

    云峰古刹山门前,桢楠古木逾千年。
    辟支梵音名遐迩,昔日道场恍惚间。
    澄心岩壁篆心经,仙缘桥影渺云烟。
    遗存牌坊玄妙深,对联诗情画意传。
    假作真时真亦假,三维四维意识乱。
    借问流云林涧水,唯闻刹音悠悠然。
    仙缘断绝诸法空,众生自悟达彼岸。
    佛曰本来无一物,艾舍牌坊何所现?

关心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荷兰版画家埃舍尔。最先对埃舍尔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画家,而是数学家、物理学家。

可能埃舍尔的画很难“归类”于传统画派,因为绝大多数画家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是“美”、“像与神似”或者“写意”。而埃舍尔追求的东西首先是尽力唤起观画者的惊奇。

因此,埃舍尔特别喜欢与数学家交朋友,他虽然不懂数学,但他努力从数学文献和数学思想中吸取灵感,从数学插画中有所联想和收益。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数学物理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

他在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性的同时,又隐含图形的不一致性。利用几乎无人能摆脱的逻辑与视觉幻象,以高超的画技将极具魅力的“矛盾或不可能世界”立体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让人惊异不已。

例如,利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创造的“彭罗斯台阶”和“不可能三角”(图7),埃舍尔创作了名画“上升与下降”(图8)和“瀑布”(图9)。这些充满矛盾的建筑图,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建造出来的

图7 彭罗斯“不可能三角”与“不可能阶梯”

图8 埃舍尔版画“上升与下降”

图9 埃舍尔版画“瀑布”

又如埃舍尔的“画廊”(图10)和“瞭望塔”(图11),前者和后者可以分别看作“自我指谓”产生的悖论和非欧空间的具象化体现。

图10 埃舍尔版画“画廊”

图11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

在“瞭望塔”图中,有一位青年拿着一个不可能立方体(图12),这个立方体在三维空间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对其结构百思不得其解。“瞭望塔”颇有些丢勒的名画“忧郁”(图13)的味道。两幅画都充满了数学元素,以及对未知不解所产生的忧郁!

图12 埃舍尔版画“瞭望塔”局部

图13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丢勒的名画“忧郁”

埃舍尔的这些作品――矛盾空间(不可能图形),不仅为数学增添了人文艺术元素。也使其画面蕴涵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秘色彩,使人惊异、耐人寻味,细细深思解读则趣味无穷。

《被囚》系列(2)

人一生下来就带着枷锁(人性的和宇宙性的)和翅膀(人性的和宇宙性的),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多方位的千姿万态的被囚之中﹍

这组《被囚》系列,就是想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困惑和思索﹍

11 被囚17(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12 被囚4(布面油画 20×20cm 2023)

13 被囚27(布面丙烯 20×20cm 2023)

14 被囚28(布面丙烯 20×20cm 2023)

15 被囚7(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16 被囚10(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17 被囚25(布面丙烯 20×20cm 2023)

18 被囚18(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19 被囚19(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20 被囚9(布面丙烯 24×34cm 2023)


边读边聊《翻身》记(二十一)

为了促进生产,发展经济,边区政府也出台配套的税收政策,以奖勤罚懒。

以前国统区实行的是简单的比例单进税,这种税收制度就是收成越高缴税越多,等于是惩勤奖懒,打击生产积极性。边区政府进行了税制改革,将比例单进税改为负担亩税制。所谓的负担亩就是凡是能产十斗谷子的土地面积就算一个负担亩,一个家庭有多少负担亩,只要计算一下前三年平均产量即可,用这个产量除以十就是税收额。确定了负担亩后,今后三年的税额不变,农民不管通过什么办法在增加了产量,那多出来的收入就都属于农民自己的。同时,政府鼓励农民开荒,六年以上没种过庄稼的就算荒地,新开垦的荒地三年不纳税。这个税收制度对于勤劳的农民是个很大的鼓励,促进了农民增加产量的积极性。

韩丁认为这个税收制度类似于美国的联邦所得税法,但有一点比联邦所得税制还好,即边区的税制对用马骡驴的家庭也实行减税,每头骡马驴可以免除一个负担亩的40%税,这样可以保证牲口也有一定的口粮。

除了鼓励生产的税收制度外,政府还鼓励农民进行冬季生产,教育克服懒惰思想和自满意识。边区政府还积极发展信贷,建立广泛的村级消费合作社,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民负担。

除了发展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边区政府也发展公营经济。公营企业最重要的一个业绩就是铺设了一条从东部进入太行山的窄轨铁路。还有一个重要产业就是军火生产,连张庄都办了军火原料加工厂。这个厂用草木灰生产制造炮弹所用的硝酸钾,以满足解放军对炮弹不断增长的需求。除此之外,边区政府还致力于开矿和冶炼这些属于重工业范畴的生产。


【过秦楼】 望星空

关于《九眼问律》 《九眼问律诗刊》文库

图片来自网络

【过秦楼】 望星空

作者/游光中
(中文系 成都)

浩渺清空,群星璀璨,阆苑仙葩神眷。
姮娥玉兔,织女牵牛,银汉鹊桥轮奂。
天道运行无私,显晦交行,春荣秋灿。
渺贪权贿利,光明公正,化机无限。

仰日月,忍看红尘,苍生偃蹇,更有权钱交换。
公门霸道,显胄提携,红顶跃升途坦。
企业民生倒悬,失业人增,入贫生怨。
眙星辰广宇,无虑无忧人羡。


【西江月】甲辰五一感怀(柳永体)

作者/蔡德全
(水利工程系 乐山)

俯首朱楼矗地,仰眸银汉横空。
三星镶嵌又成功,人类飞天追梦。

懒鬼焉生财富?智仙可步苍穹。
良机勤奋赠凡庸,造就几多龙凤。


本期全部内容请看下面链接

《九眼问律诗刊》第八十六期 (2024-7-22)


紫竹院之夜

紫竹院之夜
    ――紫竹院秋色(三)
        杨益民 2022/11/15

天边的夕阳忽隐忽现,
尽情绽放最后的余光。
暮色杳霭笼罩枝叶轻摇,
槐柳岸草泛着赤橙绿黄。
树影杂染了斑驳的曲径,
紫竹沉寂了随风的笛响。
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
摇曳的花影浮动暗香。
头枕饰羽长嘴的夜鹭,
弓背痴守凝视着荷塘。
色彩斑斓乖巧的锦鲤,
归影渺茫潜卧去了何方?
夕阳恋恋不舍退出天际,
湖水静静悄悄沉入梦乡。
握着她的手,默数繁星点点,
金星、木星、北斗、……、月亮。
默数珍贵柔美共度的时光,
遥想牵手同至遥远的它方。
没有青葱岁月的热血沸腾,
没有诗意朦胧的春心荡漾。
湖面光洁,微风层叠出细细波纹,
倒影温存,星月沉吟着深深凝望。
月说:“潮水起起落,月亮围绕星星转。”
星说:“乾坤久久长,星星紧随明月光。”

注:我的小名叫“星星”,我爱人小名叫“小月”。


《被囚》系列(1)

人一生下来就带着枷锁(人性的和宇宙性的)和翅膀(人性的和宇宙性的),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多方位的千姿万态的被囚之中﹍

这组《被囚》系列,就是想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困惑和思索﹍

1 被囚12(布面丙烯 47×40cm 2023)

2 被囚1(布面油画 20×20cm 2023)

3 被囚2(布面油画 20×20cm 2023)

4 被囚8(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5 被囚11(布面丙烯 47×40cm 2023)

6 被囚13(布面丙烯 47×40cm 2023)

7 被囚5(布面油画 20×20cm 2023)

8 被囚3(布面油画 20×20cm 2023)

9 被囚6(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10 被囚14(布面丙烯 55×40cm 2023)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5.1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的诞生(1)

科学的兴起,摧毁了天主教会持续了过千年的精神权威,使欧洲社会面临了文明重建的巨大挑战。然而,教会权威的衰落,和现代社会的出现, 没有直接的因果逻辑关联。宗教信仰,是维护社会安定的辅助工具,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影响,可大可小。中国大统一的集权社会的组织运作,就无关宗教信仰。儒学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说个人的贪欲无止境,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有不足,所以人人平等的社会,没有可能。既然不能人人平等。他就退而求其次,试图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用礼,约束个人极端利己的行为本能。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他打心眼里,讨厌这些乱臣贼子。所以他说食肉者鄙,要用礼法去约束他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要复礼,就要克制私欲。劳心者全体克己复礼,是夫子的理想社会。

孔子时代的中国,和科学初起的欧洲, 社会生产水平相差不多。礼崩乐坏的情形,也和天主教会没落的样子,有几分相像。孔子不但是发明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理论的思想家,也是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社会理论的政治家和终身不懈地传播自己的社会理念的为万世之表的教育家。他的社会理论,依仗理性的力量,统治了中国人的思想精神逾两千年。 汉民族在历史上几度被外族征服,都凭借着以儒学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在精神上反过来征服了她的征服者们。

不过孔子的时代,没有科学,他的社会理论在大统一的中国社会的实践,集权专制和儒学理论的结合,铲除了科学和自由思想在中国生长的土壤。 所以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王朝更迭,几百年一轮回,没有本质的进步。中国在北宋末年,就有了手工作坊,有了资本主义商业的萌芽;到了明末,还是萌芽。专制集权的社会制度之下,有种子没土壤,萌芽没有用。

当时的欧洲社会,没有出现类似于儒学的理论,没有朝中央集权的方向演变,是因为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们,开始应用新知识去改造人类延续了几千年的物质生产方式,用机器取代人力。新的科学知识生产手段,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以固化的原则指导社会生产的努力,都注定徒劳无功。

新的生产手段,使社会下层一部分人的财富,急剧增加。获得了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又拥有了新兴的社会产业的这一群人,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级。你的钱多了,国王就想拿来花,加你的税。你有钱,他有权有刀。国王来抢你的钱,你不想给,只有拿起刀来跟他干。就这样,有钱无权的市民们,造反革命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在英国。以国会代表市民阶级为一方,国王为另一方,为加税的事起了争执。谈不拢就讲打了。这种架,在专制集权的中国,没得打,但是在当时的英国,就有得打。一会儿国会派胜利,将国王杀了;一会儿王室复辟,将国会派的领袖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掘墓鞭尸,锉骨扬灰。战乱了几十年,民不聊生,打得精疲力竭,谁也灭不了谁。最后大家妥协,光荣革命,从实践到理论,完成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段时间里,英国出了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和约翰洛克 (John Locke) 。


末伏

末伏

2024-08-14

骄阳近日逞余威,众盼清凉与愿违。
伏暑炎天终过去,秋声秋色立时归。


【七律】屈原

关于《九眼问律》 《九眼问律诗刊》文库

图片来自网络

【七律】六一有句

作者/李瑜
(计算系 成都)

谁不当年红领巾,儿时趣味尚如新。
曾经稚梦追风去,已觉衰颜感岁频。
自有青山留晚照,何须丹药返童真。
老来亦可顽皮事,重做孩提玩耍人。


【七律】屈原

作者/洛川
(计算机系 成都)

甲辰端午读文有感。真正的爱国是民生为重,君为次,改革变法,扫除旧势力干扰。

道阻君愚贤智沦,独清正则扫阴尘。
秋兰结佩千钧志,坠露为餐百炼身。
请命直言惊楚梦,求真变法治庸臣。
龙舟粽叶载青史,汨水沧浪鉴后人。


本期全部内容请看下面链接

《九眼问律诗刊》第八十六期 (2024-7-22)


【Light and Shadow】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the dreams that are shredded into feathers
the dreams that are mowed while green
the dreams that are set free without tethers

GPT

This poem, titled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explores the themes of dreams, transformation, and freedom. The poet employs a concise and vivid language to convey these ideas. Let’s break down the analysis:

Title:

The title suggests a contrast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 implying a duality or opposition.
“All that float between” hints at the intermediary spaces, perhaps representing the complex and varied experiences between extremes.
First Stanza: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sets the stage, emphasiz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opposing elements. This could symbolize the dual nature of life or the constant flux of experiences.
“The dreams that are shredded into feathers” introduces the theme of dreams being broken or fragmented. Feathers may symbolize fragility, suggesting that dreams are delicate and easily torn apart.
Second Stanza:

“The dreams that are mowed while green” introduces a metaphorical image of dreams being mowed down in their early stages. The use of “green” implies youth or early development, suggesting that aspirations are cut short prematurely.
Third Stanza:

“The dreams that are set free without tethers” presents a contrasting image where dreams are released without constraints. This could symbolize liberation or the fulfillment of aspirations without limitations.
Overall Impression:
The poem appears to explor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dreams and their journey. It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both shattered dreams and those that achieve freedom. The use of light and shadow, along with the imagery of feathers and mowing, creates a rich tapestry of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rsuit of dreams. The brevity of the poem adds to its impact, allowing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complexities of life and the contrasting facets of aspirations.


2 / 2

User
please translate this poem into chinese.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the dreams that are shredded into feathers
the dreams that are mowed while green
the dreams that are set free without tethers
ChatGPT
Sure, here is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poem into Chinese:

光,影,以及漂浮其间的一切

光,影,以及漂浮其间
梦想被撕碎成羽毛
梦想在绿色中被修剪
梦想在没有拴索的情况下被释放

User
please translate this essay into chinese. This poem, titled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explores the themes of dreams, transformation, and freedom. The poet employs a concise and vivid language to convey these ideas. Let’s break down the analysis:

Title:

The title suggests a contrast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 implying a duality or opposition.
“All that float between” hints at the intermediary spaces, perhaps representing the complex and varied experiences between extremes.
First Stanza:

“Light, shadow, and all that float between” sets the stage, emphasiz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opposing elements. This could symbolize the dual nature of life or the constant flux of experiences.
“The dreams that are shredded into feathers” introduces the theme of dreams being broken or fragmented. Feathers may symbolize fragility, suggesting that dreams are delicate and easily torn apart.
Second Stanza:

“The dreams that are mowed while green” introduces a metaphorical image of dreams being mowed down in their early stages. The use of “green” implies youth or early development, suggesting that aspirations are cut short prematurely.
Third Stanza:

“The dreams that are set free without tethers” presents a contrasting image where dreams are released without constraints. This could symbolize liberation or the fulfillment of aspirations without limitations.
Overall Impression:
The poem appears to explor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dreams and their journey. It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both shattered dreams and those that achieve freedom. The use of light and shadow, along with the imagery of feathers and mowing, creates a rich tapestry of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rsuit of dreams. The brevity of the poem adds to its impact, allowing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complexities of life and the contrasting facets of aspirations.

这首诗的标题是《光影与漂浮其间的一切》,探讨了梦想、转变和自由的主题。诗人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这些思想。让我们分析一下:

标题:

标题表明了光与影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一种对立或对抗的关系。
“漂浮其间的一切” 暗示了中间的空间,也许代表着极端之间复杂而多样的经验。
第一段:

“光,影,以及漂浮其间” 奠定了基调,强调了相对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双重性或经历的不断变化。
“梦想被撕碎成羽毛” 引入了梦想被打破或碎裂的主题。羽毛可能象征着脆弱,表明梦想是脆弱且容易被撕裂的。
第二段:

“梦想在绿色中被修剪” 引入了一种隐喻的图像,即梦想在早期阶段被修剪。使用“绿色” 暗示着青春或早期发展,表明抱负被过早地截断。
第三段:

“梦想在没有拴索的情况下被释放” 呈现了一种对比的图像,梦想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被释放。这可能象征着解放或实现抱负而没有局限。
总体印象:

这首诗似乎探讨了梦想及其旅程的多层次性质。它捕捉了被粉碎的梦想和实现自由的两个方面的本质。光与影的使用,以及羽毛和修剪的意象,创造出与追求梦想相关的丰富情感和经验的织锦。诗歌的简洁增加了它的影响力,使读者能够反思生活的复杂性和抱负的对立面。


我的其它文章

满江红《雾雨》

满江红《雾雨》(步韵辛弃疾《暮春》)

20230131

几个邻居,头伸缩,水中寻食。
湖水里、几排波澜,几排鳞籍。
前浪后波追逐去,乌云浊雾弥天密。
冷潇潇,看大雁鸳鸯,游无力。

凭栏处,惟相忆。抬望眼,穿天极。
庆新年热闹,偷闲休息。
沁肺花香何日到,清心柳气无踪迹。
盼大风,吹散漫天霾,晴天碧。

图片来自网络

蜀汉后期的“三权分立”

昏君刘禅的高等级政治权谋:蜀汉后期的“三权分立”

而蜀汉的灭亡,后人也总结为”信任宦官黄皓“,导致政治腐败,姜维独木难支,最后造成蜀汉灭亡。

我主张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付从别人的观点。

我认为,刘阿斗其实政治智慧极高,在蜀汉末期,刘禅其实是有意的制造一个蜀汉政权”三权分立“的局面,制造臣下的一个互相制衡的格局。

”三权分立“其实是一个稳定结构,互相制衡,导致蜀汉政权一直都非常稳定,没有发生政变等大的内部动荡。

曹魏就是由于司马懿没有制衡,导致篡位以及淮南三叛等内乱。

而孙吴也是权力没有制衡,导致诸葛珞,孙峻等人的多次政变,元气大伤。

而蜀汉由于刘禅搞的三权分立结构,结果没有权臣控场。姜维,诸葛瞻再厉害,也不可能成为司马懿。

这三权分别是:掌握强大边军的大将军姜维,掌握朝政和禁军的卫将军,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掌握内宫和江州军队的中常侍黄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姜维掌握蜀汉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作为诸葛亮的学生,本人能力超强。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身上有诸葛亮留下的巨大的政治遗产。蜀汉大臣自觉的都会团结在他身边。而黄皓作为刘禅的近臣,是刘禅的白手套,坏事坏名声都可以推给他,方便刘禅控盘。同时黄皓也有一定能力,而且和掌握江州军队的右大将军阎宇关系极好,能遥控江州的军队。

这三个人都是互相仇视,诸葛瞻临死的时候,就痛骂姜维和黄皓。视他们为死敌。后悔没有除掉他们两个;而黄皓想换下姜维用自己人代替,姜维就直接上奏刘禅,想除掉黄皓。

刘禅就坐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从仲裁人的位置,对三个人都表示了无条件的信任。

这三个人无论谁想干掉谁,刘禅都不允许。

如果蜀汉是在和平时期,没有外患,刘禅将毫无意外的完成他的终身皇帝任期,没有可能发生政变,因为这三股势力,无论谁,都无法一家独大从而威胁到刘禅的帝王地位。

就算最后灭亡,也比北齐后主高纬那种消灭朝廷中的潜在异己威胁,集权力于一身,然后灭亡于敌国的脆断,强了很多。到最后,诸葛瞻,姜维,都还在为蜀汉政权死而后已,战斗到最后。

所以,刘禅其实并没有那么糊涂,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他故意搞出来的,他迷惑了所有人。是躲在后面的真正蜀汉控盘黑老大。


凡间面相 (62)

凡間面相(62 )圖一 柳江古鎮全景樓 打呵欠和想心事的雙胞胎女孩6.7.24 圖二 柳江古鎮 鈎魚 6.7.24 圖三 光環廣場 做作業 4.7.24 圖四 光环广场 打卡的女生 4.7.24 圖五 光環廣場 表情 4.7.25 圖六 柳江古鎮 賣扇子的女孩 4.7.24 圖七 柳江古鎮 打水杖 6.7.24 圖八 较场霸街 捂眼看 23.6.24 圖九 柳江古镇 嘴里的魚6.7.24


【临江仙】 秋水游思

关于《九眼问律》 《九眼问律诗刊》文库

图片来自网络

【临江仙】 秋水游思

作者/于晴
(医学系 亚特兰大)

日暮秋凉驱暑,犹思碧水红莲。
韶华渐去付云烟。
放歌望月起,挥手晚霞天。

风曳湖滩芦苇,寒鸦迎噪归船。
天灾人祸遁人间。
祈斟丹桂酒,国泰又民安。


【朝中措】 醉别

作者/孙江宏
(机械工程系 北京)

娥眉梢俏绰姿丰。人比牡丹红。
嗔笑还羞如梦,轻香却透烟胧。

流云散尽,温柔尚在,对饮千钟。
年少宁知忧痛,相思自此心同。


本期全部内容请看下面链接

《九眼问律诗刊》第三十期(2021-06-1)


听《殇》

听《殇》

  寂静中飘落
    暮色依然厚重
    深谷壁立
水雾聆听朦胧
幽暗延展
吐纳千岁的疼痛
小心躲避
    在期期艾艾的悬崖
    金盏花摇弋
    羞涩波光粼粼
飘风中相遇
    难以阻挡
    来的一定要来
    去的一定会去

【唐宋韵】50.《村行》王禹偁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1)悠悠野兴(2)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3),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4)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5)树似吾乡。

1.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2.  野兴:陶醉野外美景的兴致。

3.  籁:大自然的声音。

4.  棠梨:又名木梨,落叶乔木,秋天叶显红色。

5. 原:原野。

王禹偁 (954 — 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初年官员、诗人、散文家。王禹偁出身贫寒,世为农家,但聪颖好学,9岁能诗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山东成武)主簿,长洲(今属苏州市)知县等。后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直言敢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后,授知制诰、黄州知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卒于咸平四年(1001年),享年47岁。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韩愈、柳宗元,提倡平易朴素的文风。他诗法白居易和杜甫,后来更有意发扬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王禹偁的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朴实淡雅。他写景抒情的短诗,则笔调清丽,饶有风韵。

王禹偁现存诗约600首,自编《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经》:“小畜之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13卷。近人徐规所著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1 

唐风:北宋末期,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意思是说到了宋朝,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可又孕育了百余年,才出了第一位宋词大家柳永。的确,每当改朝换代发生以后,即使政通人和,文化也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才能繁盛。唐诗和宋词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宋雨:在改朝换代初期的文化积累、孕育阶段,优秀的诗人或词人也时有涌现(比如唐朝的“初唐四杰”)。他们为后来的诗词繁荣打下了根基。本篇我们介绍的王禹偁(cheng1),就是北宋初年一位优秀的诗人、文学家,他也是一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士大夫。

唐风:古代进士出身的官员,绝大多数有官宦和/或书香的家庭背景。偶见“寒门子弟”其实大多也是相对而言,比如人们说李商隐是出身寒门,其实他父亲是当过官的,只是死得早。而王禹偁是真正的寒门出身,其家以磨面为生。他自幼用功读书,九岁能文,十五岁秉笔为赋,十八岁结识济州团练推官毕士安(后拜相)。毕士安后来给他诸多支持和帮助。

宋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29岁的王禹偁进士及第,先任长洲(今属江苏苏州)知县。几年后拜左司谏、知制诰。知制诰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可以说这时的王禹偁已经走在高官重臣升迁的道路上。然而,王禹偁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有士大夫的骨气,结果一生三次被贬,年仅47岁就死于贬所。

唐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有人诬陷当时著名学者徐铉。后来虽然徐铉被洗清冤屈,但皇帝豁免了诬告者。对此王禹偁上疏要求皇帝给诬陷者治罪,结果触怒宋太宗,被贬为闲职商州(今陝西商洛)团练副使,这是他第一次被贬。

宋雨:王禹偁一家老小刚到商州时,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禅院借宿。谪官无事可作,也无俸禄可拿,生活非常窘迫。到了次年淳化三年(992年),王禹偁的同榜进士冯伉(他是五代时期著名大臣和词人冯延巳的侄子)任商州知州,王禹偁的境遇这才有了改善。商州时期是王禹偁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写了近200首诗,占他整个存诗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唐风:这首《村行》便是王禹偁写于商州时期的佳作。首联“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其他背景。诗人是到大自然中去安抚谪居时的情绪。在野菊初黄的初秋,他信马由缰穿行于山间小径,悠闲自得。“野兴”,即欣赏野外风光的兴致;“长”(chang2)在这里的意思是悠长而浓厚。

宋雨: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从听觉与视觉方面进行描述。在山间,各种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泉流声、鸟鸣等听得真切。“晚籁”中的“晚”字,有文章解释为秋天,我认为这里是傍晚的意思,你说呢?

唐风:应该是傍晚,对应后一句的斜阳。 “立斜阳“(在斜阳下伫立)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觉,尽管是数峰并立。山峰当然是不能说话的,但说它“无语”,是作者以拟人化的方式凸显山间的宁静。这一句是不是也在暗示作者孤寂的感觉呢?我认为是的。“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很有用心。

宋雨:颈联转而始描述颜色和气味,诗人的注意力从巍峨的山峦转向近处的农作物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棠梨即木梨,它到了秋天落叶的时候叶子呈红色;荞麦的白花略带粉红,有淡淡的香味。与颔联的巍峨大气不同,这一联给人带来的是唯美的感受。

唐风: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荞麦壳填充的枕头,枕起来很舒服,但我对荞麦完全不了解。过去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其中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句,荠麦即荞麦,但也没有多想。现在去查询一下才知道,荞麦种植的地域虽多为北方,但很广泛,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苏北也是种植的。荞麦播种期也很宽,晚播的荞麦花期可在9-10月,所以棠梨叶落与荞麦开花确实可以同时出现。

宋雨:本诗前三联都写景,中间两联对仗很显功力,它从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斑斓的初秋晚晴图。然而,尾联忽然一转:“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走着走着,突然间觉得村边的小桥、原野、树林似曾相识,似乎重归故里了。那种恍然的穿越感或许只是一闪之间,但心绪一下子就沉重起来了。

唐风:作者以这种方式转折并结束此诗,这种处理很有情韵,它将纯粹的写景转为思乡之情,拓深了诗的意境。诗人在京城作官的时候公务繁忙,或许顾不上时常思念家乡。而贬所的孤寂生活,则完全是另一番天地。这种故园情与宦海失意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味杂陈,用那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

宋雨:这首诗看似随意的山水之作,但由于尾联的转折,便有了进一步的深意。本诗在对仗、用字、比喻、寄托等方面也显示了作者的功力。王禹偁的诗早年是学白居易的,后人把他这类宋初诗人的风格称为“白体”,他们的诗具有顺熟浅白的特点。

唐风:是的,王禹偁的早期诗作在技法和语言上学习了白居易的“闲适诗”。如果将这首《村行》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两者在风格上确有某些类似之处。当然,白乐天当时是春风得意当着杭州刺史。两首诗结尾的处理和显示的心态都不一样。

宋雨:白体的风格与北宋初年诗坛最时兴的“西昆体”迥然不同。后者强调格律,辞藻艳丽,这些诗人模仿李商隐,但有名无实,终不能在诗歌史上留下地位。而王禹偁一方面语言风格类似白居易,另一方面说自己“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表明在诗的题材上他更愿以杜甫为榜样。的确,他后期的不少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使之成为那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我问你一句题外话,宋朝以词闻名,王禹偁有没有写过词呢?

唐风:他写过,目前存词仅一首,或许写了不止一首。但仅存的这首《点绛唇·感兴》水平不凡,历来颇受好评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遥认行如缀”的意思是说远远望去,(大雁)飞行好似连在一起。“凝睇”意为凝视。

宋雨:这首词真的是语言浅显、风格清丽。它白描之中透着质朴的感情,不同于同时期他人作品经常具有的柔靡的风格。最后一句,可能暗示了作者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该词写于王禹偁入仕的早期,他于宋太宗雍熙元年至二年(984-985年)任长洲(今属江苏苏州)知县。这首词就是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期间的作品。

唐风:词这种韵文形式具有鲜明的南方文化特征。王禹偁是北方人,但到苏州不久就开始写词了,而且这首词的确写得好。这种水平的词如多留下几首,也就可称词家了。想当年苏东坡在汴京多年并不写词,也是到了杭州才开始写词的。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我的其它文章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诞生(引言)

科学的兴起,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欧洲社会面临的,是封建的农奴制度土崩瓦解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对欧洲人的智慧,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破旧易立新难。欧美社会对这场挑战的回应,是一代一代人,一个接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思想理念,在革命中诞生,在与旧世界的生死搏斗中成长。现代文明,是欧美社会,几百年间,无数的聪明才智之士,以无比的创造力,通过杰出的理性和实践构建的全新的人类文明。

旧文明的社会,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 政治体系凌驾于经济体系之上。现代社会的组织,截然不同。现代社会,抛弃了旧文明的金字塔,将负责社会生产的经济体系和维护市场社会秩序的政治体系,做了明确的切割分离。经济体系中,自由市场钱做主;政治体系中,分权制衡直接选举,选票做主。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平行独立,用人字型的架构,相互支撑。

现代文明的社会制度,保障了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持续高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以前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短短三百几十年,人类就全体走出了生存物资严重匮乏的旧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演变,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璀璨辉煌。

这一章分三节。第一节讲现代民主制度的诞生和她的理论基础;第二节讲市场主导的经济制度;第三节讲现代文明全新的社会组织架构。


边读边聊《翻身》记(二十)

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化。

                                                                                                                  —-毛泽东

农民分得土地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了首要问题,因为共产党搞土地革命、平分土地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在张庄,互助组的出现并不是完全自发的,而是党组织推动和组织的结果。毛泽东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高手,他经常提到的两个组织起来之一就是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另一个就是组织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另一方面,翻身农民也有组织起来的动机,因为农具、牲口等生产资料的缺乏,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否则一家一户开展生产的话,不是这家没有骡子,就那家没有犁杖,而有骡子的未必有足够的地,也未必有运输的大车,毕竟平分土地之后,家家户户都分到的土地都不足以使用一头骡子。所以只有组织起来才会使有限的生产资料发挥最大的效用。在1946-1947年,太行山区的成立互助组的运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因为官民想到了一块。

张庄最成功的互助组是一个叫杨忠盛农民领导的。一开始这个互助组只有五户人家,因为杨忠盛领导的好,很快就扩张到二十二户人家。杨忠盛人厚道、不计较,对待成员公正合理。他的互助组里有四户军属,还有两家缺乏劳动力,别的组不愿收留,杨忠盛都收到自己组里。互助组不仅生产上分工合作,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照顾。村里的民政主任李盼明在春播时病倒了,杨忠盛就组织互助组成员为他耕种,不仅不收报酬,还不在他家吃饭。因为李盼明家的粮食不够吃,互助组就借他粮食,让他度过春荒。这使得互助组成员都大受鼓舞,大家心里有了底,知道一旦自己生病了,互助组也会帮助自己,于是干活更加不惜力。杨忠盛领导这个互助组实行充分的民主协商,每件事都在互助会上进行协商,大家集体做出决定,而杨本人从不随便发号司令。这充分调动了组员的积极性。年底,这个互助组被评为张庄模范互助组。

妇女们也组建了互助组从事纺线工作。集体在一个原军阀的大院里纺线,比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家纺线愉快的多。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使得枯燥的纺线劳动变成了快乐的事。

事实证明,集体经济能否搞得好,领导人非常重要。在地少人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志愿合作性的集体经济确实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就是一个例证,以色列建国初期,就是靠集体农庄养活了以色列人。如今的中国,又面临了七十多年前的问题,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制已经走到了头,小农经济模式成了限制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是重回集体经济,还是走资本下乡之路让中共政府颇为头疼,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