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牧场,温暖的文字 — 李娟《冬牧场》赏读(1)

我一直认为生活本身就很精彩,根本无需虚构,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会发现美和感人之事。也因此,纪实文学是我现在最喜欢的文学形式。

纪实文学不靠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吸引人,靠的是作家出色的文笔、细腻的观察和善解人意的心。冬牧场的生活即枯燥又乏味,牧民都觉得实在没啥可写的,而李娟能把这样的生活写的让人不忍释卷,确实难能可贵。

粗糙与精致、严寒与温暖、荒凉与烟火、寂寞与欢乐,这些矛盾的情景在李娟的作品中毫不违和地被粘在一起叙述出来。当然,李娟是忠于生活的,所有她的描写都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虚构的。

李娟的文字一点不矫情、不煽情、不故弄玄虚、也不靠痞里痞气的语言显示自己接地气。李娟的文字很干净、很朴实,很温暖,很有美感,但也很接地气。因为李娟的心与牧民们完全共情了。

李娟是为了写作去的冬牧场,可她并没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生活的观察者,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居麻的家里人。李娟与居麻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跟加玛去背雪、跟大嫂去放牛赶羊,在地窝子里聊天、吵架、烹调、逗猫、一起看那台时隐时现的电视。说作家深入生活,我觉得没有比李娟更深入的了。

文学的美自然体现在文字上,这种美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说,这也是影视剧所不具有的美感和魅力。李娟会在不经意间给读者带来惊喜,惊喜于她那贴切又幽默的比喻。比如:

在出发去冬牧场时,她这样描述自己: 为安全起见,我把马鞭末梢的皮绳套在手腕上,温度计拴在手套上,骆驼缰绳绑在马缰绳上,奶酪衔在嘴里,相机和摄像机挂脖子上。如此这般叮叮当当挂满全身,跟棵圣诞树似的。前面还是很平淡的叙述,可最后一句,突然就让我笑喷了。这比喻的多么有灵感啊!

冬牧场的生活是艰辛寂寞的,如果一个心情压抑的人去写,会让读者觉得像炼狱。而李娟是怀着一颗平和又乐观的心态去观察、去写作的,所以她的文字总是既生动又活泼。简简单单的穿着描写也能让她写出喜感来。

一般牧民在买鞋时会选择大两个码的,可多穿两双厚袜子。我思前想后,穿了双大八个码的于是,我的袜子穿得比谁都多。只是矮个儿穿大鞋相当招眼,像踩着两只船一样,划过来,划过去。我想很多读者读到此都会忍俊不禁。:)

想象力和联想力是作家必不可少的天赋,而李娟就很有想像力和联想力,平凡小事也会让她写的脑洞大开。如她描写在冬窝子里睡觉的这段:若以往,把脑袋捂进被子里的话不一会儿就憋闷得喘不过气了。可如今,却像小鸡捂在母鸡翅膀下一样安全又舒适。这个小小的被窝,黑暗,温暖,把冷空气严严实实隔绝开来,是宇宙中的宇宙,苹果中的籽核。从小小的被窝,写到宇宙,又从宇宙写到苹果的籽核。而这跳跃又一点不违和,还很贴切。


1 2 3 4 5 9 10 11 12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