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文字非常朴素,可却异常感人。不动声色的描述中饱含着温暖的情谊。
加玛走后我们都备感寂寞。一月初,她托兽医捎来一封信。这回居麻认真地翻译给我听了,开头第一句是:冬窝子里的爸爸妈妈,还有李娟,你们好吗?身体好吗?只这一句,就让人想要流泪。我读到这一句也鼻子发酸。作者情绪的接入非常自然流畅。
李娟的文字虽然朴素,但写景写物时总是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写景时,还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看到夜色继续从大地向天空升涨。小半个月亮斜搁在西南方向的天空上。雪地晶莹闪亮。天上是深蓝的星空,地上是洁白的星空。
描写邻居家的婴儿时,更是匠心独具。她的美是生命之初未遭磨损的那种美,侧影深深地起伏,像个卡通像一样夸张又精致。这句确实道出了很多人没能力表达的那种感觉。
如何写出有震撼力的句子是很多写作人苦思冥想的追求,可在李娟这,似乎是不经意间就冒出一句。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多么有震撼力的文字!可我在这文字背后看到的是李娟的悲悯之心。
文字表达力是作家的基本功底,而心态则是写作的第一要务。可以说,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写出什么的作品来。内心阴郁又缺乏安全感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阴暗和冰冷的,而心态阳光的人,看这个世界到则是光明和温暖的。看得出来,李娟的心态是阳光的,因为他把酷寒之地那些粗陋的饮食也写出了热闹的人间烟火气。
吃包子时,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包子。吃抓肉时,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又变成了抓肉。这两种结论毫无冲突。看似怪轮,细想则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掰开的一瞬间,沙沙的土豆瓤里呼地冒出一团热气,把冬天都融缺了一个小角这种感觉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
炸包尔沙克的场景则如过年一样丰足:铁锅盛满滚油,面板铺满雪白的面块,旁边是满满一铝锅及满满一铁盆的金黄色方块!
做油炸食品时,每从锅里捞出一块饼,大家就吃一块。也不嫌烫,排着队等。而李娟就是那个负责炸饼捞饼的。大家都吃过两三轮了仍轮不到她。每次都把她急得不行,馋得发慌。李娟有时故意换成第三人称来写,这样的描写更具画面感。
在与世隔绝的旷野里写出了人间的烟火气。这才是接地气的凡人文学。
无论在多么荒凉的地方,有了食物和人就有了人气。李娟把与世隔绝的冬牧场写的如此有人气,是因为她热爱生活,不管这个生活多么粗粝艰辛。其实生活本来如此,再艰苦的生活也不可能都是苦难,再舒服的生活也不可能总是幸福。
冬牧场是寒冷和寂寞的,可居麻一家的亲情和友情,让寒冷的冬牧场有了温暖和欢乐。
如果我来总结李娟的文字特色,我能想到的大概有这些:贴切又生动的比喻,干净又接地气的语言,温暖又新奇的描写。
我的其它文章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2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1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7)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5)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1)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0)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9)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8)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6)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4)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3)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2)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1)
《隐入尘烟》的艺术特色及所反映的三农问题
《观剧偶感》(九)
中秋月
《观剧偶感》(八)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