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旅: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作为推动欧洲“新建筑”/New Architecture风潮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German Pavilion in Barcelona被看作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到来的标志,在建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密斯“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更是震惊了当时的国际建筑界。

受德国政府委托,密斯1928年两次到访巴塞罗那才选定了展馆如今所在的位置,从新场地确定到场馆建成,密斯和他的团队只用了9个月时间(德国馆的实际建造时间更是只有短短的3个月)。德国馆于1929年5月26日浓重开幕。

在主展馆中,建筑师使用了8根镀铬十字形截面的钢柱,并由它们支撑起整片轻薄的屋面,使得主体覆盖部分的结构和围护能完全分开,塑造出完全流动的开放空间,起隔断作用的墙体自由穿插于十字形的钢柱支撑起的矩形屋面下。隔断分别采用阿尔卑斯绿色大理石、提诺斯绿色大理石和产自非洲的金色缟玛瑙,还有多种类型的玻璃,充分体现了密斯对材料要求的严苛。

功能上德国馆被设定为展览空间,陈设了少量艺术品:有格奥尔格·科尔贝/Georg Kolbe创作的雕塑,还有密斯专门设计的家具/巴塞罗那椅,这样密斯就可以将展馆设计为连续的空间,展馆内外没有明确的界限从而实现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概念 ,用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凸显了建筑本身。

由于德国馆是一座临展馆,所以在博览会的后半段德国政府对其进行了拍卖但没有成功,世博会组委会并不愿意出资购买这座建筑也没有其他买家,因此原展馆在1930年被拆卸并运回德国。

那我们今天为何又能看见它呢?因为原址重建:一直在为争取德国馆重建而努力的西班牙建筑师奥里奥尔·博伊加斯/Oriol Bohigas于1981年担任了巴塞罗那住宅和都市主义部主任,他完成了针对项目中技术、文献以及经济方面的不同研究之后,再次提出的复建计划终于获得了市政会支持,1983年10月10日重建的德国馆奠基,历时三年于1986年建成。在重建的过程中,建筑界的不同力量促进了复建的最终完成;比如保留了大量关于密斯资料的包豪斯档案馆,以及存有密斯二战之后许多资料的美国MoMA现代博物馆,都为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建造中他们非常谨慎地确保材料来自与原始建筑相同的位置,不同的大理石来自罗马、希腊和阿特拉斯山脉。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关于现代建筑的一座里程碑,聪明的巴塞罗那人重建它,带来的是生生不息的朝圣人流和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


我的其它文章

Total Page Visits: 461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