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年味

年味不再已經是很多很多年了,如今的過年不過就是特續的放了一個長周末,我記憶中的過年親情濃濃,一家人在年前就早早准備,誰都不會是一個閒人,盡管貧窮缺吃少穿,年前的新衣父母們還是要咬咬牙帶我們去裁縫店做的,當時我們地方最好的裁縫店叫九龍店,九龍店的張師傅是我父母最信得過的,張師傅畢竟早年是在上海灘做裁縫的,後來回川開店,小孩的衣服隨便誰做都可以,大人的衣服還是要找張師傅。大年三十前一周是要打掃衛生,里里外外都是要打掃的,這個季節的四川也是最冷的時候,抹窗子,撣揚塵,把手凍得通紅通紅的,每天一大早媽媽就起來看天氣,多霧的天氣有時到中午霧都不散,如果這天無霧還有點半遮半閉的毛毛太陽,媽媽就早早摧着我到不遠的鄉壩壩叫楊孃孃來幫忙,我總是害怕她院子的狗不敢下到院子里叫她們來幫忙,在坡上叫楊孃孃和她女兒叫等她們,我們也是要在一邊幫忙楊孃孃的,楊孃孃是一個寡婦,49 年后被定为地主,丈夫被槍斃,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那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她是我见到最勤劳善良的中国女性,妈妈对她们一家非常好,时常家里有什么活就付钱请她来家里帮忙,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有时我们的小棉袄也请她做。楊孃孃尽管日子非常艰难一身舊衣也穿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插一个黑色的插针在头上,两个女儿也同样干干净净,看来以前也是讲究之家,那作孽的土匪們就這樣打着愰子搶着百姓的私有财产全然归已却做成了中國最大的庄家简直就是白手套。我們除了年前的打扫卫生洗洗刷刷外,还要准备过年的零嘴糖果,家家户户炒花生,黄豆,胡豆,豌豆,石沙子在滚烫的铁锅里唱着年复一年的过年进行曲,爆米花,豆腐干在烟雾中发出深深响伴随着小娃儿的阵阵欢笑,炸麻花,米花果,冲年糕家家暗中拼比,合作社门前孩子们排队凭票买水果糖,桃片糕,花生蘸,鱼香花生酥,饼干,孩子们在排队中聊着自家里准备的年夜饭,贫穷中孩子們一張張喜氣的臉期盼著過年的時到來,那是一年唯一的幾天可以放開的吃。

四川家家户户的年夜饭根据东西南北,成都,重庆各有不同风格,大同小异的菜主要是调料的配置不同。年菜里:四川豆瓣鱼是不能少的,不管鱼大鱼小一定要有头有尾的这是年年有余的祥菜。炒十锦蔬菜是要有的,这是生活丰富多彩。水晶三丝也是要上桌的,这是轻轻松松,清清爽爽,健健康康的祝福。年糕熬肉也是一定要有的,这是年年有旺,好事连绵,老母鸡,排骨汤烫豌豆苗那是一定要有的,汤多人和气,和和睦睦,-家亲,平平安安,顺一年。芋头烧鸭不能少,一生善良行善,會路遇善人相助。金钩芙蓉蒸蛋也要上桌的,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当然自家腊肉,香肠,盐肉(雞,牛,羊,豬,鴨,鵝),酱肉也会摆得漂漂亮亮的。甜燒白,咸燒白也不會落下的,平平安安,甜甜蜜蜜,生活甜中也有鹹。冬菜扣肉也是要有的,一環扣一環,人情长在。粉蒸肉也是要登桌的,熱熱鬧鬧,融融和和,還有很多很多我已經記不到了。當然飯後還有澇糟核桃枸杞合苞蛋做最後的甜點,尤其老人是要吃的那是長長久久,天增歲月人增壽,子子孫孫福滿堂。

說完吃,过年当然也有谈到禁忌的事情,年三十扫把用完后扫把是要藏起来的直到初三以后才能用,初三后扫把还不能往外扫,针线剪刀✂️之类要用红线拴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叫红线活,糖果,水果,零嘴要摆好等待客人初一来拜年,孩童门前停,大人一定会说学业进步红宝一个,米桶外周要贴满字,意思是来年五谷丰登,厕所门框要贴黄金万两(那时都是公共厕所)。现在我不知道是否每家每户贴,这禁忌我都是从邻居家有爷爷奶奶家看到的,我家没这禁忌。可能是我父母早年在外求学,不信这些。孩子见邻居长辈要说恭喜恭喜。
如今的年,除了贴得花花哨哨,搞一些认都认不到的字显摆,还有那乱哄哄的春晚,无情无义的驱赶低端,嘲讽讥笑那辛苦了一年被堵在路上的乡亲们段子,可怜的乡亲们在城里受尽冷落,就盼望在回家的几天里寻找一点温情(也許有時並不會得到),但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點企望從年頭的離開到年尾。
如今早已沒有年味,它隨著老一輩的離去而淡化,兒時的年味在記憶里在夢里回味,現在剩下的的是假文化的顯擺和花哨哨的段子。

最後恭喜恭喜大家龍年走大運,發大財,新春快乐!


1 2 3 4 5 7 8 9 10
明家河
Latest posts by 明家河 (see all)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