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岁月
1961年秋季,我小学毕业升入重庆三中,即抗战时迁到重庆的南开中学。到1966年因“文革”停课,不能毕业不能考大学,“革命”闹了两年多于1969年初下乡,在重庆三中一共度过七年半时间。
记忆中,从天津南开中学来的和到重庆后入校任教的老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高师德好。数学老师高峻乾、语文老师苏骥千、地理老师马英莪、生物老师康振华、俄语老师粟桂馨……都是知识渊博的老教师,尽心尽力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年轻教师也各有特点。比如,长着一只大鼻子的物理老师许树人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因此得意地在课堂上说:“同学们哪,我的所有知识都储存在这只大鼻子里啦。”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位经常被我班同学气得发晕,并被我们调侃成“长得像前几年自然灾害时从古巴进口的牛蛙模样”的语文老师吕克诚,在课堂上朗诵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普通话),风聚集着乌云(四川话)”,全班哄堂大笑翻了天。吕老师还甩着川剧高腔,如私塾先生般摇头晃脑吟诵古文:“登高山—暗暗(音),看日出!”又惹得全班同学笑得七颠八倒。初中生正处于调皮捣蛋狗都嫌的年龄,我班同学又是出奇的顽皮。体育课上,竟然有个女同学指着晏法老师说:“快点看,那里有一只鼹鼠!”班主任倪西萍老师上数学课,我竟敢趁她写黑板时偷着吹几声口琴:“55621162,5561651162”。于是我们少不了受到如俄语粟老师的“丑哒羞哒!黄荆棍子出好人!”这样的批评责骂,但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一片爱心。数学老师艾万全写黑板时小拇指永远都是翘着的,但他演示数学公式推导过程的镜头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可惜的是艾老师后来不知为什么自杀身亡了。教体育的晏法和朱玉华老师在运动场上的活跃身影有时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音乐老师刘德清辅导我们排练文艺节目的情景还有记忆,但和蔼可亲的刘老师因为脑溢血英年早逝了。左荣老师可以把枯燥的政治课讲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令我钦佩不已。初中班主任倪西萍老师、孙符钧老师、高中班主任罗海瑚老师等都是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只有个别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分到学校时正赶上极“左”思潮开始盛行,对待不同家庭出身的同学没能做到一视同仁,在我心中的印象分打了折扣。
按照当时教育制度培养人才的标准衡量,自己可以算得上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德:在校五年一直担任班委会的文娱委员,初三下学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多次获得各种奖励。智:据父母保存下来的很巧也正好是13张的成绩单显示,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总共有104个考试分数,总得分为9817分,每门课平均为94.4分。其中只有一次地理考试因答错一道大题得了73分,占1%;21次为80—89分,占21.2%;90分以上(包括14个100分)有82次,占78.8%。那时文理不分科,外语为俄语。初中三年学习成绩是班上不可动摇的第一名,年级前两名;高中在班上名列前茅。总体上看,各门课成绩都不错,理科优于文科。体:担任过学校田径女队队长,长项为200米和400米跑。多次在校运会上获奖,1965年曾经获得过重庆市中学生运动会400米跑第一名。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承担过学校文艺会演的报幕员和校运会的解说员工作。
靳新初一上下学期半期考试成绩单。
靳新中学阶段最后一张成绩单。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因为“文革”而停课,因而没有期末考试成绩,就此告别了中学生涯。
(未完待续)
靳新:求学记(6)
78711纪事 (6)
靳新:求学记(5)
靳新:求学记(9)
78711清秋唱和
78711纪事 (5)
78711纪事 (10)
78711纪事 (3)
78711纪事 (完)
78711纪事 (19)
78711纪事 (18)
78711纪事 (17)
78711纪事 (16)
78711纪事 (15)
78711纪事 (14)
78711纪事 (13)
78711纪事 (12)
78711纪事 (11)
靳新:求学记(完)
78711纪事 (9)
78711纪事 (8)
靳新:求学记(8)
78711纪事 (7)
靳新:求学记(7)
78711纪事 (4)
靳新:求学记(4)
靳新:求学记(3)
78711纪事 (2)
靳新:求学记(2)
78711纪事 (1)
靳新:求学记(1)
- 靳新:求学记(6) - 12/01/24
- 78711纪事 (6) - 11/07/24
- 靳新:求学记(5) - 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