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代
时光老人来到1977年冬天。当爸爸拿着刊登恢复高考消息的报纸鼓励我报名参加考试时,我猛然意识到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真的出现了。当时我刚到西南医院脑外科做护士工作不久,可能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未能真正获得解放,我的报名申请被科主任以“才调来几个月,不能证明是优秀者”为理由打了回来。1978年的高校招生又开始了,总政发文重申军队干部战士报考大学的规定。按文件精神衡量,我是够报名条件的,西南医院脑外科的张保民医生和苗新英护士长等主动向科主任王宪荣教授要求替我报名。可是医院领导却以报名人数超过规定人数而自行组织了一次报名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一门语文,一门数理化。考试的结果我位居第二,得到了九个可以报考大学的名额之一,这时距离7月20日全国统一高考没有多少时间了。
我在病房里工作很辛苦,照样值中夜班,周围有人认为像我这样年届三十拖家带口的女人还想考上大学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可是我倒觉得心中有底,只要是公平竞争就不怕,毕竟中学的文化底子打得扎实,“出水才看两腿泥”,一切用考试成绩来说话。离开学校十几年了,短短两三个月要把丢了那么久的功课拣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冒着火炉重庆的酷暑,没有教科书和辅导材料,手头只有我的小弟弟靳伟从上海寄来的一份薄薄的参考资料,还要坚持在病房值中夜班,复习功课的艰苦可想而知。其实多亏有了这份资料,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没有超出资料的范围,真是非常感谢我的好弟弟!那段时间,我自己头悬梁锥刺股不说,老公也成为辛苦的陪读书童,他每天白天在病房和手术室里忙碌,晚上陪我复习功课。他提问,我回答:“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的情景多年后还不时在眼前浮现。
报考什么专业呢?总政规定我们只能报考医科或者文科。自己早已超过了读大学的黄金年龄,如果学五年医科,恐怕40岁了还在当住院医生,临床医生太辛苦了,家里有一个足矣。如能上大学,毕业后自己应该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那就学文科吧。因为三医大图书馆需要专业人才,所以重点和非重点大学的第一志愿我都填报了设有图书馆专业的地方院校。高考成绩公布了:351分,达到了1978年四川省文科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名列当年三医大参加地方院校高考的干部战士成绩榜的第一位。
军队院校自己命题考试在大学发榜前开始了,学校通知我可以参加军医大学的入学考试。医学是理科,于是我又考了一次语文和数理化。考试还没结束,学校训练部长又通知我,总政规定干部上大学年龄不能超过25周岁,就算我的考试成绩再好也不可能上军校。既然如此,余下的考试只能当作一次练习了。就这样,为了上大学,1978年我参加了三次考试,语文和数学考了三次,理化政治考了两次,史地外语各考一次。多年后向友人谈起当年参加高考的事,我总说自己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大学的,其典故就出自这里。
录取通知书到了,我被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马列主义理论师资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录取。理科院校设文科专业?真是闻所未闻!这个专业没有登报,自己根本不知道,更没有填报。所以,拿到通知书后的第一反应是:“不去。”但是紧接着马上明白过来这是转瞬即逝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而且必须去!随即做出决定:“去。”得知我考上大学了,老公拉着我的手笨拙但是充满真诚地转了几圈表示庆贺。
靳新的高考成绩通知单。外语成绩不记入总分。
(未完待续)
靳新:求学记(6)
78711纪事 (6)
靳新:求学记(5)
靳新:求学记(9)
78711清秋唱和
78711纪事 (5)
78711纪事 (10)
78711纪事 (3)
78711纪事 (完)
78711纪事 (19)
78711纪事 (18)
78711纪事 (17)
78711纪事 (16)
78711纪事 (15)
78711纪事 (14)
78711纪事 (13)
78711纪事 (12)
78711纪事 (11)
靳新:求学记(完)
78711纪事 (9)
78711纪事 (8)
靳新:求学记(8)
78711纪事 (7)
靳新:求学记(7)
78711纪事 (4)
靳新:求学记(4)
靳新:求学记(3)
78711纪事 (2)
靳新:求学记(2)
78711纪事 (1)
靳新:求学记(1)
- 靳新:求学记(6) - 12/01/24
- 78711纪事 (6) - 11/07/24
- 靳新:求学记(5) - 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