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供纸

今天风和日丽,又去离家不远的紫竹院闲散。在园内友贤山馆阅览室寻觅翻阅中,看到一本名为《口供纸》的书。好奇怪的书名!该书仅仅102页,其中98页全是照片。据此书后记介绍,这些照片是江门五邑乔乡的特色文物――口供纸。

何谓口供纸?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口供纸源于19世纪末美国《排华法案》,是华侨移民为了应付美国海关官员问讯而准备的问答材料。其出现的大背景有着经济、文化上的诸多原因,其中经济原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48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于是大批华人青壮年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寻梦美国。在参与美国西部金矿开发及铁路建设后,大量劳工滞留美国。19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工人大量失业,而恰在此严峻时期,华人移民也达到高潮。这对本土美国人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社会不满情绪开始蔓延,政治压力逐步加大,其最终结果便是美国第四十七届国会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该法案第一条禁止华工入境10年,但美国也继承了英国的不成文法统――国籍沿袭“地缘原则”,即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在法律上拥有公民资格,并可申请其妻子和子女依据血缘原则进入美国。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使保存在相关部门的华工档案及移民记录资料毁于一旦。地震后,美国当局规定只要有两个美国白人作证,华人就可补领出生和身份证明。于是,大量华人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真真假假向美国当局报告自己家乡的妻子怀孕生子。       

为了应付急剧增加的华人移民,美国当局加强了对入境华人的盘查。华人则把查问的内容另写副本寄回国内,让自己预备移民的亲属熟读。口供纸由此诞生。       

无论是“纸面妻子儿女”,还是真妻子儿女,能否入境,端看其口供纸的熟读程度和“临场发挥”。有的假妻子儿女成功了,真妻子儿女却自此远隔重洋、天各一方、魄散魂殇。如此种种,均令人唏嘘扼腕。

翻阅那些纸质发黄、残缺模糊的口供纸,使我得到强烈的直观印象,不由得去想象和追溯那段凝聚着无数华人移民曲折或悲或喜的故事,以及发人深思的华人移民历史。       

为什么人们那么向往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国呢? ​

​附录:口供纸照片:       

从中可以看出口供纸涉及范围及其广泛,问题繁多。除个人、家庭、村落、证人等情况外,对在美华商资格认定也极其严格。相较于口供纸正文,嘱咐与注意包含有不少意思的信息。例如屡屡叮嘱背诵人在答问时千万不要承认口供纸的存在,在船近岸前务必把口供纸烧毁。答问出错时如何申诉与应对,由于口供纸编造以至造成叙述矛盾时,如何亟予纠正。还有些嘱咐隐约偷露了曾收取定银,证实其中存在着买卖关系,等等。口供纸中的图录详细描述村落或宗族居屋布局,田地、池塘、山丘以至祖莹形势与坐向等。难以想象美国移民官员是何等精细。

无疑口供纸对研究华侨史、美国移民政策、侨乡社会史、侨乡家族史、侨乡乡土地理和建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介绍给感兴趣的同窗群友参阅。


1 2 3 4 5 6
Total Page Visits: 1060 - Today Page Visits: 8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