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文/刘舒 王军根据记录要点编辑整理
章草,始于汉代,已有约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书法,自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简帛、秦国时期小篆,到东汉时期的隶书、草书、行书,三国魏晋隋唐时期的楷书,大体上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体。
汉隶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标志着中国人对书法的认识和书写由自发的审美阶段逐步演进到自觉的审美阶段。这个过程,跨越了春秋战国(古隶)、秦朝(秦隶)、汉代(汉隶)等诸时期,直到东汉末年,历经近千年。
汉章帝,喜欢便捷的书写。史游,汉元帝(公元前48~公元前33在位)时官黄门令,曾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作《急就章》,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汉章帝时期,已形成了章草的书写规范。皇象书写的《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书。
古草,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观察,大体上可以追溯到以《散氏盘》(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其书写时间约为公元前9世纪)为发端,距今约近三千年。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的今草,基本上遵从章草的书写规范。草书,不能乱写,须规范书写。
文化人,与文凭完全没有关系。下乡两年半知青生活,感受到农民遵从传统的宗祠文化和淳朴的乡土文化。而在大专院校里看到有的教授却不讲理。
索靖《月仪帖》讲礼仪,十二月。
王羲之草书,具章草味。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的《平复帖》,80多字,8亿元,字值千万,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墨迹本。
陆机《平复帖》
章草之美
*宗法美
规范性,文字审查。
遵循祖制,遵规矩,守草法。
东汉张芝(?—192年),字伯英,仅存《八月帖》等刻帖,著有《笔心论》,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是今草的祖师爷。他创造的今草笔画流畅、连绵不断,与传统的章草相比,今草更加简化和流畅,对后世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芝因此被誉为“草圣”。
万变不离其宗。章,守规章。
复旦大学哲学史家、史学家王蘧(音qu)常,遵循章草规矩而富有创造性,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他是近百年来极富盛名的章草大家。
董其昌:“不懂章草而习今草,等同于临帖而未习碑。”
王羲之草书,有当时现实的碑作为研习对象。
乾隆,字无力。
有清一代,碑学压倒帖学。以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为发端,继有阮元的《北碑南帖论》,至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将尊碑的书学学说发展到顶峰。
四川的碑帖融合之道,以谢无量书写的孩儿体为最妙,自出机杼,浑然天成。
写章草,篆书和隶书的基本功夫,不可缺少。
我是从魏碑入手开始研习书法的,历经小行书而篆书、汉隶,近几年以临习章草为主。
王羲之每一笔的起行转,都太有天才气息,融古化今,奥妙无穷。
不学章草,今草不入纸。体验隶书铺毫、篆书裹锋原理如何运用。
章草的艺术美
*简约美
字扁,则自带五分高古。
隶书方转的波磔美、曲线美。
篆书圆转的弧线美、端庄美、流动美。
方圆,曲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中国审美的符号化,抽象化。宋代的花鸟画,一支荷,符号化;山水画,一棵树,提炼,简约,抽象化。
写生,来自西方。
中国,游山玩水,抽象。
游观,游走观望,入画。
可居可观,自由生长。
西方园林,修得整齐。
中国水墨画,笔,观,心,想,思,简约,抽象,与中国的老庄哲学有关。
*书写性
欲将字写得好,很容易,三个月就能做到。书法,所需要掌握的字外功夫则太多了。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在字外下功夫。在中国,60岁被称为一甲子。60岁的老年人,要焕发青春,将61岁当1岁来活,将62岁当2岁来活,将63岁当3岁来活,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来。所谓人书倶老,指的便是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积累更多的字外功夫,将内在气质体现到书写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面貌和风格来。
文人写书法,始有书者名留于世。
王羲之与谢安的书信交流,不仅提高了相互之间书写技艺,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画字与写字,是两回事。画字,浮于纸面,轻滑而俗气;写字,力透纸背,厚重而耐看。
书法有了书写性,才能充满丰富的变化。
*古朴美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犹如一曲古典乐章。稳重,沉着,豪迈,苍茫,痛快,颇具古雅,古风,古韵,古气。
挖掘古代气息,滋养对古风的向往。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是张芝姐姐的外孙。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索靖的章草自成一家,被张怀瓘评道“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著有《草书状》等。
索靖书写的《出师颂》,有两个版本,一则宣和本,一则绍兴本。早期的章草,古朴典雅。有米芾题跋。隋贤临摹,传承有序。被誉为“第二墨迹”。索靖将隶书和草书完美融合,银钩虿(音zhe)尾。
刻拓本与墨迹本是有差别的。欣赏刻拓本时,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研习书法须懂得审美。书法审美,以“苍茫、高古、雄厚”为高格。
倪瓒的画,枯墨与润墨,惟妙惟俏。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格高而不俗。
范宽(约950—约1032),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绘画大师。因为性情宽厚豁达,时人称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范宽、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李成齐名,并称“李范”,又与同为华原人的柳公权合称“柳范”。
#说明:笔者下来对一些知识点的学术性或文献性的线索进行了初步查阅和必要的补充。此做法未必恰当,却有助于笔者的知识积累和帮助笔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因笔者学养不够,此记录的编辑整理或有误,或有不周,请刘舒老师和读者诸君多多包涵。
【刘舒艺术简介】
刘舒,字舍予。
从事中国诗书画研习和教学数十年,书法精草书,兼长篆、隶等多种书体和篆刻;国画精山水 。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美协、摄协和诗协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
现任四川省书协妇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四川省级机关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四川戊子书画院副院长,成都武侯诗社副社长,成都市蜀都书画院常务理事。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40304 23:19一稿
20240305 13:07二稿
更多文章:
成都画院|独立看山色•叶瑞琨艺术纪念展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存在的古老文字(2)
四川美术馆|书为心画•马识途书法作品展
以小见大 以懿文德 虚中有实——“竹裏徐行”谢季筠八秩书法展观后
品张水战书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感
四川省诗书画院|郭强讲座《汉印空间的审美与设计》&“源浚流长”建院40周年成果展
侯开嘉以《善疑•求真•创获一一与青年学子漫谈如何治学》为题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美术学院•书法分院作学术报告
扬子江心水 蒙山顶上茶一一蒙山茶全国书法大赛作品展观后
- 甲子已然过 忽如春风来 - 01/29/25
- “巴山蜀水承一脉 翰墨丹青写双城”——观春熙路遇见解放碑书画展小记 - 01/23/25
- 从一次展览看四川福宝美术馆的专业化全产业链式书画展览文化服务 - 0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