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剑波先生《回忆琐记》独家连载预告

卢剑波先生(1904一1991)

卢剑波先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生于四川省合江县。早年即赴上海,与著名作家巴金,吕淑湘等為朋,投身笔墨,著述宏富。正式出版者有《胡斯战争》,《伊索的智慧》和《爱琴文明探源》。另尚未出版者:《古希腊悲剧》(四种),《意大利中世纪史》,《回忆琐记》,《心字》(续),《古代及中世西方哲学史讲稿》,《译歌德及其他人诗》,另有关于世界语论文及译法郎士散文,数理逻辑,《古希腊语》教材和杂诗等等。

李大成


《回忆琐记》是卢剑波先生于1987年完成的回忆录,约20万字。这部回忆录一直没有正式出版。到目前为止只是在亲友和学生中传阅,没有在任何平台和媒体发表出现过。现在我们非常感谢卢老先生家人们的信任,在78621.org 上和海内外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卢老先生的这部回忆录(鉴于对卢老先生和一些相关人士的尊重,我们将略去个别章节)。

卢老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有大部分同代人不可比拟的对理想的投入。他的同辈人和挚友巴金老先生曾经称他是“中国的甘地”。每当在不同场合看到介绍卢老先生的文章,我们都非常感慨。老先生当年一介文弱书生,却也曾经投身于社会的大川大河搏浪中流。他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年青的时候,是否也如老先生一样,曾经有过一腔热血,有过年青人的冲动,做过一些年青人才会做的事情。我们自己,是否曾经真正年青过。

所以,我们也希望在此通过发表卢老先生的回忆,让后来人也有机会审视自己,在人生一路上也如卢老先生他们那一辈人一样,珍惜青春,给自己留下一些真正值得回味的经历。

在我们开始登载卢剑波先生回忆录之前,下面我们先转《成都日报》在2012年登载的一篇介绍卢老先生的文章。希望更多的朋友对卢老先生回忆录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本回忆录受卢剑波先生家人特许在本站发表。回忆录的一切相关权利属卢先生家人所有。任何媒体,个人,机构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或改编。

78621.org

《卢剑波 巴金眼中的“中国甘地”》

来源 成都日报 2012年

卢剑波(1904-1991),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四川合江人(祖籍湖北孝感)。原名卢廷杰,笔名剑波、左馨、田申雨、幼葭、黑囚、inferlo、江一、Gitav。1928年上海国民大学毕业,在上海、四川教中学。曾编《时与潮》、《民锋》等刊。1944年入四川大学任教,后为历史系教授,并任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等职。早年著有《世界女革命家》、《社会价值的变革》、《为世界语主义的世界语》及《伊索智慧》等。

卢剑波是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他才华超人,学识渊博,中西贯通,精通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拉丁语、古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及世界语。卢剑波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及寻求改革社会、振兴中华的热情。他和巴金因共同的理想而相知相识,并在后来的斗争中相互鼓励支持,巴金曾称他是“中国的甘地”。他曾经在华西协合高级中学教国文和外国史长达十多年,以后又被聘为四川大学历史系的教授。1991年12月8日,卢剑波不幸病逝,享年87岁。

安那其主义的信仰者

卢剑波1904年7月出生在四川合江,原名叫卢廷杰。他的祖父是一位手工艺匠人,父是清末廪生,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秀才。卢剑波在合江中学读书时,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的影响,从《新青年》、《新潮》等书里接受不少的新思潮,例如“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世界语”。随后他在学校里组织学生联合会,印传单,开讲演会,主张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北洋军阀;主张思想自由、男女平等,男女同校,反对各种宗教迷信。他用笔名 “剑波”给重庆联中学生组织的渝江评论社刊物《渝江评论》写稿。

后来,合江中学来了一位叫李宗泌的青年教师,在他的影响下,卢剑波知道了苏联的十月革命,希望到苏联去学习。1921年,他拿了家里的3个大洋,带着李老师的信到重庆找到了重庆联合县立中学监学、适社(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负责人陈小我(又名陈慕勤),却被告知已经不能去苏联了。陈小我安排他住在重庆联中,参加川东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对日本侵占山东的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示威和烧毁日货的活动。

那个时期,远在成都的巴金从《半月》上看到了介绍重庆适社的文章,知道了该社的宗旨是“铲除统治权力”、“建设互助——博爱——平等——自由底世界”……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读完了文章,“那意见和那组织正是我朝夕所梦想的。”处在徘徊、迷茫中的巴金看到了希望,他想加入适社,于是给《半月》编辑写信请求他们做介绍人,就这样巴金也认识了适社的负责人陈小我。陈小我把卢剑波介绍给与他同岁的巴金通信认识,巴金认为卢剑波“锋芒毕露”、“年少气盛”、“有极强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为理想献身的革命家”。

1922年,卢剑波转学到泸县川南师范,在那里他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5月间,卢剑波和同学准备办一个刊物,利用川南道军警学校运动会的机会扩大宣传。不幸此情泄露,卢剑波被抓捕,以蓄谋煽动军警叛变罪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就在赴刑场的路上,传令兵赶来叫停了枪决命令。原来川南道尹王缵绪请示了他的上司杨森,杨森认为卢剑波年纪轻轻的,有胆量,改判为禁闭教育,叫司法官对他说:“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胆识,如果‘改邪归正’,将来定会为国家建功立业。”不久由教育厅厅长、川南日报社社长卢作孚作担保才把他保释出来,但要他3日之内离开泸县回合江去。

战斗在上海

卢剑波回家不久后,怀揣着寻求社会改革的理想,决定出川求学。他去南京考入了江苏省第一中学,并和同学胡迈创办了《民锋》杂志,该杂志主要介绍世界无政府主义名著,抨击军阀政府。而此时巴金也离开成都到上海求学,看到了该杂志。两位通信神交已久的四川同龄人在南京第一次见面了,他们一见如故,从此一直以兄弟相称。

高中毕业后,卢剑波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有人告密说他参加了反对曹锟贿赂竞选总统活动而无法到北平去投考,《民锋》杂志也被迫停办,卢剑波只好进了上海国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学习。当年5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他和卫惠林等人编《正义报》,参加上海工团联合会的宣传活动。巴金8月从北京考北大回上海后,和卢剑波等16人创办了《民众》半月刊,提倡“民众自己的利益,需民众自己去谋”,“要把为资产阶级独占的学术取回后交与民众全体”。

在读大学期间卢剑波恢复《民锋》杂志,撰写文章公开批判国民党的所作所为,第二年该杂志就被查禁了。

1928年,卢剑波以一篇《马克思资本集中说》的论文从上海国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经朋友介绍在上海私立正始中学教外国史。这期间他继续主编《民锋》杂志,为《新女性》、《群众半月刊》杂志撰稿并翻译出版外国书刊。但他在《民锋》杂志上发表“我们认定,阶级斗争为工人和农人解放运动的基础”等等言论,却导致该杂志再次被当局查禁。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等人,说他是“布尔什维克化”,淞沪警备司令钱大钧想通过法租界抓捕他,幸好得法国友人的通风报信,他才躲过一劫。不久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了他写的杂文集《有刺的蔷薇》,对社会的丑恶、黑暗和国人的劣根性、装腔作势的虚伪性等等都给予无情的揭露。

卢剑波精通多种语言,通过参考从国外友人那里得到的书刊,他翻译发表并出版了不少介绍进步思想和宣传科学、民主的书籍。《失败了的俄国革命》、《世界产业工人简史》、《自由的女性》、《生与生之表现》、《妇女解放与性爱》、《世界女革命家》、《社会价值的变革》等都是那个时期卢剑波的杰作。

四川的教育生涯

1931年年底,卢剑波从上海乘船回四川养病。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沦陷,卢剑波决定到成都发展事业。他被邀请到三台潼川共立高级中学校教书。在教学活动中,卢剑波一直宣传革命的进步思想。他当年的学生杨静远还记得,卢老师借用《华沙工人之歌》的原调专门为中学生写了一首革命歌曲,并且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为了掩人耳目,歌词用文言文写得隐晦深奥,下面这段歌词就表达了他反抗暴政拯救黎民的思想和抱负。

  黑浪红潮翻腾夭矫蔽天兮,

  黑鹫红蛇吾目为之迷濛兮,

  屡危蹈险吾无惧何论痛苦兮,

  良心召吾殛吾诛暴戾拯黎元兮。

1933年初,卢剑波离开三台回到成都,在华西协中教国文和外国史。卢剑波坐黄包车到学校上课的路上,常常诗兴大发并将想好的诗句记在脑子里,课后便随手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如“上路的人”“春雷动了”“脚边的芭蕉漆已举起了红旗”“罗兰夫人害怕自由被假冒”“你的眼睛里有的是爱情,还有的是火?”等诗都是他在黄包车上构思而成。

不久,卢剑波、吴先忧和张良卿等人组织发起成都世界语学会,办讲习班,出版世界语《绿帜》杂志,推广世界语,卢剑波被推举为第一届主席。学会不仅把讲习班开到了华西协合大学,还教小学生学世界语。很快在成都就有会员一百多人,组织了绿星合唱团,成都广播电台还邀请合唱团在电台用世界语播出节目。很快在成都市就形成了一个学习世界语风气。

当时在省立成都师范学校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车耀先也热心学世界语,他每周两次从努力餐馆坐黄包车到卢剑波的住所上半节巷去上课。只读过两年私塾,靠自学成才的车耀先深知平民读书难、识字难,因而他极力推广注音符号和文字改革。通过学习世界语车耀先和卢剑波、张良卿成了好朋友,而卢、张二位也是热衷于文字改革的,三人便一同创办了《语言》刊物,该杂志是一本以宣传世界语、文字改革和推广汉语拼音文字的刊物,车耀先把他的餐馆作为刊物的大本营了。

巴金 以编他的书为荣

1947 年 6 月,巴金在上海看完了卢剑波寄给他的40多篇文章后,写道:“读着剑波的文章,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心里激荡,仿佛就要把我的心推出我口腔来,又好像要将它捣成粉碎似的。接着我全身起了一阵轻微的颤动。这颤动一下就过去了,但我感到相当长期的喜悦。”

巴金从这40多篇文章中选出26篇,编成一本散文集,卢剑波自己取名为《心字》,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还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谈了他和卢剑波的相识,他写道:“我和剑波在26年前第一次通信,24年前第一次见面。我那时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他和我同年,但他比我更有勇气,而且跑过更多地方,做过不少惊人的事。”巴金是这样评价卢剑波的,“剑波是一个病弱的人。但是他却有着极强的精神力量。他过刻苦的生活,做过度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不仅物质的缺乏折磨着他,他还受到常人无法从其中自拔的精神上的煎熬。”他“始终保持年轻人的认真与热情”,他“不会失去他那颗‘赤子心’”。

最后巴金写道:“虽然他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可是我喜欢我有这样一个朋友,我更以能够代他编辑这一本集子为我的光荣。”1987年10月,84岁的巴金最后一次回成都,两位同龄的老朋友又见面了。

  卢剑波写了一首“相互勉励”的五言诗《别巴金》:

  霹雳缘何迟?秋意已阑珊。旦暮思奋发,岂惧雪与霜!前日见故人,一别廿七年。

  谢君相勉励,未死还发扬。羽翼尚未剪,意志犹顽强。理想信不诬,笔墨透纸张。

  莫言名与利,名利毒肺肝。百岁等旦暮,何者为彭殇?言语未道断,息息当自强。

  痴愚缘自性,忍死效春蚕。别君劳梦想,引领望武康。

卢剑波的学识、人品在成都很有口碑,而且他的教学很有开拓性。他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学,把传统逻辑、数理逻辑和因明学(起源于古印度的逻辑学,又称为佛教逻辑)编写了《因明易解》教材,在学校给高中三四年级学生开课。1944年他被四川大学邀请去授课,先后讲过逻辑学、古希腊史、意大利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文化史等课程。而《因明易解》讲义也被教育部认可为可取得教授资格的学术论文。卢剑波从1946年离开华西协合高级中学,一直在四川大学任教。他在国内第一次用汉语编写《古希腊语》讲义,并且用此教材第一次给世界古代史研究生讲课。他曾任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成都市世界语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等职。

(文章来自网络。原作者和日期暂时未知。)

No post found!

Total Page Visits: 1424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