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可以欢迎国有资本入股,但如何注意吃相

根据天眼查确证信息,早在2021年,央视已经入股抖音,持1%的股份。2022年,北京电视台也入股快手,同样持有1%的股份。国家代表队入股短视频赛道在当时引起不小关注。

不可否认,随着科技迭代和市场颤变,传统国有主流媒体的流量和影响力被不断蚕食,逐渐丧失当年的舆论牵引力。也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关注或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的人已所剩无几。窥一斑而知全豹,而我们又是一向重视宣传工作的。这些拿着大量财政拨款的传统国有媒体却很难有效传递党和人民的声音,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责任感迫使它们积极思变,也顾不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了。所以说,以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其实很正常。打不过就加入,尊重市场规则,共享市场优势,不丢人。

但近期却再次传出,央视1%的股权属于“特殊管理股”,虽然股份不多但拥有董事会席位,甚至一票否决权。既然旧事重提来造势,总要激发一些思考的新意。

一方面,有人举双手支持。最近这些年,尤其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市场萎靡,企业倒闭,民生不易。在不确定性的恐惧之中,民营企业家、私有资本扛下了不少骂名,甚至重新戴上了“万恶资本家”的帽子,来释放普遍存在且不断积蓄的社会压力。尽管国家一再为民企发声,但挡不住有人担心资本作恶。所以,对民企加大监督甚至直接上手管理的声音,是有准备条件的。

另一方面,有人坚决反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主要仰赖党和国家领导下的海量民营企业和私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大放异彩。市场经济中的民企大发展是主要的财富来源。国资入股民资,以“特殊管理股”直接行使控制权力,既非市场经济规律的道,也非鼓励民企信心的术。无道无术,必然伤害本就艰难的企业。若推而广之,企业和资本活不下去,社会也就失去了生机。所以,有观点认为国有资本完全不应介入民营企业的经营。

其实,两类观点都有偏颇。分歧的核心还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二元对立问题。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只是资产配置机制的探索方式,谈不上孰一定优孰一定劣,也绝非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关系,而是各有利弊、需要协作、互为支撑的孪生体,统一于社会资源的共有制。公民共生,资源共有。社会发展,不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平衡并激发两者优势的应用题。

私有制有利于激发人的欲望,成就市场的创造性,是推进社会文明迭代发展的主引擎。这是我们坚定选择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公有制有利于规范社会的均衡发展,兜底社会刚需,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社会福祉。一个冲锋在前,创造财富价值;一个保障在后,维护公共权益。两者统一于共有制观念下,有效配合,才是社会管理的理想范本。

美国的问题就是私有制过甚,公有制保障不足。即便试图以丰厚的社会福利来弥补公有资本欠缺所导致的多种社会不满情绪,但终究是力有不逮。我国的问题正相反,公有制占据绝对优势。要保障公共利益,各项操作可谓驾轻就熟,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但社会繁荣主要依赖权力政策,稳定性欠佳,缺少发达、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所以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

国家管理的灯塔应该看向新加坡,公有资本20%,私有资本80%。二八开的比例不仅长期有效地激发私有资本的活力,帮助新加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甚至还能实现权力的父子相传,完美保证了政权稳定和多方共赢。

可见,公有制和私有制并非天然敌对,无非是资产配置和管理方式的区别,不涉及所谓制度形态的对抗。观念的分歧终究会统一于事实上的共有制。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对共有制的探索。虽然前路漫漫,空间广阔,但几十年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证明了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更是敲开了共有制海量财富的大门,见识了不可阻挡的文明趋势。

共有制逻辑下,国企入股民企,公有资本(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合作,不是什么罕见的大新闻。我们也相信新时代的中国,不可能逆势鼓励“公私合营”,再次进行“改造”。我们需要给探索共有制留出足够的空间。

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如何协作,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资本的逐利性,是让大家始终对其保持警惕的原因。这些年,我们把生活的不幸和痛苦,统统归咎于资本,导致资本几乎人人喊打。这种发泄当然是安全的。一方面,资本的特点是一定要流动到更能产生价值的地方,它代表了人的欲望。否则资本就没有存在前提。逐利性或者说利己性,也并非完全负面。相反,正是因为人的欲望,企业、资本才得以繁荣和强大,并以商业普惠回馈给广大民众。所以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以利他实现利己是最完美的现代企业逻辑。但另一方面,当市场经济不够发达,“效率、公平、信用”的自由交易原则尚未成为市场准则时,企业和资本恰恰需要合理监督,避免利己欲望爆棚,损人害己。我们的改革探索恰恰处于这样的阶段。

私有资本由企业主控制,代表具体企业的利益。公有资本由国企经营,代表抽象的民众利益。虽然所负责的对象不同,但它们都是资本,都具有资本的特点,也都有脱离交易规则的可能。所以,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公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可以解决“融资难”问题,帮助企业,繁荣经济,也可以作为公众利益代表监督企业行为,确保企业利他利己的发展。以此,获取公有资本的投资回报,增值公有资本的总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实现良性循环。但是,公有资本因为有权力背书,往往容易越界,代行权力机关或行政机构的职能,阉割企业应有的特性和风采,亲手打破共有制的有益探索。

因此,公有资本应该首先明确资本的定位,放弃权力欲望和控制特权,继而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遵守交易原则,以正常的投资者角色发挥作用。比如,以保障公共利益和支持行业发展为目标,遴选标的企业参与投资,实现支持和监督。公有资本不能肆意玩弄企业权益,把控企业日常管理。不顾吃相地戕害市场主体而大肆掘金,既短视又可笑。私有资本也不要幻想揩油国家利益,应该坚持市场原则,褪去权力奴性。两者都对所有者负责,在市场中根据自身使命和市场规则自由结合或剥离。

作为国有资产,新加坡的淡马锡之所以闻名于世,就是因为它最大可能地奉行市场化管理模式和企业化经营思想,从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经验。着眼国内,合肥市政府“以投带引”的公有资本运作模式也堪称标杆。用公有资本入股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孵化、发展,并适时退出。整个过程不干预企业正常管理和决策,最终实现多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合肥政府“风投”的成功,是国有资本运作的成功。短短十年,合肥已经强势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

新加披与合肥的成功告诉我们,权力勿需下场做企业,而是应该努力构建一流的社会服务制度,市场的就交给市场。公有资本应该践行资本的逻辑,真正去市场中发挥价值,而非自视为特殊存在,搅弄毫无意义的风云。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市场和企业服务。人民是抽象的集合概念,而企业和个体才是真实的具体存在。

宏大叙事下满是具体入微的民生。经济根本不需要刺激,而是需要一流的市场服务制度、“效率、公平、信用”的交易原则以及长期稳定的市场营商环境。只要土壤肥沃,经济不繁荣都难。如果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跳脱出二元对立,实现良性协作,那么共有制的有益探索必将促使经济再次腾飞。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其它文章

Total Page Visits: 171 - Today Page Visits: 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