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军
近期,成都电视台采访录制的齐建霞书法讲座节目成为成都书法界谈论的一个话题,据说很火。带着好奇心,我从齐建霞那里搜集到一些资料,有书法代表作、有书法讲座视频、有翰墨随笔、有艺术简历、有著作集,也有何应辉、田旭中、何开鑫等对齐建霞书法的评价。内容丰富,同时又显得庞杂,起一个什么名好呢?还是以“齐建霞书法三人评——何应辉、田旭中、何开鑫”为名吧!毕竟何应辉隶书独树一帜,田旭中诗文书画兼擅,何开鑫草书极富个性,他们三位不仅蜀中有名,在全国也享有盛誉,甚至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他们的评述,切中肯綮。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一个多月,马上就要迎来五一劳动节了,我所观察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齐建霞作为一个企业的女职工,她能够取得本职工作之外的如此成就,其原因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其给人的启示是什么?下面是我从这些图文里读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赋予生命以意义。即通常所说的,有梦想,有追求。只想不行,还得有行动。盲目的行动不行,还得找到合适的方向。齐建霞喜欢音乐舞蹈,她找到了书法这个与音乐舞蹈关联度较高的方向,其共同特征是:在时间序列里的音律感、节奏性。在艺术领域里由音乐舞蹈拓展到书法,与经济领域里的相关产业多元化相似,相当于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显然,相关产业多元化与非相关产业多元化相比,成功的概率大得多。
启示之二:在名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行动。她先后得到天府名家谢季筠、隶书大家何应辉的指点和加持,又相继到四川大学书法大专班、高级研修班,四川省诗书画院书法高级研修班进修深造,系统地学习了国学和文化知识,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学养。同时,通过三十余年的临摹学习,在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方面,也逐步积累起丰富的技能。
启示之三:创造是生命力的象征。为什么齐建霞草书看不到矫揉造作的痕迹?因为她没有机械地临摹碑帖的形,而是在探寻和发现隐藏在形的背后的神。为什么68岁的她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为什么她的气质雍容不凡、雅逸隽秀?因为她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心,在修身养性,在陶冶情操。她将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酸甜苦辣咸凝结成内心的感悟,表现在书法抑扬顿挫的线条里,纯粹悠远。这种建立在真情实感基础上流露出来的、超越自我的创造,是生命力的象征,亦即美的象征。这种创造,不仅解放了自己的身体,也解放了自己的心灵。这种创造,不仅解放她自己的心灵,也给他人以震撼与启迪。
何应辉(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书协名誉主席,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原副主席、四川省书协原主席):
齐建霞沉酣于书法艺已有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她初从谢季筠先生学,后入省书协与四川大学合办的书法大专证书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奠定隸、楷、行书基础,加深了对传统的全面认识。兹后,得王铎草书浸潤,即因情性本蕴跌宕浪漫之致,故多所心会,灵苗启萌,终发于毫翰,书风为之一变。其笔迹灵动流畅,姿态、节律夭矫变化隐与舞会。近二十余年来则旁涉篆隸,在用笔的遒劲浑凝、结字篇章气象的宏放上均有进境,并取得较多的创作成果,成为我省优秀的女书家。
“二王”以来文人行草尤其大草书的发展与篆隸之相通,既有汉末魏晋之间天然的遗续,但更有唐代张旭、颜真卿、怀素及宋代黄山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主动艺术立场的借古开新。孙过庭、黄山谷、傅山、刘熙载等前贤,对篆隸与行草书之间关系也多有闡述,但后之操翰者,若非在实践中深悟书理,则仍难有真解。齐建霞草书的可喜进步,亦可为一旁证。
对于齐书日后的求进,我以为如在字势奇正关系的处理、笔势曲直转折的互用、篇章夷险关系的度的把握上作进一步提高,或可更上台阶;而继续深入优秀传统与厚积人文素养,则更将有助于其书进入势韵兼佳、文质相济、朴雅交会的更高之境。我们相信,她会不负同仁们的期许!
田旭中(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美术评论家、《中国草书艺术史》作者、《天府百年美术文献集》主编、四川省书学学会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长、成都画院原院长):
观齐建霞的书法,很难相信出于一个女性之手。其笔力之沉厚,线条之劲挺,点画之飞动,气势之酣畅,俨然具有大家风范。作品中蕴含着的是功力,是胆识,更是修养。即使把这些作品放在当今一些名家书法之中,也毫不逊色。
事实上,齐建霞属于书法多面手,篆、隶、真、行、草均擅。其篆书写得朴拙大气,隶书写得古朴深秀,当然,她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沉着痛快的草书。由于长期对传统的浸渍以及多种书体的滋养,使她笔下的线质与一般书法家不同,即明显融入了篆隶的转折和顿挫笔法。
齐建霞的审美理想大致可以说明,她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各种书体的把握与整合能力基础之上的。概括为以朴拙致大美,以痛快致高迈。所以,她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抑或是章法,都始终围绕这一理想展开。她善于吸收多种笔法的优长,在发挥草书快速运笔造其“势”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运用篆、隶绞转笔法增加线条的摩擦力,其线质在畅中见涩,华中见朴,行中见留,既有潇洒出尘之意,又不乏厚重朴拙之致,笔力酣畅,意趣尤多。她的作品整体气势极佳,而局部也不乏精微之处,很大程度得力于这一用笔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齐建霞的草书作品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时候,不是依靠错动字形或摻入行书来实现的,而是紧紧抓住提高线条质量这一环节实现的,这使她的草书比一般书法家显得更加纯粹。她的创作实践表明,坚持走内涵的草书创新之路必须格外注重锤炼线条质量,这对书法家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开鑫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全国展评委、四川省书协第六届副主席):
在建霞女士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出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是奔逸宕蕩纵横不拘的线型,在汉字单构及组合造型后将我们会带入一种金戈铁马的刚毅的审美感受。二是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把直、曲、弧、斜多种线型表现得劲涩挺拔如惊蛇入草。使人在其作品面前会细细咀嚼那种笔墨与宣纸双向运动过程中的粘合度与摩擦力。我觉得这点在书家看来会尤其重要。第三是作者是位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的书家,我们会在她近些年作品中看到一些变化和提升。比如在用笔时的起与收、字与字的避让欹正关系上我们看到了精细与丰富。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草书作品才能昂扬和饱满而显得精力弥满。 草书是形而下和形而上相互交炽相互作用的一种书体。历来为书家所向往和喜欢。如若作者在保持已有的审美取向上再进一步思考和实践书法之聚与散、曲与直、流与驻几个对立与统一的辨证法理,我想,作者今后的草书作品会更精彩动人!
齐建霞【书法作品欣赏】
齐建霞【书法教学视频】
蜀都书画院与成都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云端大讲堂》之《王铎草书的临摹与创作》书法讲座。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QJX5157齐建霞直接收看,亦可从网上搜索下载观看。
齐建霞《翰墨随笔》
翰墨随笔之一
毕加索说:“他如果生在中国,他将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书法线条的艺术魅力所在。东方书法艺术那根神奇多变的线条让西方艺术大师如此的迷恋。而我则在自己二十多年的书法实践中充分地享受和体验到了书法线条的运行之美。起行顿挫犹如音乐、舞蹈的节奏与旋律。中国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由于喜爱国标舞蹈的原故,我则更能感受到书法“无形体而有舞蹈之优美”,并延伸着我的舞蹈之梦。在书法中找到了如何调适我的生活,安顿我的精神情感的方式。在自如、自得的书法语言中体察、丈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细腻浪漫的情感世界。
翰墨随笔之二
熊秉明先生言:“书法是中国艺术核心中的核心。”书法是极简的艺术, “通道必简”而唯其极简,所以极难。康有为有论书句云:“书法亦尤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顿悟。”我感觉学习书法很像参禅,一层有一层的境界。书法的临摹就是为自己思想感情寻找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将传统中符合自己心灵诉求的造型元素从原作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各种书体的反复融合变为自己的书法风格语言。
整个书法学习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太多可思可悟的问题。今人之意与古人之意相距多远?相互间有多大程度上的契合与悖逆?……这是无法测量的。只有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素养逐渐接近和深入。故我每天临池不辍,一本喜临的法帖碑版,一颗恬静的心,一间翰墨飘香的书屋,就可以让我度过十分惬意的一天又一天。
翰墨随笔之三
刘熙载论草书特色曰:“草书之笔画要无一笔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都要无所不悟。”傅山说:“若不习篆隶,楷行书纵写到妙处,终是俗格。”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碑帖结合是我学习训练与创作的方向。我认为学习篆隶和魏碑重在吸取碑刻线质的金石气,但二者与行草书创作之融合确实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学习与探索过程。故我近十年来更加深入地临习了大量的篆隶经典范本:《袁安碑》、《峄山碑》、《新莽嘉量》、《秦诏版》、《散氏盘》、《大盂鼎》、《石门颂》、《好大王》、《张迁碑》、《鲜于璜碑》等碑版,收获颇丰;尤其在篆隶书中融入行草书的笔意,使其更具书写性又不失篆隶书的古朴风貌,反之又将篆隶的线条融入到行草书的创作中,两者相摩相荡,相得益彰,行之有效。我想,好的作品中要有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又要有传统中没有的东西,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所学的各种书体融会贯通,谓之“化渣”也。
翰墨随笔之四
书法作品能否给观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主要取决于作者内在生命或心灵世界的能动性和丰富性。而个体精神与情感是书家的主观意识和艺术创造力的源泉,并经过笔墨的整合与释放传递情感的内在意蕴,便是其才情的自然流露。对于我来说,书法是我心灵与情感的寄托,似乎只有毛笔与宣纸的碰撞,才能与心性相契合,笔墨的水乳交融,才能放飞我心灵的翅膀,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书法艺术的海洋之中,在书法创作中透射出一股生机勃勃的鲜活气息,雍容非凡的气质,以及内心深处那些不可言喻的丰富情感和豪迈的性格。“书家学养见行藏,机巧由来展大方。笔走龙蛇胸臆吐,烟云漫卷纸生香。”(自作诗)
翰墨随笔之五
我始终认为,书法是“默默无闻的艺术”,因为它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一种很“自我”的艺术。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第一需要天赋与才气;第二需要有名师引入门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相继拜了著名书法家谢季筠、何应辉先生为师,深入系统的学习书法,后来又在川大书法大专班和研修生班学习书法和中国文化史,在四川省诗书画院何应辉书法工作室研修班和高研班继续深造,这让我的书法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第三是在掌握娴熟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要有“技近乎道”的执著追求;第四是更为重要的长期积累的综合文化素养。在多年的书法学习中,我有过兴奋、有过迷茫、有过痛苦,而更多的是孤寂。一路走来颇为艰辛,且甘苦自知。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都留下了我心灵轨迹的变化历程,有我的沉郁、我的哀愁、我的性灵、我的心境在里面。我常在内心中感谢生命的眷顾,品尝自己坚守的成果。欣慰的是自己二十多年来执著的、义无反顾的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未间断过。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坚持就能成功。“冻草暮云无限意,齐家三妹笔关情。此中甘苦唯天识,待到春风满地青。”(自作诗)
翰墨随笔之六
书写技术出自功夫,而运用变化之妙,则成于经验和风格意识。经验学或可成,风格意识却往往不足,后者带有创造性,与天资、学养紧密相关。
书写技术包括用笔方法、字形结构和篇章分布法,每种书体、每一种用字场合,都有其约定俗成的作品形式,也都涉及到技术的运用变化,是伴随书家终身的必修课。技术水平如何,来自临帖积累的多寡,但古人的作品并不单纯地展示技术层面的东西,其运用的妙理直接出于天资和学养,而其根源又多关系到文化。所以,通常的临帖只能学其可以看到、可以总结的技术和形貌,并且有形临、神临之别。如果要把隐藏在技术和形貌后面的东西都能挖掘出来,再仿佛其大意,非借助于学术研究不可,而学术又在天资、学养和文化之外,是对作品所见之艺术原理和美感的科学与理论的概括提升。傅山《赠太原段孔佳》称赞其临帖“安详连,日益精进。即此喻之,亦学问事,不可以技观也”,就是着眼于此。
临帖要有想象,亦即对原作的想象,姜夔《续书谱》所说的“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就是想象。如果临帖能做到比较详细精微的想象,把点画篇章都看得活跃起来,把作者的用笔动作、气与势的通贯状态、书写中的情绪与心理变化等所有与作品相关的东西加以复原,就可以在理解古人和作品的基础上,迅速而有效地学到其技术,进而还可以摹仿尝试运用变化,乃至于创作。即使不能完全复原,或是有所误差,也会比较贴近古人,所得与一般的临帖比起来,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想象可以从初级做起,循序渐进。
翰墨随笔之七
当然,对于不同书体来说,时间特点表现的清晰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毋庸置疑,草书线条的连续性使其时间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它能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所具备的潜能,它成为书法艺术中最有表现力的书体。如果忽视了草书,那对书法艺术的感受和认识将是非常片面的;相反,如果对草书所反映的审美特征有所感受、有所认识,一定会对书法线条空间和时间特点都予以充分的注意,以致使心灵成为同时感受线条空间、时间特点的敏锐器官。
可以说,书法线条是世界上变化最丰富的徒手线的集合。书法线条这种内在节奏几乎无穷无尽的变化,全得之于用笔——控制笔毫锥面所进行的各种运动(笔法、速度、力度的综合变化)。这种运动以特定的方式保存在线条内,清晰地展现在一切敏感的心灵中。这已经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暗示”,也不是一种可以随便配给一点注意力的特征。这种变化无穷的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富的内在节奏,成为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它,书法艺术便不复存在。运动的丰富性、内在节奏的丰富性,成为书法艺术一个根本的特点,它给书法艺术带来无限丰富的表现力。
齐建霞【艺术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妇女专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青少年书法工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协会员、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书画家、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蜀都书画院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书画家、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书法作品主要获奖:
“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四川省第二届星空灿烂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艺术奖、“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四川省书画作品大展”书法三等奖、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铜奖、四川省首届“永逸杯”行草书展览三等奖、第二届四川省“文华美术奖”书法三等奖、第三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书法作品三等奖、《翰墨成都》书法作品年度展三等奖、《咏成都》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等、《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优秀书法作品、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美术奖优秀作品展。
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齐建霞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齐建霞—作品集、福宝印社出版《齐建霞团扇精品》作品集。
王军根据齐建霞提供的图文资料20230424 03:38于悟道斋编辑整理
田旭中校正联“皎皎明月天河远;悠悠柳中岁月长。”一一为达州市麻柳中学重书
邓长春做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讲授《方寸之间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篆刻艺术与人文精神》
“滚滚明月东逝水 悠悠柳中天地宽”一一为达州市麻柳中学而作
晏儒传:“儒崇实学能经世 传信寒梅向晚芳”一一追忆晏儒传二三事(应急用草稿)
林朝镛:一个机械工程教授的人文情怀
范汝愚国画作品展•成都诗婢家
漆红:一个充满阳光且自带光芒的女孩
“面对灾难:进,还是退……”一一环球博纳《燃烧吧,梦想》电视连续剧在乐视视频热播
- 思接千载 心游万仞一一读《杜甫草堂|驭汉•李守银书法汇报展》有感 - 10/29/24
- 日月潭中影 相思梦里深一一参加蓉台书画社重阳贺寿活动有所思 - 10/27/24
- 领略巴蜀的汉风蜀韵——“当代碑刻题跋书法艺术展”观后 - 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