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些年的MOTEL发展的快极了,布满各区,非常方便。价格在168–300之间,每间房有独立浴室。全新装修,简洁明快,非常抢手,周末要预定。曾帮香港的朋友定了几天,她们很满意.。房间不大,但是,旅行的人不会老呆房间里. 如果在晚上9点之前退房,还有优惠。最近有了日间时钟计算,约100元,4个小时,与日本、香港的情侣酒店接轨了。。。
上海这些年的居住条件好多啦。可是,30、40年前,基本上,挤得要命! “四代同堂”是好现象,那是在客堂里吃饭喝茶看电视,和蔼可亲!不过,四代睡在同堂,就实在不方便啦!
公园的夜景,情调是不错的。要是遇上放露天电影就更开心啦!带上席子,或是床单,铺在草地上,躺着看演员们随风摇摆的在演戏。。。草地上,演着真实爱情故事的人也不少!可惜,我还小,只有看的份。。。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约女孩的时候,哎-公园晚上不开放啦!五点就关门!说是防止阶级敌人破坏!那年月,阶级敌人无处不在,包括晚上的公园?于是, “逛马路去”–变成约女孩的口头语。口袋没钱,是“净“逛马路,没吃没喝的,好“纯”啊–穷,也有好处,专注在思想和精神的沟通啦!
香港《号外》杂志的记者80年代去上海,说要见见我少年的死党T兄,他想知道,文革年代,我们平时去在哪里混?—-哪里?街上呀—T兄如实告诉他—
革命热火朝天,可是。我们只陶醉在“强说愁”,常常和死党T兄逛马路,说愁,聊天。。没法子,他家原来资本家的房子被人占了,而我家的条件也十分可怜。于是,我俩从中山公园开始逛,逛到黄埔浦江边–整整一条20路电车的路线—-没有表,也没看钟—青春少年,两袖清风,拥有的时间可不少。
到了黄浦江边,看过浦东,一片漆嘿,但是,沿外滩江边所有的凳子坐满了一对又一对的情侣。一条凳上就好几对,肩并着肩,交头接耳。。。。昏暗的路灯下,你根本分不清哪两个是一对。我没经验,瞎操心,会不会有人搭错肩膀?会不会有人表错情?或是听了肩膀另一边人的绵绵情话或是爱的表白?也许,恋爱中的人脾气特好,如此拥挤,没听到过有吵架—-非礼勿视,我们还是逛回家,又东到西,再次穿过上海城。
大约十点,经过东湖路和富民路长乐路交叉的露天三角小花园,没有一张凳子,周围好安静。有几个头戴藤帽,手持木棍,带着“文攻武卫”红袖章的纠察在巡逻。(公安也在革命,不得闲管治安了)我们背后突然传来一个很有权威的声音: “好啦,好啦!可以起来啦!可以回家啦!时间不早啦!明天还要抓革命促生产啦!” 他的脸向着人行道,好像是在向空气发号施令。不缓不急,不过很有威严。话音刚落,旁边小花园矮冬青树后面,冒出了一对男女,又冒出了一对,又一对,又。。。他们扑打灰尘和摩擦树叶的声音,打破了刚才的宁静。
有个朋友,离婚后还是和前妻在同屋住,因为单位没房子分配,于是,只能在屋里拉了张床单。女方带男朋友回来,在床单得那一面卿卿我我,他只有带着孩子出去逛街。可是冬天太冷,孩子受不了,只能早点上床,父子俩蒙被大睡,床单那一面,孩子他妈,正在热恋中。。。
姐姐的好朋友结婚了,那是一对人见人爱的青年。刚过中年的婆婆更是叫我眼前一亮 。她的恬美和富态,文革中低调的朴实装束也无法遮盖。她待人接物的温文体贴, 亲切得就好像你是她的贵宾。她对少年的我的简单的一句称赞和鼓励,充满了慈爱,叫我感激至今。然而,不久,她自杀了。
因为她无法再忍受留在儿子新房的衣柜里–那是她从别墅里被造反派赶出门后唯一的生活空间!她为了成全儿子媳妇的新生活,乘他们上班,她了断了自己。。。。
另一个老太太,也是睡在新婚的儿子和媳妇同一个房间–沙发上。她常常心急的问新婚的媳妇,可有喜了?媳妇被逼得没法,红着脸说,还没—还没–还没圆房过。。。。
呀!已经几个月了!老太太猛醒过来!于是,到了晚上,入睡不久,老太太就借上公厕,大声说着:“啊呀,我肚皮撒(拉肚子),,我出去上公厕啦!。。”大约过了三刻钟,老太太还没进门,先声夺人:“噢,撒好了,撒好了。。。”
就这样,老太太半夜上公厕不知“撒“了多少次,终于“撒”出个大胖孙子!
再说回“文攻武卫”的故事。
他们晚间巡逻也蛮辛苦的,有时要巡逻到郊区,因为阶级斗争是无所不在的嘛!一个风呼呼黑漆漆的晚上,他们巡逻到上海虹桥郊区(现在开发得可热闹啦!),那地方还留着不少国民党的军用碉堡,据说是美国进口钢筋水泥工程,好难去掉,一直没动。
—-“碉堡里好像有声音!”一个耳朵特灵的“文攻武卫“小声地说。 —-“过去看看!”(可能有阶级敌人搞特务活动!?)几个人蹑手蹑脚的走近碉堡,找到入口,打开电筒。。。。
—-“把电铜关掉!”–碉堡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那语气,居然像命令一样!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正在猜惑。。 。。—–“请你们把电铜关掉!我出来!你们在外面等着!”还是刚才那个人,自信十足的男子汉。
文攻武卫的人被他的镇定制伏了,关了电筒,在碉堡外等着。
一片寂静,只听到碉堡里细细索索的声音,之后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衣服的纽扣还没全部弄好,手里拿着几张纸。
—-“你们看好了,这是阿拉的结婚证书,里面是我老婆。这是阿拉等配房子的证书。赤那,等了多少年了,房子还没下来!家里的老人。。。”
—–“好了好了,勿要讲啦,阿拉有数啦,阿拉走、阿拉走。。”
—-平时凶神恶杀的文攻武卫,一下子变得非常的通情达理。。。。
黃石公園四日集
纽約華裔文化藝術生活不断更新和昇華
三城记 — 香港:机会来了
床/人格/尊嚴
鲁迅之恆久
棒球在上海
藝術與政治 一 紀念劉家昌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最新版本
香港影星畫冊纽约發佈展出原作
群星闪耀百年光
中国十大悲剧之《团圆之后》
花
家書
關於「農民」的選擇…….
近代美术科普:陈丹青
閑说男扮女裝反串
山高皇帝遠
与友重温《三国》各路英雄
上海小吃 — 大饼/油条
有林青霞,就不一樣了
City of Safranbolu
第一次与香港资本家谈判
我们的公园(2)
我们的公园(1)
香港與上海
想起黃霑老師……
三城记 — 纽约:住进曼哈顿(1)开始美国生活
专访黄锦江:《火烧红莲寺》上映三十年
明星与间谍
没有女人,男人会很脏 — 知青的洗澡
- 黃石公園四日集 - 02/09/25
- 三城记 — 香港:机会来了 - 01/20/25
- 床/人格/尊嚴 - 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