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50.《村行》王禹偁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1)悠悠野兴(2)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3),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4)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5)树似吾乡。

1.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2.  野兴:陶醉野外美景的兴致。

3.  籁:大自然的声音。

4.  棠梨:又名木梨,落叶乔木,秋天叶显红色。

5. 原:原野。

王禹偁 (954 — 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初年官员、诗人、散文家。王禹偁出身贫寒,世为农家,但聪颖好学,9岁能诗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山东成武)主簿,长洲(今属苏州市)知县等。后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直言敢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后,授知制诰、黄州知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卒于咸平四年(1001年),享年47岁。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韩愈、柳宗元,提倡平易朴素的文风。他诗法白居易和杜甫,后来更有意发扬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王禹偁的诗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朴实淡雅。他写景抒情的短诗,则笔调清丽,饶有风韵。

王禹偁现存诗约600首,自编《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经》:“小畜之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13卷。近人徐规所著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1 

唐风:北宋末期,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意思是说到了宋朝,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可又孕育了百余年,才出了第一位宋词大家柳永。的确,每当改朝换代发生以后,即使政通人和,文化也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才能繁盛。唐诗和宋词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宋雨:在改朝换代初期的文化积累、孕育阶段,优秀的诗人或词人也时有涌现(比如唐朝的“初唐四杰”)。他们为后来的诗词繁荣打下了根基。本篇我们介绍的王禹偁(cheng1),就是北宋初年一位优秀的诗人、文学家,他也是一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士大夫。

唐风:古代进士出身的官员,绝大多数有官宦和/或书香的家庭背景。偶见“寒门子弟”其实大多也是相对而言,比如人们说李商隐是出身寒门,其实他父亲是当过官的,只是死得早。而王禹偁是真正的寒门出身,其家以磨面为生。他自幼用功读书,九岁能文,十五岁秉笔为赋,十八岁结识济州团练推官毕士安(后拜相)。毕士安后来给他诸多支持和帮助。

宋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29岁的王禹偁进士及第,先任长洲(今属江苏苏州)知县。几年后拜左司谏、知制诰。知制诰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可以说这时的王禹偁已经走在高官重臣升迁的道路上。然而,王禹偁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有士大夫的骨气,结果一生三次被贬,年仅47岁就死于贬所。

唐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有人诬陷当时著名学者徐铉。后来虽然徐铉被洗清冤屈,但皇帝豁免了诬告者。对此王禹偁上疏要求皇帝给诬陷者治罪,结果触怒宋太宗,被贬为闲职商州(今陝西商洛)团练副使,这是他第一次被贬。

宋雨:王禹偁一家老小刚到商州时,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禅院借宿。谪官无事可作,也无俸禄可拿,生活非常窘迫。到了次年淳化三年(992年),王禹偁的同榜进士冯伉(他是五代时期著名大臣和词人冯延巳的侄子)任商州知州,王禹偁的境遇这才有了改善。商州时期是王禹偁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写了近200首诗,占他整个存诗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唐风:这首《村行》便是王禹偁写于商州时期的佳作。首联“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其他背景。诗人是到大自然中去安抚谪居时的情绪。在野菊初黄的初秋,他信马由缰穿行于山间小径,悠闲自得。“野兴”,即欣赏野外风光的兴致;“长”(chang2)在这里的意思是悠长而浓厚。

宋雨: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从听觉与视觉方面进行描述。在山间,各种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泉流声、鸟鸣等听得真切。“晚籁”中的“晚”字,有文章解释为秋天,我认为这里是傍晚的意思,你说呢?

唐风:应该是傍晚,对应后一句的斜阳。 “立斜阳“(在斜阳下伫立)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觉,尽管是数峰并立。山峰当然是不能说话的,但说它“无语”,是作者以拟人化的方式凸显山间的宁静。这一句是不是也在暗示作者孤寂的感觉呢?我认为是的。“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很有用心。

宋雨:颈联转而始描述颜色和气味,诗人的注意力从巍峨的山峦转向近处的农作物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棠梨即木梨,它到了秋天落叶的时候叶子呈红色;荞麦的白花略带粉红,有淡淡的香味。与颔联的巍峨大气不同,这一联给人带来的是唯美的感受。

唐风: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荞麦壳填充的枕头,枕起来很舒服,但我对荞麦完全不了解。过去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其中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句,荠麦即荞麦,但也没有多想。现在去查询一下才知道,荞麦种植的地域虽多为北方,但很广泛,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苏北也是种植的。荞麦播种期也很宽,晚播的荞麦花期可在9-10月,所以棠梨叶落与荞麦开花确实可以同时出现。

宋雨:本诗前三联都写景,中间两联对仗很显功力,它从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斑斓的初秋晚晴图。然而,尾联忽然一转:“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走着走着,突然间觉得村边的小桥、原野、树林似曾相识,似乎重归故里了。那种恍然的穿越感或许只是一闪之间,但心绪一下子就沉重起来了。

唐风:作者以这种方式转折并结束此诗,这种处理很有情韵,它将纯粹的写景转为思乡之情,拓深了诗的意境。诗人在京城作官的时候公务繁忙,或许顾不上时常思念家乡。而贬所的孤寂生活,则完全是另一番天地。这种故园情与宦海失意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味杂陈,用那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

宋雨:这首诗看似随意的山水之作,但由于尾联的转折,便有了进一步的深意。本诗在对仗、用字、比喻、寄托等方面也显示了作者的功力。王禹偁的诗早年是学白居易的,后人把他这类宋初诗人的风格称为“白体”,他们的诗具有顺熟浅白的特点。

唐风:是的,王禹偁的早期诗作在技法和语言上学习了白居易的“闲适诗”。如果将这首《村行》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两者在风格上确有某些类似之处。当然,白乐天当时是春风得意当着杭州刺史。两首诗结尾的处理和显示的心态都不一样。

宋雨:白体的风格与北宋初年诗坛最时兴的“西昆体”迥然不同。后者强调格律,辞藻艳丽,这些诗人模仿李商隐,但有名无实,终不能在诗歌史上留下地位。而王禹偁一方面语言风格类似白居易,另一方面说自己“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表明在诗的题材上他更愿以杜甫为榜样。的确,他后期的不少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使之成为那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我问你一句题外话,宋朝以词闻名,王禹偁有没有写过词呢?

唐风:他写过,目前存词仅一首,或许写了不止一首。但仅存的这首《点绛唇·感兴》水平不凡,历来颇受好评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遥认行如缀”的意思是说远远望去,(大雁)飞行好似连在一起。“凝睇”意为凝视。

宋雨:这首词真的是语言浅显、风格清丽。它白描之中透着质朴的感情,不同于同时期他人作品经常具有的柔靡的风格。最后一句,可能暗示了作者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该词写于王禹偁入仕的早期,他于宋太宗雍熙元年至二年(984-985年)任长洲(今属江苏苏州)知县。这首词就是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期间的作品。

唐风:词这种韵文形式具有鲜明的南方文化特征。王禹偁是北方人,但到苏州不久就开始写词了,而且这首词的确写得好。这种水平的词如多留下几首,也就可称词家了。想当年苏东坡在汴京多年并不写词,也是到了杭州才开始写词的。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我的其它文章

1 2 3 4 5
Total Page Visits: 208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