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和在四川省诗书画院演讲《巴蜀文化神奇神秘神妙之美》

20240329
文/王   军

2024年3月29日下午,四川省诗书画院举办了一场巴蜀文化盛宴一一谭继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演讲《巴蜀文化神奇神秘神妙之美》。

本期讲座由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冷柏青主持。

参与本期讲座的嘉宾有: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陈荣仲,四川省文旅厅原一级巡视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琼,中国书协第七届草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何开鑫,四川省诗书画院秘书长刘晓英,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助理王申勇,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胥勋池等。

巴蜀是中华古邦国文明中具有神秘特色的瑰宝,是长江上游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中心,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摇篮,是西部文化的高端重地。
谭继和阐述了巴蜀文化在神奇生态、神秘文明、心态神妙方面的多重美学境界。同时,巴蜀文化作为中华广域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母体文化哺育出来的。它又以中原文化为大一统的核心认同意识,向中华文明母体,不断地做出自己反哺性的瑰奇地域文化贡献。
他以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考察对象,从飞鸟崇拜到太阳神鸟崇拜等十个方面说明了蜀人“逍遥自在似神仙,行云流水随自然”的生活方式与梦幻理想传承了3000多年。
他说,太阳神鸟图案中,四只鸟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叶片则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

【笔者倾听谭继和先生演讲后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文明的融合。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巴文明,与岷江流域的蜀文明,系统集成为巴蜀文明。巴蜀文明巨大的包容性,为成渝两地在新时代建设成国际大都市提供了重要条件,成渝增长极也必将在中华的伟大复兴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文明的创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充满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地域,巴蜀先贤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积淀为巴蜀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明的传播与互鉴。成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这里出发,蜀锦传播到了中亚,以及西方。玄莊在成都大慈寺受戒,从这里出发到西域取经,将印度的佛学经典带回了中国。佛学引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儒学、道学相互交融,形成了儒释道。今天,儒释道不仅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世界上其它民族智慧的重要来源。

【讲座部分图片】

谭继和讲座结束后,冷柏青做总结讲话,感谢谭先生给大家带来的巴蜀文化熏陶。​

【现场•花絮】

【四川省诗书画院报道】

【讲座人简介】

谭继和,1940年出生,四川开县人,四川省社科院历史学研究员,196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导师门下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编写组工作,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席专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口述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执行会长、四川省政协与成都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顾问、原副主任、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分别任副主任、主任。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公共环境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顾问、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市重点镇建设顾问、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都市首届与第三届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津专家。
个人主要著作有:《巴蜀文化辨思集》、《巴蜀文脉》、《仙源故乡》《郭沫若研究辨思集》等书,主编有《天府神游》、《进策天府优游》、《共和国五十年四川文史书系》、《全景中国·天府之国》(外文版)、《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文化天府十二书系》、《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城市特色塑造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夏禹文化研究》、《巴蜀文化图典》等书。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40331 22:39
王军编辑整理于悟道斋灯下


更多文章:

1 2 3 4 5 7 8 9 10
王军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