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是高更1897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代表作。这幅画作以大胆的色彩与象征语言,描绘了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婴儿、青年与老人依次出现,如同时间的片段,交织着诞生、成长与死亡的轮回。高更远离现代文明,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寻找灵感,最终将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思考寄托在画布之上。
这句质问虽源于艺术,却早已超越画作本身,成为哲学、科学与文学领域对人类文明和个体存在的终极追问。
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又将走向何方?或许,这正是所有文明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在今天,这些问题又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人类的故事,既不始于金字塔与长城,也未止步于古希腊与汉唐的辉煌,更不会停滞在今日的纷争和变局。它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漫长,更壮丽,更动人心魄。它让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都庆幸,庆幸自己避开了远古的蹉跎,然而也遗憾,遗憾无法永生,无法亲眼见证那些难以想象的未来。每一个新时代的降临,总有人为生不逢时而叹息,也总有人为亲历巨变而欣喜。然而,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那样渺小且无力。即使千古留名的帝王豪杰,奇人异士,在时间面前也从未拥有过丝毫特权。
但无论该感谢上帝,感激造物主,还是敬畏大自然,作为人类,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拥有宇宙间最伟大且最珍贵的馈赠:我们能够记忆,能够思考,也能够幻想。正是这份能力,让人类自数百万年前非洲草原上的直立猿人,迈过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掌控火焰,磨砺工具,孕育语言;从最早的类人猿迈出第一步,到智人征服全球;从洞穴壁画到金字塔巍然屹立,再到现代文明探索星空的边界。这份能力让人类不断拓展疆域,让文明如星河般延展与流动,也让我们得以追溯过往,幻想未来。
2025年的钟声即将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敲响。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文明的转折,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拐点。ChatGPT刚出现时,我曾匆匆写过一篇短文《超级人工智能意味着生物人类文明的终结》。尽管省略了很多细节,但结论并非我个人凭空的幻想与恐惧。过去一年多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清晰地看到:AI时代已然降临。
远离AI,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接纳它、理解它、利用它、提升自己并与之融合,才是人类真正的出路。
这里,我借助人工智能,和大家一起来一次追溯与展望人类文明的旅程,再一次探寻高更的询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接下来的,是ChatGPT根据我的脚本生成的内容。从约500万年前人类的起源,延续到未来数亿年后的星际文明时代。这段旅程横跨远古遗迹与帝国兴衰,记录人类的演化、文明的脚步与趋势,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对未来亿万年的想象与描绘。其中时间刻度根据历史的厚度做了调整:近几百年以10年为单位;遥远的过去与未来以百年、千年、万年计算;最遥远的未来,以亿年为尺度。
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智慧还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但其存储的信息量早已远超人类大脑的极限。在思维和逻辑上, 或许还时常产生谬误,但在整理现有知识上,其速度和丰富已经大大超越一般人的能力。甚至在产生新概念和新猜想上,也已经开始让人惊艳。所以,虽然下面它罗列的历史事件的准确性还待校正,但以“价值大于伤害”为由,让我们姑且和AI同行,体验一番人类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人类的旅程正如高更的画作,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探寻与反思。我们或许未能亲历所有辉煌时刻,无法触及遥远未来的星辰大海。看完AI给我们的这个系列,你会发现,现在的人工智能对人类也还是充满了信心:人类的故事没有终点,文明的旅程不会停止。我们既是时间的旅者,也是未来的开拓者。所以,无论此刻的世界如何纷扰,无论人工智能可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自身,我们确实还没有放弃的理由,更应该怀抱对过去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透过历史与科技的镜头,重新审视自己,继续参与书写人类在这个宇宙这个星空中不朽的篇章。
人类起源(约公元前500万年)到公元前20000年
这段旅程从人类的共同祖先出发,展现了人类如何从猿类逐步演化为智人,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火的掌控、工具的发明以及群体合作能力,使人类最终登上地球舞台,成为塑造世界的主导力量。这段历史奠定了文明发展的基础,记录了人类进化与迁徙的宏伟历程。
1. 公元前五百万年 – 人猿分化
事件: 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在非洲出现,逐渐分化为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等不同物种。
- 背景: 非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发生变化,部分猿类迁徙到平原地区,推动了物种分化。
- 影响: 人类与黑猩猩拥有约98%的相同基因,成为人类进化的最亲近现存物种之一。
2. 公元前三百万年 – 最早的人类祖先诞生
事件: 约300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出现最早的类人猿,面前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 背景: 丛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形促使类人猿下地行走,逐渐形成早期人类物种。
- 影响: 人类开始摆脱纯粹的树栖生活,直立行走和工具使用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
3. 公元前二百五十万年 – 南方古猿的演化
事件: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展现直立行走能力,部分种群开始使用简单工具敲碎坚果和骨头。
- 背景: 东非平原和森林交界地带成为南方古猿的主要栖息地。
- 影响: 直立行走释放了上肢,使人类能够携带物品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容量的逐渐扩大。
4. 公元前二百万年 – 能人(Homo habilis)制作石器
事件: 能人(Homo habilis)是已知最早使用工具的人类物种,在东非地区制造简单石器用于切割与防卫。
- 背景: 人类祖先逐渐从森林迁移至草原,面临更复杂的生存环境。
- 影响: 石器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旧石器时代的序幕。
5. 公元前一百万年 – 直立人迁徙到亚洲和欧洲
事件: 直立人群体从非洲迁徙至亚洲和欧洲,标志着人类早期向外扩张的开始。
- 背景: 地球进入冰期间歇期,全球气候较温暖,人类得以向北扩展栖息地。
- 影响: 人类足迹遍布欧亚大陆,开启长达数十万年的狩猎与采集生活。
6. 公元前五十万年 – 直立人使用火
事件: 人类首次掌握火的使用,在庇护所取暖、烹饪食物和驱赶野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背景: 直立人(Homo erectus)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展现出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 影响: 火的使用改善了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缩短了进食时间,使人类得以发展其他技能。
7. 公元前二十万年 – 早期智人出现在非洲
事件: 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现,拥有更先进的工具制造技术和群体合作能力。
- 背景: 相比直立人,智人的脑容量更大,开始使用骨器、石器进行狩猎和采集。
- 影响: 智人成为具备复杂语言和社交技能的物种,为后续文明发展奠定了认知基础。
8. 公元前十万年 – 智人离开非洲(出非洲理论)
事件: 现代智人首次离开非洲,迁徙至中东、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开启全球扩张。
- 背景: 东非气候适宜,人类群体繁衍迅速,逐渐向外扩散寻找新资源和栖息地。
- 影响: 智人分布于各大洲,不同地区形成独特的族群和文化,促进人类种族与语言的多样性。
9. 公元前五万年 –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共存
事件: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在欧亚大陆共存,部分地区出现交融迹象,尼安德特人逐渐灭绝。
- 背景: 智人利用更复杂的工具和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取代尼安德特人,适应更广泛的生态环境。
- 影响: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融入现代人类DNA,智人成为地球上唯一存续的人类物种。
10. 公元前二万年 – 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文化)
事件: 人类普遍使用细石器技术,制造箭头、鱼钩和匕首,狩猎和采集效率大幅提升。
- 背景: 地球正处于最后一次冰期(末次盛冰期),冰川覆盖北方,南部区域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 影响: 人类迁徙至北美洲与南美洲,穿越白令陆桥进入美洲大陆,标志着全球人类分布的完成。
(未完待续)
其它作品
皇甫起人的窗:现代重彩的诗意
数学的美
为什么,你会这么美?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3)
至高所在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5)
苏州石桥
跨越时空的对话:辜学耕的《石鼓文》系列
刘云山写生:金川观音寺
母爱似海 岁月留痕
20年前的今天
大数定律和绘画(一)
天堂一定很美
线条与韵律:刘云山的艺术修行
融合与禅意:米金铭的艺术语言
形式与情感:辜学耕的视觉语言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