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voice_button buttontext=”听读全文” voice=”Chinese Male”]
《元皎那些事儿》前言
人的一辈子,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只不过有的故事人人都经历过,而有的只有个别人亲历过。
有朋友说我们梅氏家族有“传奇的经历,精彩的人生”, 最好能写下来。 我不是一个优秀得值得写自传的人,本文也不是一部完整的回忆录。在这里,我仅用梅氏家族老照片和我的成长与摄影点滴,纪录我的经历中与别人不同的独特的故事,与他人大同小异的寻常经历就不在此多说了。另外,为尊重别人的隐私, 文中也只记叙我的故事,尽量避免提及他人的真名实姓。
梅宗周生平
我的祖父梅宗周(号岐山),广东台山端芬填塘村人,生于1848年,是端芬梅氏家族第十八世。
![](http://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1-1.jpg)
梅宗周1906年生了我的父亲梅福强,那个时候他是58岁, 梅福强又于1948年生了我,那个时候他是42岁,也就是说 我的祖父比我整整大了一百岁。隔代人之间差整整一百岁,是少有的。看来,从我出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了我的一生有些经历是会与众不同的。
19世纪70年代初,梅宗周和两个弟弟宗凯、宗瑀漂洋过海, 远赴“金山”,成为中国第一代赴美国的移民。
那时正是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年代,梅宗周三兄弟满怀希望来到旧金山,但黄金梦还未开姶,就面临着加州一系列辱华法案和无比惨烈的排华恶浪。逆境中,梅宗周敏锐的嗅觉,使他意识到希望可能在美国东部,于是他沿着太平洋铁路向东寻求生机。目标是当时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
1878年,梅宗周一人抵达芝加哥,被后人记录为第一位到芝加哥的华人。他的两个弟弟随后也从旧金山迁居到芝加哥。 梅氏三兄弟开办了琼采楼中餐酒楼和三间“协隆”日用综合商 店。1880年至1890年间,“协隆记”逐渐成为左邻右舍曰常 社交生活的焦点。中国农历新年或周末及节假曰期间,华人都喜欢聚集在克拉拉克大街,购买家乡干货特产;坐在梅家豪华的中餐厅会亲见友;吃地道的中国菜。在店铺里,华人切烧猪肉、宰鸡杀鹅;老板用算盘算账,用毛笔写字,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到这条街寻找“天朝”的异国风情。华人在“协隆记”的楼上抽雪琉、品饮中国白酒、玩牌打麻将。商铺的楼上还有宗亲会馆, 梅氏公所,安良工商总部。梅宗周是公认的芝加哥最早唐人 街的开拓者。逐渐有600多华人住在周围,其中有40多人是梅宗周的同村本家。梅宗周把梅氏宗亲分散到周边开设洗衣馆、 餐馆、杂货店,芝加哥中国城的雏形初步形成。
![](http://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3.jpg)
1894年芝加哥洪门致公堂成立;1905年芝城安良工商会成立;1906年芝城中华会馆成立。
梅宗周都是以上社团重要的组织者之一。梅宗周长子梅福 强在自传中回忆道:“由于他到芝加哥最早,做事公正,有关堂事和商业纠纷,多请他出来调解。芝加哥市政府对中国城的事常请他帮忙,例如1926年须扩宽马路,有一排15幢房屋须向后移3、4米,就是通过他说服乡亲们而办到的。他被称为“Green Dragon”,译为“青龙”,台山音即“协隆”。
1909年,芝加哥中华会馆赞助开办华文学校,“大清朝 海外居民学校“正式成立,梅宗周担任首任校长。大清朝驻美国公使伍廷芳专程抵达芝加哥参加开幕仪式,为名誉校长。学校开办后,所有华人适龄儿童,在他们从公立学校放学后,就可以去华文学校上课。学校为孩子们编撰了华文读本,教他们季节、家畜、乐谱和中文数字。
因对华人社区做出杰出贡献,由伍廷芳在芝加哥亲自授于梅宗周四品官爵。
![](http://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2.jpg)
1911年,三兄弟合股成立了 “协隆公司”专做批发零售 南北干货、日用杂品、绸缎布匹、茶叶药材和家具古玩等生意, 还兼作俱乐部和旅馆,成为联系家乡和芝加哥的桥梁。熟悉的广东美食加上西式的周末舞会,吸引了远离家乡苦读深造的精英学者,为周边华人提供了有如回到家乡般的安慰。随着华人社区曰趋发展的需要,梅宗周率先创办了芝加哥第一所中国人的“专属银行”,梅氏本家与顾客可以将积蓄存入店中,获取一些利息,同时也为梅家商户提供小额资金周转平台。梅福强回忆道:“芝加哥第一所中国人的银行是他创办的,大部分他的财产都用于了慈善事业”。1912年,芝加哥中国城 正式命名。
梅宗周在美国和第二任妻子王英育有三女二男,大女儿梅美德1899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二女儿梅美恩1900年出生 于美国芝加哥。三女儿梅美容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大 儿子梅福强1906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小儿子梅福赞1908 年出生在中国广州家中。
![](http://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5.jpg)
梅宗周与两个弟弟梅宗凯,梅宗瑀三兄弟的三位夫人和子女们。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6.jpg)
前排从左到右:梅美容、梅福强(王英手抱〉、梅美恩 摄于芝加哥1908年中国农历新年
梅宗周在异国寻路,创家立业的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和西方现代的科学民主结合作为开办华人学校和培 养儿女的教育宗旨。“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 (林语堂语》,写下了祖父当时高瞻远瞩,虚怀若谷的胸襟。 1888-1908年间,美国基督教牧师在广州开办了岭南学堂, 纽约州立大学合作投资,开始建设岭南校园。孙中山先生曾三次视察该校。梅宗周看准岭南学堂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先驱,而身边的芝加哥大学则是美国现代科学文化的研究殿堂,这将是他的儿女成才的必经学府。1908年,梅宗周送已有身孕的妻子带了9岁的美德,4岁的美容,2岁的福强回广州进入岭南学堂接受中国教育。身边只留下二女儿美恩在芝加哥上学。
妻子王英于1908年底在广州生下小儿子梅福赞。她于 1913年病逝于广州,年仅34岁。梅宗周继续供养四个子女在广州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岭南大学附属小学,中学读书。这是王英与子女们。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7.jpg)
1921年梅宗周接回岭南毕业的大女儿梅美德进入芝加哥大学。1924年又接回岭南毕业的三女儿梅美容,大儿子梅福强, —同进入芝加哥大学。小儿子梅福赞继续留在岭南中学上学。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8.jpg)
梅宗周将自己培养的三个女儿嫁给了三位芝加哥大学中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这三对夫妇曰后都成为了学贯中西的栋梁之才。 在他耄耋之年,为送美德夫妇回国,梅宗周和大儿子梅福強,大女儿夫妇,三女儿夫妇在美国最后的告别合影。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1/11/9.jpg)
(待续) 下一篇:梅氏春秋(2)
No post found!
- 梅元皎:快乐摄影(16) - 02/06/25
- 梅元皎:身份突变赴美创业 (4) - 08/19/24
- 梅元皎:快乐摄影(17) - 06/17/24
On 11/13/21 @ 22:07
梅宗周属于清末最早赴美的那批华侨,是打拼奋斗中的佼佼者。
梅氏家族的长老、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是梅一凡,我生活在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看到宗亲的消息十分激动,但不知道如何才能加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来。我的电话:X12-74X-0186,如果有人看到我的消息,请麻烦您与我联系。谢谢!
已经将你的留言转给了梅元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