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2/09/mqh.png)
我的出生成了我家的大事。姥爷孙子孙女不少,可外孙子我是头一个。平时母亲在家里虽然不受待见,但姥爷非常心疼母亲,所以我出生姥爷非常高兴。姥爷那时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88元,我刚会坐,姥爷就花56块买了个双座儿童车给母亲。我还记得那个儿童车,长方形,中间一块木板相当于小桌子,两边俩座,俩孩子可以对着坐。没有车之前,都是我老姑每天抱着我去母亲单位给我喂奶,喂完奶,再给我抱回家。如果老姑上课去不了,就是奶奶抱我去喂奶,可奶奶是小脚,虽然比别的老太太脚大点,可也不方便走太远的路。有了小车就方便多了,不用老姑,奶奶就能推着我去母亲单位了。后来我去托儿所,何姨的儿子就和我坐一个车,每天都是奶奶推着我俩送去接回。
母亲说我有福,赶上好时候,她的奶水很足,我小时候没饿着,所以身体一直很好。我俩弟弟就比较惨,一个出生在1960年,一个出生在1963年,都没赶上好时候。那时母亲吃不饱,根本没有奶水喂他俩,尤其是我大弟弟,出生时就很瘦,就一幅骨头架子。后来是奶奶下乡高价买了十斤大米,每天用大米米汤当奶喂他,才挺了过来。我家邻居索大娘那时在农场上班,隔两天回趟家,每天农场分一瓶羊奶或牛奶当福利,索大娘看我弟弟没奶吃可怜,就把奶攒下带回来给我弟弟喝,可带回来的奶没有几次能喝的,因为不懂消毒灭菌,几乎每次带回的奶都酸了。
我的出生最高兴的就是奶奶,母亲说奶奶每天高兴的简直合不拢嘴。这大概是因为我父亲是独子的关系吧。现在我该说说父亲那边的情况了。
我的太爷爷是兄弟俩,祖籍山东临清县,大概在辛丑年间哥俩一起从山东闯关东来到沈阳,另一个太爷爷落户在苏家屯,据说这一家人很出息,人丁兴旺,子孙中尽是读书人。我们家不行,我的三个爷爷都是给人扛活的。我太爷爷落户在苏家屯不远的白塔堡,我奶奶活着的时候说,我祖爷爷家在山东是开染坊的,在那时也算是小康人家。后来是因为打官司把家打破落了。山东人是出了名的倔脾气,认死理,打起官司来就是死磕,我想那官司一定是打了很长世间。后来我太爷爷举家闯关东,大概与官司失败有很大关系,不过这都是我自己的猜测了。
太爷爷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很小就死了,我没见过。我的爷爷是老大,二爷和三爷都先于爷爷去世。二爷怎么死的不知道,三爷是得了绞肠痧(阑尾炎)五十不到就去世了。三个爷爷我都没见过,但两个姑奶奶我都见过,一直和我家有来往。据我奶奶讲,我老姑奶长得最像我爷爷,黑脸膛,大眼睛,双眼总是囧囧有神。她七十岁的时候得了胃癌,每次来沈阳看病都是我领着去,最后一次来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走不动路,都是我背着她去看病,那时我老姑奶已经没什么份量了。有一次做检查,背着她在医院里走的时候,她突然犯恶心,吐了我一身。老姑奶还很不好意思,非要自己下来走,我当然没同意。这是老姑奶最后一次来看病,回去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老姑奶最小的女儿比我还小一岁,可我见面得管她叫老姑,弄得她都不好意。
关于纽约的几个冷知识(二)
关于纽约的几个冷知识(一)
人老了,什么最珍贵?
介绍一部揭露美国金融危机骗局的纪录片 -《Inside Job》
回国散记(六)
回国散记(五)
回国散记(四)
回国散记(三)
回国散记(二)
回国散记(一)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
三言两语聊聊最近看的几部电影(3)
故乡与童年
一个人的旅行(二)
一个人的旅行(一)
漫长的十六世纪
戏剧的魅力
如何不油腻?
历史、地理及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塑造
英国真人秀系列片《克拉克森的农场》观后感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东北酸菜白肉的讲究
小米,高粱米和红烧肉
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
On 11/02/22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