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佛教大藏经的研究: 从四川省图书馆珍藏的《洪武南藏》到《永乐北藏》
2. 冲刺
论文以每天1~2页的速度进行着。我知道任务很重,要申请哈佛大学的奖学金,要完成论文,还要找工作。不管怎样,事情一件一件得做下去。
获悉宗教所留所工作很困难以后,我考虑自己已经是43岁的人了,得赶快把家在北京安顿下来。到什么单位能有住房呢?这是困扰博士毕业生的头等问题。我辈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希望下一代能顺畅地接受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我听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在招聘博士生,该校能提供住房,于是向他们递交了申请和简历,他们考虑后让我去外语学院试讲了一次,愿意接纳我去教英语。社科院研究生院也希望我留下来教英文。看来要坚持佛学研究的本行很难。
记得1993年去洛阳和西安开会,从洛阳到西安的火车上认识了西安电讯工程大学的荆三隆先生。大家听说他会算命,于是我请他为我算命。 他看了我的手相,说我小时曾有骨折,头部曾受过伤。我很惊讶,这事我连佩琳都没有告诉,他怎么可能知道?我平生对算命半信半疑。我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他神秘地笑了说,“这是天机,不可外泄。”我问他,“那我的将来呢?”他说你将来还得改行。三年过去了,难道他的话应验了吗?我不太服气。今年年初(2014)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百家讲坛,其中有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授的《易经》。曾教授说到算命这个问题时说(大意),“别人给你算了命,要是你什么都不做了,那你肯定是一个失败者。你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做好你的工作,证明别人算的命是错的。”我想,我这辈子的使命基本上是在证伪。40多年前,我在中学读书时就有出身革干家庭的同学就当众对我说“你不行,你全家都不行!”这个结论显然是错的。我认为,人生的另一个使命就是证明别人算的命也是错的。
我继续论文的撰写。同时也撰写了《洪武南藏》的调查,交给一个学刊,请编辑审查。2月,一位亚太所工作的朋友告诉我,那篇《洪武南藏》的稿子被退回来了,退稿的原因是用了简体字。不几天,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学刊》编辑来了一封信,信中表示,他们不打算刊登我撰写的那篇《洪武南藏》的英文稿。
这两次退稿,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我只好坚持先把论文写出来,完成学业。
3月底,沙利文教授来了一封短信,说今年申请奖学金的人很多,都很优秀,我的名字放在候选名单上。什么是“候选名单”呢?有没有希望去哈佛大学呢?我打了一个电话给一位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陶德,他是戈申学院毕业的,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过。我也去拜访过他。我把那封沙利文教授的信读给他听,请他解释什么是“候选名单”。他说,“候选名单的意思是,入选的人有人说不能来哈佛,于是候选人可能就有机会了。然而没有人会拒绝哈佛大学的,这封信的意思基本上是说,你得等到有人表示不能去哈佛时,他们会考虑让你去。实际上你去哈佛的希望十分渺茫。”
我只好把注意力放在论文、答辩和工作上。5月16日我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撰写。接着就是送交答辩教授审查。6月中旬,论文答辩在位于张自忠路的亚太所二楼举行。答辩主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巫百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的许抗生教授,中国国际电台印地语的孙宝钢教授,还有我的导师黄心川教授。为答辩做记录的是江亦丽博士。方立天教授说,他获悉我是上山下乡的一代,知道攻读这个博士学位对我来说有多么困难。他勉励我继续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通过了!我立即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并且买了车票准备回家看望他们。这天晚上,博士研究生们聚集一堂,互相祝贺。突然楼廊的扬声器通知我去接电话。我一听,对方用普通话问我,他代表沙利文教授问我愿不愿意到哈佛大学。我立即想起了那句“没有人会拒绝哈佛大学的”回答。他问我打算怎么去哈佛,我的收入多少?我说每月不到30美元。“那你怎么来呢?”“借钱来吧。”他说,“我再去与沙利文教授谈,过两天再与你联系。”我说过两天我回四川了,可不可以打电话到我家,他说可以啊。接着我问他是不是四川人,他说是。“是宁强吧?”他说我猜对了。几年前,父亲曾收到一本宁强先生撰写的《敦煌艺术》,书中提到他在哈佛攻读博士。
我回到四川后,宁强先生又来了一个电话,通知我说,哈佛将正式邀请我去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做研究,为期一学期。
我十分高兴地回到北京。黄先生也为我获得哈佛大学的奖学金一事感到高兴,学校也认为我争了光。7月上旬,毕业典礼在新建的礼堂举行。方克立院长主持了仪式。可惜毕业典礼中,几乎没有博士毕业生的家属参加。
一切都很顺利。我于10月4日来到了波士顿。
第二天,我办理了所有的手续,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吴文津教授。吴先生的妹妹是我父亲的小学同学。吴先生很重乡情,我们用四川话交谈。他立即叫了燕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教我怎样用电脑查找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和刊物。
- 龙达瑞:追求学术的一生 (1) - 04/23/24
- 我与佛教大藏经的研究 (6) - 12/04/23
- 我与佛教大藏经的研究 (1) - 0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