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佛教大藏经的研究 (3)

我与佛教大藏经的研究: 从四川省图书馆珍藏的《洪武南藏》到《永乐北藏》

3. 下一步

哈佛大学给我的奖学金叫“高级研究员研究奖”(senior fellowship),时间为一学期。哈佛大学是一个学者梦寐以求的地方。我也希望能延长在此地的学习,多利用哈佛的图书馆,收集一些资料。于是我找到吴文津馆长,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帮忙。他建议我找燕京学社主任杜维明教授。吴文津先生是成都人,他的妹妹与家父是小学同学。他对我也格外照顾。吴先生和杜先生都是我在学术上的恩人。

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要求是,每个学者写一篇20-30页的论文,在中心做一次讲演,互相交流。我抵达哈佛时,一个字也未写。我首先把大量的书借到房间,每天争取写一页。

我同时向朋友们发信,争取他们的支持。贞平获悉我如愿以偿到了哈佛大学后,来了一封信,说他知道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学刊》退了拙稿“《洪武南藏》研究”。编辑索伦博士(艾思仁先生James Sören Edgren)后来有点后悔,但一时又联系不上我。恰好索伦博士要到哈佛做讲演。贞平建议我拜访索伦,让稿子活起来。

我见了索伦,他是瑞典人,师从马悦然先生。索伦先生对中国的古籍善本十分熟悉,讲起来如数家珍。贞平离任后,索伦接任《东亚图书馆学刊》编辑。索伦了解我的情况后,说希望我能到普林斯顿大学做一个有关《洪武南藏》与《碛砂藏》的讲演。他将与太史文教授 (Stephen Teisser)交涉这件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珍藏了一套《碛砂藏》,而《洪武南藏》是《碛砂藏》的复刻本,研究《洪武南藏》离不开《碛砂藏》。

我拜访了波士顿大学宗教系的白石朗教授(John Berthrong),他是宗教对话的倡导者之一。白石朗教授看了我撰写的“太虚法师与基督教的对话”很感兴趣,表示要来听我的讲演。他认为我的论文很有原创性,解决了他们多年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我也拜访了杜维明教授,谈了我在哈佛世界研究中心的研究状况。杜先生叫我去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取推荐信,即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所长和语言所周磊博士为我写的推荐信。

12月9日,我用英文在世界宗教中心做了“中国佛教领袖太虚法师与基督教的对话”的演讲。白石朗教授来参加了研讨会,他是哈佛的老熟人,他对我的论文大加赞扬。

12月16日,燕京学社在傅高义先生家举行圣诞节招待会,欢迎来访的中国学者。几位中国学者叫我也去聚一聚。会上,有人把我介绍给杜先生的秘书苏珊小姐。苏珊小姐表示欢迎我。我以为是这天的晚宴,她说是欢迎我到燕京学社做研究。我这才知道燕京学社给我一笔奖学金,佩琳和西霖终于能来哈佛了。我竭力按捺激动和惊喜,等到招待会结束后跑步回到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向家人报告喜讯。

1997年4月1日,佩琳携带西霖来到了哈佛大学。

1997年5月,我带领佩琳和西霖访问了北卡罗莱纳州的巴屯学院,又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这算是我们在北美难得的一次旅游。

在此期间,我联系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系主任路易斯兰卡斯特教授。他曾编撰过《高丽藏经目录》,是欧美研究佛教大藏经的专家。他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访问过黄心川教授,方广锠先生等,当时我做的翻译。我给兰卡斯特教授写信,表示希望师从他继续做佛教大藏经的研究。他建议我申请柏克莱分校东亚系的博士后奖学金,但由于名额太少,未果。后来他说帮我交涉一所新办的佛教大学西来大学。如果有可能,我可以到洛杉矶的西来大学去边教书,边做研究。

到了7月,我的签证很快就要到期。我赶紧写信催促兰卡斯特教授帮忙落实,兰卡斯特了解到我的状况后,很快由柏克莱分校寄来国际访问学者身份的IAP 66 表,于是我们又能合法地在美国生存下去了。

龙达瑞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