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荫清老师
这几天同学许仁忠和黄奕写了一些回忆当年成都科大应用数学系教授王荫清老师对他们的帮助和影响。大家的回忆都很一致:虽然做学生时和他没有很多私人层面的交往,但他对这些学子,却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其实一直就想写一写王荫清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以表感激之情。因为王荫清老师是我这一生中,除了父母之外,为数不多的几个让我完全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人之一。
成都作为一个内地城市,历来比北上广封闭很多,不仅做事节奏慢,凡事还后知后觉,启动也要落后几拍。在大学的时候,虽然也不时听说某某考取留学的机会,谁谁在家人或亲戚帮助下已经出国留学,但总的来说,出国留学在我们同学中似乎还是一件遥远飘渺的事。虽然很多同学每天一大早起来练习外语,但也和现在的学生为留学做准备完全不一样。而我,大学几年几乎天天睡懒觉,更没有主动想过出国留学的事情。这大概是因为对我来说,进大学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奢望过的事情。而且,作为家中的独子,高考报志愿我是先把成都像样的学校填完,再把北大清华放在最后。为的就是不会离开成都。父母连成都都不愿我离开,何况飘洋过海,浪迹天涯?我当时的最大目标,就是以后在成都做个大学教授。
但是王荫清老师改变了这一切。大学教授我后来是做了,却不是在成都,而是在地球的另一面。
大概是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的辅导员曾治玉老师给我说:王荫清老师说了,如果你可以留校,以后可以争取机会去美国留学读个博士学位。那时候,我们的系主任是中科院系统所的徐国志老先生,一年来那么一两次。王老师是副系主任,主管系里日常的一起。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因为那时候离毕业分配还远,谁也不知道我最终会分配去哪里。
82年秋天毕业分配,我得到留校任教的机会。但仍然对留学的事不是很上心。因为觉得除非国家有名额,我自己是不可能有什么办法解决留学经费的问题的。而系里面那么多老师,有名额也不一定能轮到我。但是留校后不久,王老师就和我谈话,说一定要争取出国读学位。并且很快安排了我83年初脱产去教育部在我校设的出国人员培训部学英语。直到那时候,我才感觉到好像真有出国留学的可能。
在出国人员培训部半年,我英语的听说写读从全班的倒数几名上升到名列前茅。系里当然都知道。结业后王老师又对我说,不管以后是国家有名额,还是你自己能申请到资助,哪个机会先来,你就用哪个机会走。这让我真正开始认真对待出国留学这件事了。因为系里当时已经有了几位外校分来的研究生。如果真要论资排辈,可轮不到我排在前面。我想这大概是“嫡系”的待遇:几年下来,虽然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和系里这些老师并没有很深的个人关系,但这些老师对我当然是知根知底的。
不久后,王老师又通知我,许国志老先生要来成都。要我准备好到时候去见见许老先生。如果许老先生认可我,他会帮助我申请到美国留学。那时候我们都觉得申请留学必须要和对方学校有点什么特殊关系才行,何况还要奖学金。直到在许老先生指导下走完全程,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再以后到了美国,发现周围中国来的留学生几乎都出自北大清华复旦科学院,很少内地学校的,才对成都的闭塞有了认识。当我们对留学申请完全无知的时候,这些消息灵通的学校的学生已经有很多人在自己申请留学了。
见了许老先生,得到了许老先生的首肯。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一步一步地申请留学。那是83年秋末。因为对整个申请过程的无知,而许老先生又在北京。在最初见面以后,有问题就只有靠写信。一来二去,错过了84年秋季入学的申请时限,耽误了一个学年。当我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时,已经是85年的秋天。
从申请留学到离开学校,数学系和学校对我的需求是一路绿灯,给了我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包括学校提供了让我新婚妻子进成都的人事指标和容许我大女儿出生的计划生育指标。作为一个新婚的年轻教师,外加我妻子当时也还没到计划生育晚生晚育的年龄,这些事从头到尾,我只是和系里提了一次,没有再找任何人,学校就办好了。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这些指标有多不容易。所有这些,都源于王老师和数学系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而我,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学生而已。
出国以后再回国,已经是10年之后。星转月移,世事无常。我已经在美国大学任教。当年为了让我回归把我送出去的老师们,私下却都劝我继续留在海外。当时百感交集,既有很多感慨和感谢,也有不少惭愧与歉疚。只是没想到那次和王老师见面,既是重逢,也是永诀。几年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从我第一次踏足海外到现在,差不多38年了。我在海外度过的岁月,已经远远比在国内长。如果当初没有王荫清老师的推动,我的人生轨迹,不论最终是否会走上留学之路,都会很不一样。
初到新大陆的我
人生一世,能遇上几个人给我们如此的信任与帮助,对我们的一生有如此的影响?所以,对我而言,王荫清老师不仅是我的师长,更是我会永远铭记和感谢的人生贵人。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9)16至17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8)12至15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7)公元1至10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6)公元前十个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5)公元前五千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4)公元前一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3)公元前14500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2)公元前两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人类起源
南方的风
吃在佛罗里达
生命的轮回与哲思的沉淀:读辜学耕《枯荷的思考》
自然与秩序的交响:云水的复杂与简约之美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