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好是俄国对乌克兰侵略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今天,大概没有多少人会预料到这场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还能进行到现在。这一年来,很多乌克兰人像上世纪的中国人一样,走上了反抗侵略的战场。
这个世界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意识形态的观念相差很大。但是对什么是侵略还是有共识的。按中国签署过的联合国《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关于侵略的定义有若干项,满足其中任何一项构成侵略。下面是其中的前两项:
(一)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另一国家的领土;或因此种侵入或攻击而造成的任何军事占领,不论时间如何短暂;或使用武力吞并另一国家的领土或其一部分;
(二)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轰炸另一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的领土使用任何武器;
联合国的同一个文件里还有一条:不得以任何性质的理由,不论是政治性、经济性、军事性或其他性质的理由,为侵略行为作辩护。
我现在生活的地方有这样的法律:在自己家里或者公共场合,如果自己或者第三者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不需要做任何退让就可以使用致命手段。这是所谓的不退让法或者城堡法则。但是我不能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用这个不退让法,我的反击也必须适度或者等量。所以地点很重要,“等量”也很重要。比如你的邻居不能说你不仅长得比他帅,还成天邀请很多帅哥来健身,对他的家庭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就可以冲进你家来灭了你。
中国的老祖宗讲中庸,讲孝道,讲仁义道德,讲君臣父子,不讲杀伐。但是据考证,中国古代早有类似的“城堡法则”。宋代主要的法典《宋刑统》有“夜入人家”条款:“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其已就拘执而杀伤者,各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 根据这几条,夜里无故闯入别人家,即构成犯罪,要接受“笞四十”;如果被屋主当场杀死,屋主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就算侵入者无意害人,屋主伤了你也会减刑二等。虽然这里似乎只是对“无故”而言,“有故”也许不适用。但是《宋刑统》专门有对“登时”的解释,那就是容许屋主不用去管入侵者”有故“与否就动手。其次,《宋刑统》强调的是“入”,而非”伤人”,比城堡法则可宽松很多。
《宋刑统》的“夜入人家,许杀勿论”,沿自唐代《唐律疏议》。唐律又承自汉代法律:“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 汉律还可以再往前追溯。据说西周时便有法:“凡盗贼军(攻杀)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宋代之后,“夜入人家,许杀勿论”的立法又为元明清三朝继承。元朝刑法有:“诸夤夜潜入人家被殴伤而死者,勿论。” 明朝和清朝有:“凡夜无故入人家,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斗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所以,城堡法则其实一直被老祖宗们沿用,反抗自卫该动手就动手,不需要先求你住手和你讲道理。擅入者伤人者,该死。
虽然在我开始长大的年代里见过人们以正义的名义冲进别人家里把人抓出去来来回回地冲涤肉体和灵魂,不保死活。但是法律里并没有给人这样的权利。虽然传说前不久出现了一种叫大白的生物可以破家入室把你请出去享受特殊待遇,拍死你的猫猫狗狗,但我没有亲眼见过,就当谣传。所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对擅闯私宅的下狠手是不讲手下留情,不讲听取原由的。
那老祖宗们怎么定义外国对自己是”侵略“还是”进入“还是”自古以来“,难道比入私宅还更宽容?
我从小到大,已经无穷次修正过自己的”历史观“。因为一个叫历史的老小姑凉,被人打扮改妆太频繁太随便了,我跟得很吃力。我中学只读了五年,但同样的历史就被涂抹了几次,同一个人就好好坏坏走了几个轮回。不过至今,”侵略“这个概念,还没有人试过正儿八经地来修改它。这是人类不多的一点共识,也算文明传承千年的一点体面。
我们这个小镇从30年前的3万人直线上升,现在已经有10万人。前些年花了一亿多建了一个表演艺术中心,有一个音乐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剧院。从此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看起来很方便。全世界的艺术家和团体总是派的满满的。其中郎朗马友友我都记不住来过多少次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杂技团也来过。这些演出基本提前两年就安排。而这次时间巧合,在俄乌战争一周年的当天,音乐会的主角是乌克兰利沃夫国家爱乐乐团。
这个乐团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全世界到处演出。这次自去年就在全世界巡回演出。这也是乌克兰为争取各国对它这次战争支持的一部分。这些音乐家不少人的家人还在乌克兰国内。看媒体的报道,几乎每个人都有亲人或者认识的人在这场战争中伤亡,好些人每天通过视频和家人联络,每次不能马上接通的时候,都是无限的担心。
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这次音乐会和平时有了不同的意义。不仅很多当地的乌克兰人来捧场,其他的组织和人、包括本地的媒体,都非常关注。支持乌克兰的主题不仅在音乐会的曲目上体现,也在音乐会前后的互动中体现。曲目包括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前者看名字就知道大概。后者的本名其实是《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当时这个新世界就是美国。这首乐曲表达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新世界的向往,用在这里到也很符合现在的乌克兰以血肉谱写的对故土的怀念和自己的新未来的向往,大概也有对美国对乌克兰支持的谢意。
这首中文名为《新大陆交响曲》的交响曲其实名不符实。据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回忆,中国在50年代因为认为自己才是新社会、新世界,美帝是日益衰落的“旧世界”,所以原名From the New World 里的“新世界”(New World)就有美化敌人的嫌疑,于是把“新世界”换成了“新大陆”,《新大陆交响曲》之名在国内就一直流传了下来。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七十年已过,好像又回河东了。虽然有人提议给这个曲子正名,但现在“东升西降”是正能量,美帝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已下降了衰落了70多年了,正名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指挥最后讲了几句。特别感谢了我们这一块一位特别热情的观众。这位老兄表现非常突出。第一个曲目的第一乐章刚完,台上正准备开始第二乐章,他突然起立大喝一声,”Oh my God…” 然后开始狂热鼓掌。全场大笑,也开始了热烈鼓掌。《新大陆交响曲》的结尾,乐声正慢慢消失,他老兄就开始啪啪啪的鼓掌了。又是全场侧目。不过这次大家还是等到乐曲完全结束才开始加入鼓掌。最后乐团加奏了一曲后大家再次起立鼓掌的时候,他凑到我身边悄悄地问”什么时候才可以站起来?“。闻到他一身酒气,我算明白这家伙可能在开演之前就把自己灌醉了。我给他一个万无一失的建议:When everybody stands up! – 大家都站起来的时候😂他很兴奋地不停点头,显然觉得我的回答很对他的心思。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9)16至17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8)12至15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7)公元1至10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6)公元前十个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5)公元前五千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4)公元前一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3)公元前14500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2)公元前两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人类起源
南方的风
吃在佛罗里达
生命的轮回与哲思的沉淀:读辜学耕《枯荷的思考》
自然与秩序的交响:云水的复杂与简约之美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