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收到云水(云水是刘云山的笔名)分享的近作。最近他回到成都,开始整理新的写生作品。他的这些写生,线条丰富、布局和谐、情节细腻。不仅捕捉了藏区的生动风貌,也传递了云水对自然的执着。
云水的这些写生结合了中西方绘画的线描技法,且颇有装饰味。西方绘画中使用线条为主的作品,侧重于用线条来表现形态和结构,主要依靠线条的强度、粗细、方向和节奏来表达物体的形状、质感以及光影效果,强调轮廓和形状的明确性,而不是色彩或者光影的渐变。
在中国绘画中,强调用线条来描绘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细节。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的运用理念源自书法,强调线条的节奏和表现力,通过粗细、硬软、干湿来表现物象轮廓和纹理。
云水的线条与西方传统素描和中国传统白描的用线相比都有独特的差异。他并不注重线条本身的形态和质感的变化,而是通过精细而又相似的颇有黏稠力的短线条来描绘细节、重组树木、山石、建筑、地貌的形体和起伏。他不仅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界的丰富质感,抓取了藏区生活的独特风貌,也在整体中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生命力。
云水这些超大长幅的写生作品有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和谐与音乐性。这让它们不仅仅是一幅幅静态的画。也是让观者的视线可以在画面中流连穿梭,在视线的移动中感受到一种时空的动态韵律。他这些写生作品的每一个部分都仿佛有其独特的音符,且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一幅幅充满流动的旋律和节奏的视觉交响乐。他这种借助大量重复的视觉元素构建整体和谐和韵律的手法,是计算美学将次序和复杂性作为审美本质的最好范例。
云水丰富而细腻的细节处理让每一处都充满了趣味。从居民的服饰到建筑的装饰,从日常的器物到节日的庆典,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而生动,栩栩如生,让人有亲历其境的感受。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明上河图》的烟火气。
每次看过云水的作品,都免不了会佩服他的追求和坚持。完成如此众多庞大且细节丰富的作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他这种创作不仅仅是在表现对象,也如他自己认为的,是一场修行。
下面是一些细节和两幅全景视频:
其它作品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9)16至17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8)12至15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7)公元1至10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6)公元前十个世纪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5)公元前五千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4)公元前一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3)公元前14500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2)公元前两万年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人类起源
南方的风
吃在佛罗里达
生命的轮回与哲思的沉淀:读辜学耕《枯荷的思考》
自然与秩序的交响:云水的复杂与简约之美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