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的市场化(159)

(续)第十二篇 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的市场化 — 我的民生观点

市场化程度不高不激烈并不意味着养老的市场化倾向没有问题,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其实现在养老的市场化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至少有一些迹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早的做好养了这个民生问题工作,要警惕和避免象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已经出现较大问题的时候,才来进行修补和改造的工作。目前养老领域的市场化已经显示出他的一些毛病,要趁这些毛病还没有扩大化的时候,提早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不要让养老领域又成为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的实验场所甚至重灾区。

首先需要树立的是老人养老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这涉及到当事的各方各面,首先是老人自己,再有就是家人和亲属,当然需要承担责任和担当的相关方面更应有这种理念。对老人和亲属而讲,不要笼统的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所绑架,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就是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必须推崇和坚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把老人养老视着自己的责任,大家都应该明确老人养老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不是老人自己和亲属的事,这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两回事,这一点认识和理念特别需要承担社会养老责任和担当的相关各方树立,有了这一个认识和理念才能把老人养老的事情真正做好。

目前社会养老虽有市场化的倾向,但因为进养老院的老人不是太多,所以这个市场机制还是个买方市场,主要是老人和亲属们在选择养老院,当然这里说的是民办养老院,公立养老院是一床难求的。因为是买方市场,所以在价格啊服务啊等方面,情况还比较正常,还没有出现医疗和教育领域那种消费者面对收费和服务无可奈何的情况,也就是说整体的养老的市场机制还是还没有太离谱。这种比较正常的不是太离谱的局面给我们防范养老领城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要做的事情里边首先还是要拿出钱来,大力兴建和发展公办养老院,要在明确养老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前提下,国家财政应该重视这一块投入,要有计划有步骤保障资金投入去兴建相当数量的养老院,让公办养老院成为社会养老的主流,让进行社会养老的老人进入公办养老院不是一桩难事,这是让养老领域不至于在今后进入全面市场化的前提,有了相当数量的公办养老院这个主流,才会有正常的市场机制产生,这个正常的市场机制会支撑着社会养老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在拿钱出来兴建相当数量的公办养老院让之成为社会养老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难度比医疗和教育要大得多。医疗和教育这两大民生领域,因为一直的需求就很大,所以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这两个领域的投入一直是比较大的,现在好的医院好的大学仍然是公办医院公办大学,就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国家的投入,几十年逐渐的投入形成了公办医院和公办大学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在基础建设和设施上,还是医生和教师这种技术人才的积累上,都显现出相应的公办医院与公办大学的对民办医院和民办大学绝对的压倒性的优势。

而因为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养老需求一直不多,国家在公办养老院的建设上投入明显的少于医疗和教育,我们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的需求会逐渐增多,所以说从时间上还是很紧迫的,好像是一笔几十年的欠账似的,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拿出一大笔钱来兴建公办养老院,让公办养老院成为社会养老的主流,应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有相当困难的,但是有困难还是得解决,还得下决心拿出钱来,承担起老人养老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也相信这个事情会妥善解决好的。

与此同时,要引导和规范好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不要像医疗和教育领域一样任其自由发展,要有配套的政策导向让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领域,要让想进入养老领域的社会资本明白,盈利不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目标,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也应该有老人养老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有社会的担当。当然不是说不让他们赚钱,但不能用各种市场竞争的手段把养老领域的市场机制弄得面目全非。要让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院时,选择和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少量的可以举办高端的民办养老院,提供高端的服务当然也收取高昂的费用让有这种需要和条件的老人们选择,还有更多的民办养老院应当和作为主流的公办养老院一起,在微利的前提下提供老人养老的服务。

对社会资本想要进入养老领域的这种政策引导和管理十分必要,要吸取社会资本在进入医疗教育领域时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管理的经验教训,让社会资本理性的有序的进入养老领域,还是那句话,市场机制不是全面的市场化,提倡在民生问题上有市场机制,但绝不是全面的市场化。目前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因为全面市场化引发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有极重难返的味道了,希望在养老领域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的时候,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让想进入养老领域的社会资本认清和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建立养老领域的市场机制中,发挥正常的,良好的作用,不要像目前医疗教育领域那样因为全面市场化产生很多副作用,以至现在想要调整难度都很大。

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家庭观念的深刻使得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数量是比较多的,养老机构服务的现状也使老人和他们的亲人对在养老院养老不是特别的放心,基于这种情况居家养老的老人数量还是不少,在养老政策上还是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在拿出钱来承担老人们养老的社会责任的时候,除了上边说到的要抓紧时间兴建更多的公办养老院外,也应有一笔资金考虑到如何支持老人们居家养老这种情况。其实出钱支持老人们居家养老在国外的经验很多,比如日本就做得相当的好可以借鉴,这样既适应了老人们选择居家养老的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们进养城老院养老吋养老院数量不足的压力。

支持老人们居家养老的政策措施其实很多,比如老人到达一定的年龄如果选择居家养老,就由民政出钱处理对老人居家养老的家中的安全设施进行改造,以防止老人在居家养老的时出现安全问题。再就是由民政出钱给老人配置居家养老的上门钟点服务人员,定时定点的对老人进行养老服务。还有就是一日三餐建立相应的老人餐饮制作的机构,定时定点的给老人上门送餐。这些方法都是可以采用的,目的就是适应和支持老人们选择了居家养老之后如何给予积极的服务。

其实民政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虽然少但确在试验和实施的支持老人们居家养老的办法,有些方面作得还很不错,但不得不看到工作的力度还不够,还差得很远,仅仅处于一种小范围小规模的摸索试行阶段,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逐步扩大支持老人们居家养老的各项扶持工作,踏踏实实的努力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到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大的规模,为老人们多办一些实事好事。

人口的老龄化是一个趋势,我国实际上已经很迅速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逐渐会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趁现在养老领域的市场化还没有走上不规范不妥当的路子,抓住机会做好养老高潮到来之前的各项工作。这之中关键的一个经济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认识和明确到养老是一个社会责任和担当的问题,我们是应该并且可能拿得出充足的资金来解决养老问题的,不要像医疗领城和教育领域一样,去提倡什么全面市场化,指望让市场化去解决养老问题,重蹈医疗领域和教育领导的覆辙,走到养老全面市场化的路上去。

(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