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我的理财
国内理财的渠道与方式并不多,就那么几种:楼市、股市、外汇、儲蓄,姑且把车市也当做一种理财吧。上世纪70年代就不摆了,记得参加工作后工作了七八年,到1978年进入大学读书时,手中约有六百多元的储蓄存款,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资产,应当是在当年我工作时有一种特殊的条件使我日常费用开支不多才有的这笔结余,这600多元的储蓄,在大学读书期间有了那一对双胞胎儿子之后,还是比较慷慨的花了300多元买了一台当年比较风靡流行的收录机,目的是能放磁带的音乐让儿子享受,余下的另一半就在读书期间贴补家用了。80年代大学毕业后收入虽有增加但仍很清苦,即便后来出去兼职上课有不菲的收入,但也只能改变家庭生活的状况,不可能有更多的积蓄去理财,何况当时除了银行存款也没有理财的渠道。90年代下海经营了几年,到后来退出商界时应当是有一笔还是比较可以的积蓄,但也不可能特别的多,资产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关键还是在那个时候就开始的理财,主要是偶然进入的楼市以及误打误撞进入的股市。
楼市
应当讲在理财上最有成就和收获的是楼市,可以说我基本上是踩着了这30年来国内楼市的发展节奏,带来了财富和资产的增长。
购买的第一套房位于金牛区的茶店子,是茶店子西街的一栋四层楼高的小洋房中的一套,购买的价位在当时还是颇高的,记得是每平方1300元,而当时那一区域的其他房子价格每平方都在1000元以下。这栋房子的品质在当时是比较高的,据说最初是设计的金牛区委八大常委住的,一栋小洋房共有八套,后来时过境迁干部们的住房标准有所调高,建成的这栋小洋房就拿来对外出售了。
我当时是倾其所有积蓄买了这套房,90年代初开放的程度还不高,所以这套房我还不敢用自己名字买,而是用的我母亲的名字买的。这套房子的实际功用是两个双胞胎儿子后来就读成都十八中,我们在那里住了好几年,方便孩子就近读书。记得这套房子当时购进金额约十三万,我们从这个地方搬走后就一直在出租,租金收入也过得去,最后这套房子在2013年左右拆迁,收到了约150万拆迁赔付款,加上多年的租金收入,这套房子购入的资产增值约是十二三倍吧。
上世纪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后,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大,成都也在那个时候兴起了一股修建专业市场的热潮,1992年春节刚过,成都市第一个市场建设在成华区揭开序幕,它是由成华区修建的西部市场,5万元一套,楼下是一间铺面,楼上是一间可作为办公室的房间,自带卫生间,我也在那个时候买了一套。但市场基本没有开发出来,放在那里断断续续的出租,租金收入也不多,这样拖了10多年,到2010年左右市场的占地国家要征用了,作为营业用房大约赔付了将近90万人民币,也增值大约十六七倍吧。
1992年五六月份,作为一种经营周转,我购买了金牛区化成小区一个单元共十四套商品房,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所以也谈不上是房产投资,最后这些房子都抵押归还了银行,我得到的是贷款资金的周转效应。
到1994年中,因为两个儿子即将入读七中和树德中学,于是在石人小区购买了两套住宅,一套是顶楼的跃层,另一套是底楼的家带店。这两套住房有一点房产投资的味道,但当年在生意经营中需要资金,也把它作为抵押向银行贷了款,1997年儿子读高中后开始入住,住了六七年之后也作为归还银行贷款抵押给了银行。
到了1995年,生意上开始沉淀下一些多余资金,这时才开始考虑投资房产,正好那时在武候区二环路外开发了几个称为交大花园的商品房小区,这些小区当时所征用的土地还是双流县,土地成本和配套建设的成本都很低,所以售价也很低,以每平方米700元起价,作为投资我先后在交大花园清水河小区、交大花园武侯小区和交大花园广厦小区购买了大大小小的*套商品房,这是90年代比较有意识的房产投资,但多少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购入这些房子总计花费了六七十万人民币,由于当时位置太偏僻,所以收房后房子基本没有派出用场,也出租不出去。
几年后进入2000年,成都的建设发展很快,双流县的那块飞地也划给了武侯区,周边的配套开始兴建,房子也逐步租出去了,但租金很低。后来我把这些房子改造成为套房内的单间出租,因为房租是押1付1,很受当时刚毕业的很多大学生青睐,收入每个单间价格虽然较低,带一套房子的收入也颇丰。大约在2010年左右*套房子中售出了*套获利不错,这*套房子购入价格不到40万人民币,卖出时收入约250万,增长了六七倍。现在还有*套仍持在手中,购入价20多万但现在市场价格已在200多万。
进入2000年,生意上的事情基本上完全结束了,在西南财大教学之余也得考虑一些资金资产的理财,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先后购买了一些房产,包括因为在西南财大上课和女儿读小学初中需要,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对门清江中路购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的住宅,是顶楼九跃十的跃层,还赠送了一个有60平方的大平台,住起来十分宽敞舒适,这套房子购价不到40万人民币,住了七八年之后至今一直在出租,租金收入也不错,每年有五六万人民币,这套房子的市值现在应该是在300万以上,当然也许是有价无市。
这10年中还相继购买了荷花池市场一个8平方的营业用房,西二环路边的一间酒店一直包租至今的标准间,以及青羊小区一套西南财经大学房改的住房,还有温江区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的配套集资商品房二套,均为近百平方的一套三,其中一套在2020年出售为110万人民币,另一套目前市值也应在100万以上。
512地震后在北门驷马桥附近购买了*套标准间公寓,另外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为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也分别在2005年左右各为他们购买了一套房,姑且也算作是一种理财投资吧,因为这至少开启了他们自身的理财。应该说这段时间买的房子都赶上了2011年到2012年那一波房价上涨,理财收益应当还可以。
2012年房地产第一轮调控,主要是限购政策,为了能够购房我与夫人在2012年离了一次婚,今天为了有购房资格走离婚这条路走的人是比较多了,但2012年那个时候能够走离婚这条路子取得购房资格的还是凤毛麟角很少的,我们也是在实施了离婚购房的的全过程后才知道其实它手续简便费用低廉。
那次离婚在取得购房资格之后,购入的几套房子除了赶上了2015年那一波房价上涨之外,由于购买的房子地段特好,增值幅度很大。比如在市中心人民公园和宽窄巷子对面买的*套尊城国际住宅,每套近80个平方当时价格每平方7000元多一点,*套房子总价***万,因为尊城国际旁边就是胜西小学,作为学区房的这两套房子,目前价格已近每平方4万,两套房子目前市值***万左右。另外在西三环外青羊新区购买我们目前住着的一套住房,当时购买价**万多一点,这一片区在青羊区政府的着力打造之下,片区商品房增值幅度很大,目前市值应在***万以上。
赶在2015年调控前,又先后在恒大曹家巷广场买了*套精装房,在绿地悦蓉公馆买了*套清水房。恒大曹家巷广场的*套精装房总面积在***多个平方,购入价每平方在11,000左右,投入了***多万人民币,目前市场价格已翻了一番,单价在每平方25,000左右,绿地悦蓉公馆的位置在三环路外龙潭寺比较偏远,当时买入价每平方7000多,现在已是一万三四,当然也许是有价无市。
顺便说一下在这20多年的购房过程中,夫人也用她的自有资金购入了*套房产,*套小户型标准间一直出租不错,*套大户型目前增值也很不错。
(未完待续)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21)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70)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七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六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五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四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三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二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一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九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七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六篇)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致读者)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五篇)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130)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四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三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二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一篇)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 01/28/25
- 欧州旅游:中东欧(三) - 01/27/25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 01/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