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48)

 (续)第四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我的理财

应当说近三十年是中国房市的发展期,成都房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千元左右上升至现在的一万伍以上,不断升高的房价究其原因,宏观的讲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发行量倍增,而房市是增发的货币的大蓄水池,不管空置房有多少,但大量的足以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资金被锁在房产中了。微观的讲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买房买地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习惯,所以中国老百姓也热衷于买房。这些宏观和微观的因素,使得近30年来中国的房价不断的被推高。比较幸运的是我在这30年房价推高的过程中,基本上踩中了该有的节奏。

往下的情况会怎样呢?在“房住不炒”大政策下,房市的限购限货限价限售使市场的流动性几近呆滞,惊人的空置房都使持有者面临房市泡沬破灭的崩踏危机。不过处于一线城市的成都,房价还没有涨到城市地位的程度,应当说在政策有所放宽时还会有一波涨幅,不过对国内房市要警惕了,巳经到了需要考虑适当减持的时候了。

从2020年起我开始考虑购置一些海外房产,目前在泰国曼谷已购置*套标准间,还准备在普吉岛帕提雅购置一点。女儿在2020年底去了日本,需要给她购置一间自住房,已在近日内买进,日本的房价虽高,但据说租赁市场很好,也在考虑适当购买,作为一种投资理财保值增值手段。

关于国内的房市,尽管我在过去的将近30年中是踩中了节拍成为个人财富增值的主要渠道,但时至今日应当说这个市场已很不乐观,泡沫早已形成并且很大,标志有两点:一是大得不能再大的空置率,二是低得不能再低的租售比。如果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这个泡沫早就该破裂了,但是国内特殊的市场机制,使得各方都不会让这个泡沫破裂,都要尽量的维持它,因为它的破裂的承受之重是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接受的,所以从各个角度降低它的流通程度让房价保持一个不跌微涨的态势是保证这个泡沫不至破裂的关键。

但是能保持住吗?当然,由于我所处的成都市的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还应该相对比较乐观,但从全国的局面看,应当说是早迟的事,泡沫是由看不见的手制造的,自然也会有看不见的手刺破它,任何力量都是托不住的。

 股市

我进入股市是比较早的,真正的介入是在1998年。在这之前,因为生意上各种事情的烦忙及资金的使用,对股市有所了解,但一直没有真正参与,直到1998年才投入资金进入了股市。

刚进入股市是比较茫然的,买了一些股票现在看来情况不错,比如青岛啤酒当时才5、6元钱的股价,去年就上冲过了100元,我在今年初以109元的价格出售了它。但能买它在当时也确实是很偶然的。

由于在股票的买进卖出上心中不是很有数,于是干脆把资金投入专注打新股,这算是为这二十多年的股市参与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法基本的套路,这种打新股也是我参与股市后一直处于盈利的保证。

我在股市的盈利主要来自打新股,早年的打新股不像现在需要市值配售,有资金投入就行,后来形式市值配售和资金同时需要,当然目前执行的是只按市值配售,中签后交款即可。应该说在这几个阶段中,无论是资金还是市值相对来讲我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这么多年来确实也中了不少新股,多数的新股都是在上市后不久就卖掉了的,也有少量的新股持有的时间较长。

在1998年那年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那年发行了很多封闭式基金,而这些封闭式资金也是采取象发行新股一样用资金申购,恰好我在那一年进入股市,而当年大家对于这种封闭式基金还重视不够,所以也申购到不少基金,应该有好几十万吧。这批封闭式基金表现良好,上市后不久都盈利颇丰,所以分红也极好,应当说在申购到这些基金的三五年中,他们的分红已经回收了投资。这批基金我基本上是长期持有,现在都转为开放式基金,应当说收益还是很好的。

除了打基金外,这20多年打新股的中签数量和获利都很不错,特别是2012到2015年那一轮需要市值和资金同时都有才能参与打新的时间中,因为我的市值和参与资金都有相当的规模,所以中签较多获利也较高。

对股市的参与上我应当是的一种价值投资的态度,这一点很符合主流的搜资观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一个《投资者说》的专栏中为我做过一期节目。我购买的股票持有的时间都较长,因为我在股市的投入资金中,从来都是一种长期资金,没有短期的极迫需要,所以我基本上不是频繁的买进卖出,买进了就坚定持有,等到获利颇丰的时候再出手卖出。粗略的估计,目前我在股市上的市值应该都是这20多年来的纯利润了,已不存在着资金投入的回报问题,所以在近年来的A股市场票持有和买卖上显得更自由潇洒。

我的股票持有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持有10年是常事,有不少股票持有在20年以上,基金更是如此。也举几个还记得到的例子吧:有一只股票太阳纸业,我大约在2008年左右以19.80元购入了1万股,经历了两次10送10成了四万股,这支股票持有到2021年,2月才出手,平均卖出售股价20元,获利约60万。

还有一只基金安久,当年是封闭式基金的时候,握了1万5千股,通过多次扩权后转成开放式基金,现在成了12.9万股,到2021年10月每股市价已是三元以上,总市值已超过40万,准备在近日出售。

还有一只股票国金证券,它在重组前叫成百集团,1998年我以16元购入了6000股,总成本近10万,十年后2007年国金证券重组后,股价到129元的时候我卖出1000股,收回了投资,手中持有的5000股经历了三次10送10后,现在成了四万股,因为这4万股是净利润,所有持有的心态极好,虽然现在持有已20多年,仍不急于要卖出,慢慢再看看吧。

从某个意义上来讲,A股市场是我的一个资金蓄水池,常年坚持的打新股使资金有用处并且获利不错,而我的股票卖出的时机是两个,首先是一只股票已经达到了理想得不能再理想的价位,个人觉得应该卖了,再就是房市投资上需要买房子作为一个资金的补充。

A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国内参与股市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是带着赌博的强烈意愿进入股市的,也正是这种赌博式的短期投资思路使一批又一批的投资人,一轮一轮的被割韭菜。所以个人的观点还是不要在A股上博弈,不要想在A股上赚钱,尽管我参与股市已有20多年并且获利菲浅,但这确实是这20多年我一直持有的观点,并且用这种观点劝阻家人和朋友。

近30年来的A股市场,没有成长性没有投资性,更没有人去培养,至于监管的缺陷乃至背后的黑幕就更不用去说了,所有参与A股市场的,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是抱着赚一笔的理念进入市场的。所以,从1992年A股市场建立经过15年,到2007年达到历史高点6214点,此后至今又一个15年要过去了,6214点仍然是它的历史高峰,这样的市场有价值吗?

至于我在A股市场上能够获利,那是一个偶然得不能再偶然的偶然事件,而且这种盈利必须要具备某些条件,比如投入的资金没有急用,比如绝不做买进卖出的短线,更为重要的是有条件长期持股,当然心态就更为重要了,也就是你不要指望在股市上能赚钱,不亏就不错了,也许你没有指望着在股市上能赚钱,说不定偶然的机会使你能够赚点,如果你进入时就想着的是赚钱,那么多半等待着你的就是亏损了。

还有想说一点的是,如果你真要想去炒股,那么券商呀股评师呀专家呀这一类的人员千万不能太信他们的话,甚至根本不能去相信。我曾在2012年受商务印书館龙门书局所约写了一套三册的《股市操练三部曲》:第一册“新手学炒股入门”,第二册“从零开始学看盘”,第三册“股票买卖技巧与实战操练”,洋洋晃晃数十万字,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种说教式的传授千万不能太信,书我都写出来了,但我很少买进卖出的炒股,像我这种“专家”的建言敢相信吗?当然我这套书的第三册中着重写到了炒股心态,也可以一看。

(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On 03/26/22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