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66)

第七篇 欢乐与成功同在,遗憾与教训同行 —— 我工作与生活中的“得失”

先来解读一下标题,这一段文字将要记忆我数十年人生履历中的“得失”,想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说到的得失应该是一种情感上的比较抽象的得失,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某个具体事物的具体的得失。正如标题所说的,想要记叙的更多的是在数十年人生努力和游戏中,能够为自己带来欢乐和喜悦的那些人与事,想要在记叙这些令人不能忘怀的给自己带来喜悦的人与事中,再度重温曾经有过的欢乐,当然也会记叙一些让自己取得特别好的经验与教训的憾事,也算重温曾经有过的遗憾。

先说几件在前边回忆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已经提到过的几件事,虽然好象是一种重复,但记叙的角度不同,这里主要是从情感上来谈谈内心可能有的欢悦与遗憾,当然因为已经记叙过过程了,所以在文字上可能尽量的精炼些。

第一件事是在1976年。我在金牛区商业局工作时,为老弟和妹子办的从乡下招工回城及在成都免下乡事宜。那件事从办理的过程看,始终是在一种焦灼、期望、等待甚至不安中走过来的,但结果最终却使人十分欣慰,从当年的大环境看,让人欣慰之余还有一种沾沾自喜,其实是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欢悦。欢悦半是来自老弟和妹子事实上的良好结果,半是对自已游渔般的操作能力和手段的自我欣赏。当年我虽说是金牛区商业局的干部,但无一官半职,严格的说是没有职权的,但我却利用自己那种“什么也管不了但什么也能管”的奇特身份,办成功了当年一个普通家庭难得无法想象的“大事”。

这应该是我用自己的胆识与灵敏,在困难和障碍重重中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件事。当我得知四川省食品公司为办这个流动冷库有100多个招工名额时,立刻意识到把兄弟招工回成都机会来了,胆识和焦灼带来的压力让我很快的成为四川省食品公司流动冷库买地的核心人物,这个“核心”不是官封的,而是在工作进程中各方自觉认同并且依赖的,在一次次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中,我都能并且是主动出面去承担去协调去促使问题解决,当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时候,确实是值得自己高兴和欢悦吗的,除了事情的直接结果是兄弟招工回城和妹妹免下农村外,高兴和欢悦更多的是来自对我自身能力的肯定。.

第二件事是我在蒲江当知青时结识了公社的党委书记,凭着交流交谈能力与他成为朋友,这位朋友以他的权力直接把我招工回成都,而当时从我到蒲江县大塘公社插队当知青算起,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年时间。从1970年初下乡蒲江县大唐公社,到1971年初招工到成都市金牛区供销社,一年之中结识公社党委书记,侃侃而谈聊为朋友至交,这位书记把我招工送回成都的手法在当时确有点“冒天下之大不大韪”,但他“为”了,为得如此潇洒如此坦然,足以见我这个小辈朋友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这件事情在感悟感恩这位朋友之余,对自己的交流能力还是有沾沾自喜的高兴和愉悦的。

第三件事要说到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为。文化大革命初期,以个人的悟性很快地被卷了进去,执笔撰写了成都七中第一份引出波澜的大字报,面对面的与市委宣传部肖菊仁部长对阵要求撤消工作组,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炮轰西南局火烧省市委”,成为当年最有资格的老造反派。撇开这些事情的政治错误,仅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在当年还是可圈可点的,20岁的小青年能如此敢想敢为,也是值得欣喜的。更值得个人欣慰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进程中,我能从客观事件中窥视到事物的本质,醒悟到那场大革命不过是一场游戏,因而能迅速的抽身而出,从资格的老造反派成了逍遥派,为后来年代的生涯避免很多人生麻烦打下了基础。这些个人的悟性思维与胆识,还是值得自己高兴和欢悦的。

第四件是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财经学院即后来的西南财经大学后,在教学科研上的一番作为。其实这也与大学毕业分配有关,当年就是避开了很多麻烦,选择到了这所财经院校,以自己数学专业的基础,展开了定量研究经济管理的教学科研,应当是一种以己之长补己之短的最好努力。使人感到欣慰和愉悦的,不仅是教学科研的成果为自己在西南财经大学的发展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而这种选择和努力应是一种审势度力吧。

第五件事是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所选择的创造财富方法,不是传统的贸易和生产,而是一种经营和投资的行为。这其实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但确是根据我个人特点能更好发挥个人优势的最好方法,当然高风险伴随着高利润也是一种是诱惑,但我选择了,并且十分得体和成功的操作了,取得了该有的所得。这里使人高兴与愉悦的,除了实际的财务收入外,更多的是那游刃于金融机构、企业及各类人物之间的一种悟性,一种敏锐,而更多的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上的。

第六件事是进入2000年后,我在西南财经大学主持开设《科学技术史》与《大学物理》两门通适教育课程。应当说那个时候。我已接近退休年龄,方方面面不说是功成名就,至少也是小有斩获吧,功利驱使似乎不用去承担这种新课程。恰恰相反是在学校众多理工科专业教师都不愿承担这种文科院校的理工科通识课程的时候,我饶有兴趣的承担了。首先应该是天性所至,历来我就喜欢做挑战性强的事情,特别是难度较大我自己不熟悉的事,这两门课程特别是《科学技术史》就是如此。其次是喜欢新东西新事物,一件陌生的事情摆在面前,我对它的兴趣往往要大大超过对旧东西旧事物的兴趣,骨子深处我认为老旧事物做起来虽顺手但吸引力不大。

这两门课程的开设,特别是《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程,讲授之后于我个人的视野的开拓,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长是很有补益。一是哲学的思维,现代科学技术就是在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们开始,到近代笛卡尔罗素们的一批哲学先哲们哲学思维中开创的发展的。二是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了解和比较,对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搏的追踪,拓宽了眼界,对世界和历史更加了解,有了更深的感悟。所以回过头来看,退休前选择在西南财经大学所讲授的这两门课程,应当是一种慧眼识珠般的欣慰和惊喜吧。

第七件事是在接手四川天一学院十分棘手的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乱和胸有成竹。应当说当时面临的局面还是很严重的,教职工队伍在一天天加快崩溃,如不及时以一种力挽狂涛的手段去治理,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在最终解决的过程中,其实表现出了一种个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在错综复杂混乱的局面中,理出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对症迎刃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识人和用人的魄力。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初答应接手那个摊子时,自信心就是满满的,丝毫没有万一做不好的感觉和耽心,这大概是一种自我的天赋素质吧。

第八件事是策划和执行四川天一学院从金堂向绵竹校区的整体搬迁,可以说这件事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了它的所有的背景,以及这件事非我们才能全面完成的状况。事情的决定和策划表现出我对自己特别是对自己团队的高度信任,这种信任更多的表现在团队的执行能力上。我们很成功的完成了预料中的所有工作,众人相互默契的配合融为一个整体,使得事情完成的结果是相当的理想,这应当是为我和我的团队最后离开四川天一学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我自己也认识到所具有的那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最大特点是去完成常人认为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事情,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是自得和欣喜的。

第九件事是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用几个月的时间,把它的“香港项目”推动到一个更高的崭新的层面。当时的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香港项目”急需的是社会的认同,主要是各级政府机构和媒体的认同。而在短期内能打开这个局面,就个人来讲是得力于自已对政府机关和媒体的了解,当然多年来所积累下来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的经验,对把事情做到甚至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程度也是基本保障。对这个“香港项目”应该如何与高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及它应该进行到何种程度才适度,也是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观察能够洞悉到本质的一种习惯表现吧,游刃有余的做事使人欣慰和平静淡然。

第十件事是在约定的一年到期后选择离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这在当时也许是一个悖论:我很清楚也许我能更好的帮朋友建立起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最好的最优秀的管理架构,我很明白这个管理架构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但向朋友说明了这个状况,就意味着我必须面对各方面的阻力去把这个事情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很多麻烦。于是我选择了撤退,这应该是进入真正的退休休息前的一种最明智的最合适的也是最理想的完美选择吧。

好了,前面文字中曾经详细叙述过的这十件事情就说到此,他们具体的内容在前面的文字中有很详细的描述。后边想要说到的也许是小事趣事,但这些事确确实实是给我个人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Total Page Visits: 850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