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90)

(续) 第九篇 充实自知自信自明 —— 我的人生追求

把自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是因为几十年的经历中使我感悟到,只有因为自信,才能努力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善始善终。我自己所执着的自信,不是通常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信心,而是那种建立对自己自知基础上的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的自信,是一种既知晓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怎样做,更知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把握做好这件事的自信。

这种自信精神指导着我去不去做一件事,或者把一件事做得有多深?直截了当的说就是做自己有把握,至少是比较有把握的事。前面的回忆文字中曾说到我与台湾歌星高凌风的一段交往,与他交往的那半年左右,正好可以说明我说的这种自信是如何指导着我去努力的正确的做好一件事情的。

这位艺名叫高凌风的台湾歌星,与我是同龄人,其父辈是四川成都人,所以他对成都特别有感情,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尽力帮他做点事的原因之一。高凌风上世纪92年来成都时,已经40多岁了,他不像有些港台歌星,人过中年仍然持续的发红,这也许是鼎盛时期在台湾太红了吧,所以他来成都主要还是想寻找在国内发展的机会。因为当时台湾和大陆刚开放不久,所以他在成都还是很小心翼翼的。最初不晓得是通过什么途径,结识了政府台办一位工作人员,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和这位工作人员已经混的很熟。

我很快发现其间的味道有些不对,那位工作人员除了披着一张公务员的皮之外,其实就是街头上的一个混混,他除了极为夸张的向高凌风介绍国内的情况外,更多的时候几乎是每天晚上都会邀约一批同样也是街头混混的狐朋狗友,让高凌风去各种娱乐餐饮地方办招待。当然这也是当时那种一般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常态,本来不足为奇,但他的做法确实有些太过分了,激起了我想帮帮这位台湾同龄人的心思。

其实高凌风也看到了这一点,但他在认识我之前也只有依赖于他,加之他是台办的公务员,高凌风多少还有一些谨慎心畏惧心。高凌风到成都来主要是当年他陪陈彼得到成都搞过一次演唱会,特别高的人气特别好的效果使他悟到了成都的文艺商机,他主要是想模仿当年他在台北红极一时的顶峰时刻的情况,在成都寻求一个能为他个人拥有的常态式的开个人演唱会专有舞台。

这个是当年还是很难办的,因为当年改革开放开始不久,对文化艺术领域内的外资引入还没有开放,高凌风就是要在成都办个演唱会,还需要文化部的批复,更不用说拥有自己的专用舞台了。这个情况那位台办的工作人员是清楚的,但他就是忽悠高凌凤,把事情吹得天花乱坠,好像他就能包打天下似的。我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都应该帮帮他,让他从这种迷误中抽身。

怎样帮他呢?直接了当的说明真相,效果不会很好,太直白会使高凌风产生疑惑,也会使那位混混很难堪。基于对自己各方面的自信,我决定陪着高凌风按那位混混的指引先走走,让高凌风随着时间的过去逐步地有所认识,我代表高凌风向那位工作人员建议去拜访一下四川省文化厅和成都市文化局,因为高凌风在台湾还是有相当的影响,所以这些机关部门听到高凌风要来拜访,都派出了相当级别的官员接待。在交流中,我提示高凌风直接向这些官员表达自己的诉求,因为这种诉求在当年几乎是不可能办成的,所以这些有相当级别的官员。在很欢迎高凌风造访的前提下,也如实向他说明了国家当前的政策是文艺领域中还暂不能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

在听到这些更高层次的官员所介绍的国内情况后,高凌风明白了自己相当长的时间内被那位混吃混喝的工作人员忽悠了,也体会到我才是肯真正帮助他的朋友,他逐渐和那位混混疏远,开始与我商量他如何在内地发展的事宜。我能够这样做,其实是基于对自我的自信,这种自信一是对国家在文艺领域内各种宏观政策的了解,二是对事态本身会如何发展有一个基本正确的估计。

后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帮助和支持高凌凤选择了一条他在内地发展比较合适的方式,那就是参加到当时方兴未艾的电视台引进港台歌星做节目的行列。当然比这种方式更好的是在内地巡回开演唱会,但这种演唱会需要当时还不太多的国内演唱公司做全程策划与运行,当年要到内地来开演唱会的港台歌星太多,高凌风80年代在台湾人气很旺,但进入9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愿意为他做风险投资的演唱公司已经很难寻到,参加电视台做各种节目是他比较好的选择。

还有一件让我的自信发挥到极致的事件是我在天一学院做院长时,在2014年8月把在金堂的1万多学生整体搬迁到绵竹校区的事,这件事的工作情况我在前边我的工作生涯回忆中有详细描述,我这里主要是说说自信在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方面面既包括工作本身,更包括接受工作前的谈判。

这项工作本身难度是极其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我敢于接受这项工作并把它圆满完成,依靠的基础就是自信。首先是对自我的自信,我相信自己能够运筹策划出一个完美的一定能成功的工作方案,更相信我能够动员和组织我一手组建起来的天一学院工作团队,按照我的工作方案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再就是对我的工作团队的自信,我充分相信这个工作团队一定会把我所计划的整体搬迁工作方案执行得比我的方案更完美更成功。

正是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项工作。但其实我的自信更发挥作用的,是在接受这项工作任务之前与投资方的谈判。因为我决定接受这项工作,是有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地,那就是实现对天一学院行政人员工资调整的突破。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的自信在这个时候充分发挥了作用,我采取了先退后进的谈判策略:一开始我很坚决的推脱这个事情,让投资方的高层在他们的高管中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承担这项工作。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加深投资方高层对这项工作艰难性的认识,以便我在最后接受工作时提出我要调整行政人员的条件。

我敢于这样做,是因为有这样几点自信:首先,以我对举办方那批高管的了解,他们是既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来组织这项工作的,让事情在他们那里去走一圈,看到众多平时夸夸其谈的高管们没有一个人敢出头,投资方高层当然明白了事情的艰难。其次,我十分明白投资方对这件事情的志在必得,这是投资方当时不得不作的事,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他们都要完成这个事。最后就是我上面已经说到的对我自己和我的工作团队的自信,我和我的团队。是有胆魄有能力圆满完成这份工作的。

事情果然在我的预料之中,投资方高层在转了一大圈之后,最后无可奈何的又回到我这里,因为他的所有高管们,不管是出自什么心态,是恶意的想把这个难事推给我也好,还是对我和我的工作团队善意的客观评价也好,最终都明确表示,这么大的一个事情,只有依靠许院长和他的工作团队才有可能完成。当然,事已至此,当我顺势地提出我接受这项工作的条件的时候,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我一直很执着的认为,我所坚持的这种自信,它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事实上在几十年的人生生涯中,我所依赖的自信所涉及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对所面临的客观事物作了深入了解客观分析后所形成和产生的。我把自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之一,其实就是想坚持,当我们尝试着想要去做它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它做全面认识,只有有了这种全面认识,你才会产生一种自信,去决定是否要去做它,以及当你已经决定要做它的时候,你该怎样做。

(未完待续)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On 05/06/22 @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