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十四篇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我的“城南纪事”
接下来要记叙的这件事是个人认为是我这一辈子中所完成的最负重最艰难的一件事,它几乎耗尽了我的心血赌上了我的所有,尽管它的过程和结果使人欣慰,也不乏有人世间完成一桩大事的乐趣,但事情的本身以及产生的原因无疑是一场悲剧,展示了那一时代中国底层百姓的烦恼和无奈。这件事我在前边的回忆录中曾多次提到,它的有很多坡坎的过程我在回忆录《我的工作生涯》有过详细的记叙,我之所以屡屡提到它是因为它留给我的东西太深刻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那个时代底层百姓的悲苦,有我自己奋不顾身对一切不管不顾的担当和负责,有在近似波澜的过程中自我魄力和睿智的展示,更有在事情完成之后虽然堵掉一切但确实发自内心的欣慰。
这件事就是在十年浩劫的最后一年中,我以一己之力把在什邡农村呆了五年的兄弟调回成都工作,又为一直赖在城中不敢下农村的妹子办了免下的手续。生活在今天的青年人是无法想象当年这两桩事情的严峻性的,这是一个时代落下的悲剧,我的兄弟1971年在初中毕业了,按照领袖的指示他应该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当年曾经有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支边的名额,我兄弟申请了但因为父亲政审不过关没有去成,于是他按照分配去了什邡县马井公社插队落户当了知识青年,也是因为父亲的问题他在乡下一呆就是五年,五年中招工回城的知识青年一批又一批,但他就是无人问津回城无望。因为他一旦下乡就断了回城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妹子1973年高中毕业后也不敢蹈二哥下乡之复轭,赖在城中成了当时社会上称为的“赖青”,时时要遭至各方面机构和人员催促下乡的动员。
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那一批全国有千万之众的“老三届”,从1969年按照领袖的指示上山下乡,多年了也回城了一些人参加工作,但更多的仍然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1971年起每年都有很多的学生从初高中毕业,当年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根本无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的,又只能一批一批的先下到农村当知青,等待机会和运气被调回城工作,当年我在蒲江县大唐公社碰到的第一位贵人郑书记以他的方法把我一手送回了城参加工作,又恰好那是1969年开启下乡之后的第一次招工,没有进行所谓的政审,所以贵人加运气我侥幸的回城了,否则后来的情况会是怎样不敢回想。我们这代人的父辈在建国第一个十年里没有计划生育都是多子女,所以进入70年代之后城市中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在农村的知识青年等待招工回城,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赖在城中没有下乡的毕业学生被各方面主要是街道上动员催促下乡,每个家庭都有子女在农村,他们都在等待机会看什么时候能招工回城和家人团聚,家族的孩子回城了吗成了当年城镇家庭日常生活中最让人牵挂和揪心的问题。
除了比较正规的招工渠道外,那年头走后门之风已逐渐兴起,稍有办法的家庭要么是借助权力要么是利用经济,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取得招工指标把子女召回城工作。我从兄弟下乡之日开始便一直认为想办法把他招工回城是我这个家中老大的责任,也一直在创造条件寻找机会,但一晃五年多过去了,兄弟仍然待在什邡农村回不了城,妹子因此也更不敢下乡而死皮赖脸的赖在城中,我一直在等待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在金牛区商业局的那种让几乎所有人都满意的工作,就是为了创造条件等待机会来临时有所作为,这个机会在1976年春节后来临了。
1976年商业部决定在四川要建一个流动冷库,在每年的夏季阿坝州水草茂盛牛羊生长肥壮时就地宰杀运到内地,当时主要的流向是去北京保障北京市场的供应。夏季宰杀牛羊为防止腐烂需要现场冷冻运输,所以要建一支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冷冻车冷藏车队,冷冻车在七、八、九夏季的几个月中停在阿垻州现场宰杀牛羊急冻,冷藏车负责把冻好的牛羊肉转运至成都,这就需要在成都建一个固定的大型冻库储藏运来的牛羊肉,从交通方便讲固定的大型冻库最好建在成都市西边,既方便从更西边的阿坝州运输牛羊肉,也方便在当时的火车西货站向北京运送。商业部把这个由冷冻冷藏车队和冻库组成的项目称为《流动冷库》,要求项目在1976年夏季前建成投入使用,除了由商业部负责拨款之外,四川省劳动厅还为这个项目安排了专项的人力指标,在全川的知识青年中招工100余人,商业部和四川省劳动厅把《流动冷库》交给了四川省食品公司执行。
因为时间很紧急,四川省食品公司在春节后全面展开了工作,首先是要选定在成都西边建设大型固定冷库的地址,因为像冷冻车冷藏车之类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下达项目的商业部不管是资金还是汽车都会一竿子负责到底,需要地方上做的是这个大型固定冷库的建设。很快四川省食品公司将目光锁在了成都西边苏坡桥附近的一个叫“任家碾”地方,这个地方当年归属成都市金牛区商业局。这块地是什么时候归属金牛区商业局的应该是比较久了,二十多亩的土地上除了有一栋像四合院一样的平房建筑外,其余的都是种着竹子的长势茂密的林盘,临从都江堰流过来的清水河,每到春夏包括早秋,林盘中都有很多竹笋破地而出,这时商业局的干部们会到这里参加劳动一天,除了收拾林盘之外主要是采摘鲜笋大家大快㭆颐一把,而这种活动都是由商业局办公室负责组织的,我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采办猪肉和酒。这块地的一小部分大约有5亩左右曾在两年前被四川省水文总站买走,四川省水文总站用靠近清水河的一个位置建设了成都西边很重要的水文观察站,比较巧的是水文总站买走这五亩土地时的很多手续都是由我经手办理的。
春节过后一上班四川省食品公司便与金牛区商业局接冾这块土地的转让事宜,事情自然会归口到金牛区商业局办公室衔接,那年办公室主任下乡去参加区上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了,所以最早得到消息的是我这个没有任何职务的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当我在接待四川省食品公司人员时,在闲谈中知道了为建这个流动冷库四川省食品公司有100多个全川的招收知识青年的招工指标,省食品公司系统的员工现在农村当知情的子女这次都可以招回来,全部满足了本系统职工需求之后还有相当数额的可以招系统外职工子女,他们在交流中表示如果我们需要招知识青年的招工指标他们也可以提供,这时我立刻醒悟和意识到也许把兄弟从什邡召回成都的机会来了,因为这种招工指标不是普招,点招的招工指标直接到公社,不会太在意什么政治审查,所以我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四川省食品公司的干部还希望先与金牛区商业局办公室主任交流,我告诉他们我们这种基层商业局机构不大,办公室只有三名工作人员,除了一位管内勤的老大姐外,其他事务都是我和办公室主任在负责,因为我们属于金牛区常年有参加区上党的基本路线工作队工作任务,去年是我参加了胜利公社的基本路线工作队,今年轮到了办公室主任去了,言下之意办公室就只有我一个人处理日常事务了。但很快的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他们发现也许加强和我的沟通对事情的促进更好些,因为当年金牛区商业局的干部多数文化程度都不高并且家都在农村,各种习惯包括洽谈都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样让比较高层的四川省食品公司的干部们逐渐觉得与我沟通交流更通畅些方便些,特别在事情促进的过程中前前后后出现了好几次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异常很无能为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居然都是由我这个没有任何职务的一般干部在处理解决,便逐渐明白了并最终确定了要更加密切的联系我推动工作的进行。
因为四川省食品公司同金牛区供销社也是商业局还是隔着相当的层级,所以无论是思维上还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还是有着相当的差异。比如他们把向金牛区领导汇报这个事情看得很急很重,他们不明白在金牛区这个“块块”上各种各样的工作比他们四川省食品公司这个“条条”上的机关事情多得多,这种转让一块土地的事情在当年很难让区领导们去重视,所以当我组织他们与商业局领导见面后,他们首先提出的就是向区领导汇报,局长们给他们的回复是会尽快尽力的去做,但什么时候会有消息和结果不敢确定。向区领导汇报的事情他们很急,频繁的向我了解什么时候会有消息和结果,我知道局长们不会为这个事情急着去打搅区委领导,局长们也要等待能向区领导汇报的机会,于是在他们很焦急的情况下给他们支了一个招,告诉他们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人脉关系比如成都市委财贸部给金牛区分管财贸的书记说一下就行了,这不是一个很大的事,另一方面告诉他们我这个一般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向区委财贸部和管财贸的书记汇报,因为我这个一般干部的身份找到向这些领导汇报的机会也许会更多些也更方便些。当然这个如何向金牛区领导汇报的问题解决之后,省食品公司的干部就更加看重与我的联系了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21)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70)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七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六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五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四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三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二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一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九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七篇)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 01/28/25
- 欧州旅游:中东欧(三) - 01/27/25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 01/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