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十四篇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我的“城南纪事”
使人迷茫和失望的十年动乱终于过去,国家的发展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而我个人更是在绝望中有了新的生机,1978年在经历了两次高考后我迈进了成都工学院的大门,这所大学当年在成都七中读高中时被我的老师譽为“不好生读书,就去考对门子的学校”,作为当年成都七中高材生的我,是在31岁时才历经磨难迈进了它的大门,对如此得来的大学梦当然是十分珍惜。大学中的学习生活应该是按部就班的,对我来讲唯一的特点是我在读书期间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他们伴随着我读完了学习高等数学的大学。
大学的学习生活虽然是按部就班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但在平静和平淡之中也不乏有不少趣事可以记叙,先说一件当年成都工学院,也就是后来的成都科技大学在我们入学不久后举办的一次数学竞赛吧,我参加这场竞赛的过程和结果再一次说明成都七中充满自由的学习风气对一个人的发展以及他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为1978级大学生的高考是在当年的7月份,时间的紧迫使得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接近国庆,进入大学不久学校组织了一场数学竞赛,因为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才一个多月,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是以初等数学为主的,除了有一个题目是高等数学内容做一个象征性外,其他的都是初等数学的内容。竞赛以班级进行报名,每个班可以选拔5位同学参加竞赛,以5位同学竞赛试卷的成绩总分进行班级排名,而这5名同学同时又以个人身份参赛,依每个人的竞赛成绩进行个人排名。
因为我们班是数学师资班,自然对竞赛的呼声很高,好像不取得点名次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所以班上选拔这5位同学很慎重,刚开始确定的参赛五人中没有我,出于很多原因我也没有报名,都是到了临近竞赛的那个星期,一个偶然原因让我参加了竞赛,竞赛的最后结果让班上同学大呼侥幸,因为我们班的总成绩虽然名列全校第一取得了冠军,但总成绩中的比重主要是我的竞赛分数,其他几位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竞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如果没有我这个竞赛的满分成绩去凑数,我们班的总分成绩就要名落孙山了,这对于我们一个专攻数学的数学师资班来讲还是比较难堪的,所以当时班上就有同学惊叹幸好老许去参加了。
数学竞赛是在12月初的一个周末进行的,那天天很冷,我揣着两个打点滴用的灌满开水的吊水瓶急匆匆的从家中奔赴学校,进入考场的时候竞赛几乎马上就要开始了。竞赛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先整体浏览了一下,感觉试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几乎涉猎了初等数学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当然也包括代数与三角的各个领域,浏览中虽然感觉到题目难度比较大分量也比较重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这个感觉在我答题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分量比较大的题目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完成所有题目的时间大概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中我都是在紧张的完成题目,沉静思考的时间几乎没有,所以在荅完试卷后我环顾了一下左右,发现考场中的同学们多数都在停笔思考,由此也可以见得题目的难度,我大概用了半个小时把答题仔细的审核检查了一遍,按照我当年在成都七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这个检查不是逐题去看已完成的题目是否正确,而是几乎是重新做了一遍,重做的时候能用其他解法的尽量用其他解法,以核对答卷是否正确。竞赛进行到两个多小时大约还余有20多分钟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份答卷对我自己来讲已经尽力了并且也相对比较有把握,于是就交卷了。
当然后来竞赛成绩公布了之后,无论是全校参加竞赛同学们的整体状况还是我个人的状况都很令人惊诧。因为竞赛题目的难度较大,参加竞赛的数百名同学中,成绩在60分及格线以上的只有两位同学,其他的同学都没有达到60分,而这两位竞赛成绩及格的同学,一位是力学师资班的同学,他的竞赛成绩是70多分,而另一位就是我,我的竞赛成绩是满分100分。竞赛成绩公布之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首先是学校校报,在征得各方面同意后《成都工学院》校报全文刊登了我的数学竞赛试题答卷,并约请我写了一篇主要是对每题目进行浅释的文章在校报上登出,因为竞赛的题目和答题较多,这一期的校报。全部都是我的这些内容,校报还专门写了一个编者按,在强调了我是满分成绩完成数学竞赛试卷试题后,特别抒发了一下对当代77、78级同学寄予厚望的情感。
引起关注的除了有同学们外还有学校的老师们,特别是数学系的老师们,因为这场数学竞赛是他们组织的,试题也是由他们命的,现在居然有学生做出了满分的答卷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从某个狭小的意义上来讲甚至有点尴尬。好在同学们整体答卷的状况还是说明他们的命题还是合适和得体的,数百名学生中只有两位及格,说明试题的难度还是偏高的,当时数学系的老师们在私下说,如果命题再难一点局面就会很糟糕不太好看了。当然,这次数学竞赛中毕竟我们数学师资班取得了全校班级排名冠军,而我这个数学系的学生也是个人排名第一,这个结果多少还是令他们感到比较欣慰,毕竟他们的弟子们成绩不错,良师出高徒嘛。
竞赛过后回过头来看,我最有感悟的还是我的初等教育母校成都七中那种特殊的培养人才理念和方法,我在前边的回忆录中曾经很明确的说到,成都七中教育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自由,这是我当年在成都七中受教时最大的体会与感悟。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则关于成都七中2022年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全国竞赛,以人获得金牌总数28枚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国中学第二,个人认为有众多学子取得顶尖的优异成绩,他应该也是与其中开放自由的学习风气有关,我个人有当年那场数学竞赛中的满分成绩,本质上也得益于成都七中多年来所特有的自由的学习氛围与特点。事实上,不仅是学生读书学习,任何能够做出优异成绩的人才,只会在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才能产生,人性的解放可以使每一个人创造出会使自己都感到惊异的成绩。
接下来要记叙的一件事是在成都科技大学读书的几年中,我们数理力学系在学校一年一度的壁报展示的工作情况和成就,当年成都科技大学在每年的五四前后,都有一个由各个系所办的大型壁报展示活动,展示的地点是当年行政楼对面的一排学校围墙,那是同学们由学生宿舍到教室上课时的必由之路。我们数学物理力学三个系所办的壁报,历年来都是最受同学们关注的,也得到不少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每当各系的壁报集中贴出时,驻足在我们系壁报前面观赏阅读的老师和同学们最多,大家都为我们系的壁报有着耐读的观赏性可读性点赞。
当年的壁报主要的编辑制作人员有我们班的王赤物理班的洪时明与我,以及还有一位被我们譽为数学班诗人的与我是同龄人的杨兄,他虽然不参加具体的编辑制作工作,但却是我们每期壁报头版长诗的作者。我们系的壁报引起师生关注与好评的轷点有三个,首先是版面整体风格,我们系的壁报每期都有一个整体版面的设计,无论是图面内容还是色调都十分引人注目,无论远近一眼望去都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特别是整体色调,因为在壁报上还要书写内容,所以都是采用的绿兰浅色做背景,这种冷调的色彩在五四前后夏季到来的时候,会给观众和读者一种美好的感受,让人诗情画意般的走进我们的壁报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再就是内容的安排,我们系的壁报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特点,这是壁报能够吸引住大家驻足观览的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每期都有一篇抒情长诗,都是由我们班的那位诗人原创,我虽不懂诗更对“诗言志”少有感悟,但我每每读到我那位同龄人的大作时,气势磅礴的诗文常把我引入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说起杨兄的诗作,几乎每年壁报制作前都有焦急等穚的状况出现,因为壁报的内容是以我为主在编辑,所以每到这个时刻最为着急的就是我,但往往此时那位杨兄却好像巍然不动很沉得出气,当然后来我也逐渐懂得诗的创作是要灵感的,因为有好几次都是在临近壁报该贴出去的日子时,他的大作才一鸣惊人的送给我们,他的同寝室的小学弟们告诉我们,这是老大哥刚才才一气呵成的。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21)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70)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七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六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五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四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三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二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一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九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七篇)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 01/28/25
- 欧州旅游:中东欧(三) - 01/27/25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 01/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