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30)

(续)第十四篇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我的“城南纪事”

接下来当然是购房了,应该说那次离婚操作所购买的房子都极有价值,一套是我们现在住着的位于青羊新城的住宅,当年它是现在很繁华的青羊新城刚开发时为数不多的几个楼盘之一,虽然成都市当年房价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但因为是新区开发价格还相当的好性价比较高。要在这里买一套房是我早就确定了的,因为我们的女儿这时在这个新区中的树德中学光华校区读高中,我们很早就去对这个楼盘进行了了解,甚至确定了想买哪一个单元的哪一套房,这是因为我们在那个楼盘附近闲逛时,发现青羊新区虽然当时刚进行开发,但在这个楼盘的钭对门却已经建成了一个小公园绿化做得很好,我们中意的那套房间正好可以看到小公园的全景。因为当年房价要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加之按惯有的越调控越涨,性价比比较好使要买这个楼盘的人很多,形成了要按照在售楼部登记的顺序选房的局面,虽然我们在售楼部登记的顺序还是比较前边,能买到房是肯定的但能不能买到我们中意的那一套就很难说了。好在我们当时就住在那附近因此经常去售楼部闲逛,与负责我们购房的一位售楼部小姐小王姑娘混得很熟,她十分清楚我们想买哪一套房,选房那一天如果按正常的顺序,我们极有可能选不到中意的那套房,但在小王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还是买到了那套房,那套房的位置现在住着从各方面来讲都觉得很舒适满意。

在城中心人民公园附近买的那两套房就有点戏剧性了,那个楼盘是建在金河宾馆的对面,两个楼盘隔蜀都大道相望,因为位置在少城区域,规划上少城区域能建的楼盘都不高,比较奇怪的是恰恰这个楼盘有30多层在那个片区很显眼。一天下午我正好开车进城,沿着蜀都大道远远的就看见这栋已经短水的高楼从顶上挂了一副特别大的广告,特别大的字写着明日开盘起价每平方6900,市中区的房子有这个价格是很惊艳的,所以我干脆开着车拐进了楼盘的售楼部,问了一下情况说是确实是明天早上9:00开盘,排班一个人可以选一套房,于是就决定在这里买吧。

第二天早上我去得比较早,去的时候人还不多前面排了十多二十个人吧,于是我和前来帮我的兄弟也就排进了购房队列。9:00钟开盘了,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轮到我们进场了,我们进场后也很快的就选定了两套房,一套房前面已经说过是用我母亲的购房资格买的,还有一套房就是用我的购房资格买的,因为按当年的政策无房户可以购两套住宅,我的购房资格正好买了这套房和青羊新区那套房。这套房当年买的价格确实和它的广告一样,大概是7000多一点一个平方,买的两套房面积都是将近80个平方,一套房总价大约55万人民币。买房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后来房子交付使用了大家才发现这是一个学区房,紧邻在它旁边的胜利西路小学已经是当年青羊区屈指可数的重点名小学之一,因为是学区房后来价格就不断飞涨,前两年最高时曾经冲到4万一平方左右,这个情节既偶然也富有戏剧性。

看起来似乎买了两处比较好的房,性价比不错后来房子升值也很可观,但其实当年的购房经历说明我夫人的眼光比我更好。当年已经取得我的两套购房资格后,我们曾经看了很多房子,当然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西门再就是南门。当年南门的大源新川板块都是刚开始开发,我们也用了很多时间在那一片看房,也看中了不少中意的楼盘。夫人的意见是主张在南门买的,但我却倾向于西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尽管我们看中的房子价格相差都不大,但以我的观念来看,老觉得大源新川距离中心城区太远,加之女儿当年也在西边树德中学读书,所以最终还是把房子买在了西门。但从后来成都房价的增长趋势来看南门的房子升值潜力更大,所以我说夫人的眼光比我更强些,这可能和我们两人各自的圈子有关,传统的说法是南富西贵,我在体制内的西南财经大学工作多年,所以总觉得住在西门应是首选,而夫人多年在外企工作,她圈子中的朋友们都看好南门,现在看来当初如果在南门买房升值的潜力更大更高。

这一轮买房是以我们“离婚”作为平台的,所以购房完成之后我们很快又到婚姻登记处办理复婚手读,程序当然就更简便了,再次缴纳了9元钱的工本费后我们又成了合法夫妻,算了一下为了购房所进行的这些离婚复婚操作总的费用19元,当然房产证的工本费在外。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了解到我们这个操作的友人都是比较惊讶的,其实在我看来这很平常,自由嘛应包括了所有方面,我应该是在自由之心的驱使下十分自然的做了这个事,友人们关心这种操作会不会有些意外变故,至少在我的思维概念中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当然这牵涉到一个我们夫妻基本操行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我们的相互基础是十分的坚实的。

这一个十年中第二个购房高潮我感觉上很早就对限购有所警惕和防范,所购买的房屋都是在限购前抓紧购入的。在那段时间中我经历了两次房屋的拆迁收到了两笔不菲的拆迁款,加之当年在股市上打新股的逾百万的收入,所以比较早的就在考虑购房之事。当年我所工作的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老板当然也是朋友是特别推荐我去香港购房的,他也确实在我去香港时推荐了具体楼盘让我去看,香港的房子当然很不错,但性价比与我的实际需求很不匹配,我手中握有的那些现金在香港只能买到一套40来平方的房子,当然香港的房子是套内面积没有公摊,40多个平方也是一套二。我最终没有在香港购房,而是赶在限购前在国内分别购入了桓大开发的四套精装房和绿地开发的三套清水房以及保利的一套精装房。

这里说到了一个房屋拆迁的事,在这一个十年中我一共经历了三次拆迁,有两次是我自己的房子,另有一次是母亲的住房,现在事后回想起来也是很有趣的。在具体的记叙拆迁故事之前先说一下我所认识到和体会到的拆迁架构,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介质,它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行的双轨制特点。因为自从土地开始拍卖之后,应该说拆迁的主体就是政府了,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因为拆迁的资金以及拆迁出来之后土地的管理使用都是政府的相关机构在运作。但另一方面拆迁的执行机构或者说是操作机构,无论从机构与人员组成还是它的具体操作手法确实很市场化的,包括最关键的拆迁赔偿金额的讨价还价,这就使任何一个具体的拆迁标的物无论是从拆迁的过程和结果,还是从拆迁和被拆迁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对峙都表现得十分微妙当然也就有趣了。

第一次遭遇的拆迁是我母亲所居住的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单位分配安排给她的家庭住房,由于很特殊的原因这个房子没有产权证明,不仅我母亲没有,就是当年管理分配房子的国营企业单位也没有,这种情况在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仅很多单位都存在甚至比较普遍,所以在具体的拆迁政策上,政府或者说相关的拆迁执行单位对产权证明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有各方面的资料证明你在政策规定的时间内是实际居住这个房子,你就是能够享受到拆迁赔偿的被拆迁人,这些资料包括拆迁方能够很轻松调查了解到的户籍登记情况以及房子居住现状和向地方上比如居委会的调查。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拆迁方是把一切基础情况弄清楚明白之后,确定了你是被拆迁人才通知你进行拆迁沟通交流的,进而进行具体的拆迁磋商。

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通知去拆迁办公室所在地交流沟通拆迁事宜的,拆迁时我母亲已80多岁所以是由我和兄弟两个人代表她去的。见面寒暄认识后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对方的身份听起来就是政府,是代表政府这个项目的拆迁办与我们沟通交流,并且表现得也很坦诚直率,他们拿出一张写有各种数据的纸,显然是有备而来按照拆迁政策算好了我母亮应该得到的拆迁赔偿款,然后一笔一笔的解读给我们听,表现得很阳光透明,金额也不少有60多万,我兄弟听了显然很高兴很满意有点喜形于色,后来出门后就按奈不住给我说大哥可以哦可以,我其实当时也是相对比较满意至少不是不满意的,但一直以需要向老母亲汇报交流为由不露声色,因为我需要进一步的判断实际情况和可能有的发展趋势,需要时间对各种情况特别是一起需要拆迁的邻居们的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

了解邻居们的情况是我兄弟的长处,他很快就给我反馈过来邻居们各家各户的拆迁情况包括拆迁补偿相互之间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的情况,这使我觉得拆迁这个事水很深,于是确定了我们不着急慢慢走走看看逐步提出补偿条件的态度。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1 2 3 4 5 18 19 20 21
Total Page Visits: 658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