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十四篇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我的“城南纪事”
在确定接手担任四川天一学院院长时,我其实已经在天一学院从事行政工作将近三个月了,先是2012年4月1号担任了占在校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的经济管理系系主任,一个月后的5月1号又兼任了房地产系系主任,再有一个月之后的6月1号担任了管教学的副院长并兼任商务系系主任。所以这个时候天一学院的状态如何该怎样往下走。我心里是很清醒明白的,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系一级的干部问题,简单的说这几个系都得有人来担担子,凭我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好事。“千里马”在哪里呢?就在我的眼前,她们是和我一起上课的青年教师们。
先说那个当年报名人数特多的工程造价专业,它在我担任系主任的房地产系,来给我做系主任助理的是当年和我在一个办公室上课的龚老师,大概是双方太了解各自的为人了吧,我和她交流请他来做我的系主任助理前后时间只用了三分钟便搞定,这段趣闻我在回忆录的前面曾有详细记载。其实从她开始担任系主任助理后,这个系的日常工作我就再也没有管过,都是龚老师在一手一脚料理,当年在一个办公室上课时,她那时担任着一个教研室的负责人,日常表现得很潇洒,在办公室中没有上课时多数时间是带着一副耳机看电脑中的视频,但凭当时我们仅有的一些交流,我完全是知道她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事实上她的工作状况是不负我的评价和期望的。
在准备当年9月份上课的老师们的时候,工程造价专业的压力可以讲是大得难以言状,学生人数爆发式的急增与这个专业历来的教师就较少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个时候我和龚老师都明白需要从头开始培养年轻的新教师。我们开始在各个理工科院校招聘青年教师,特殊的原因使得根本招不到研究生,于是只好破格招优秀的本科生,新招聘的同学们几乎没有教学经验,于是龚老师办了一个新教师培训班,集中给这些老师进行9月1号上岗前的教学培训。应该说这项工作是很有成效的,招聘和培训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年9月开学时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任课教师,这些培训出来的教师后来逐渐成为了教学骨干,为后来建办建筑工程系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贡献。
龚老师做这些工作时,除了招聘教师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去把把关外,其他的事都是她自己在做了,以我对她的了解,完成和做好培训新教师这件事对她来讲基本上不是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这样放大水耙子一方面是把工作压力交给了她,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她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任她发挥和发展。开学不久我就把原来的房地产系更名为建筑工程系,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请龚老师担任了系主任,当然名义上是主持工作的副系主任,当时表面上还请了一位公办高校教授做挂名的系主任,这个时候建筑工程系在校学生已经超过4000,成了四川天一学院学生最多的一个大系。
4000学生的规模几乎相当于一个学生人数不多的学院,一个系主任也就相当于一个院长了,龚老师仍然以她惯有的风格把它管理得有条不紊,这个时候我们都有点惊诧了,我惊诧的是学生规模达到如此数量龚老师仍然驾熟就轻把工作顺利的往前推进,她惊诧的应该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当年在办公室中戴耳机看视频的一介任课教师居然能以一己之力管理这么多的学生和老师,这应该是她的一次骄傲的自我审视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要分析一下一个人会有多大的潜力能有多大的潜力被挖掘和发挥,那就把她放到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之中,除掉了外界不必要约束的自由环境,一个人所能被发掘出来的所有潜力和能力有时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事情还在进一步发展,到了2013年秋季学期,我们已经全部到了远离城区的金堂,这时学校的党委书记因为工作地点距城区太远辞职了,也恰好在这个时候省教育厅确定四川天一学院在这一年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这是当年各行各业包括高等院校都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从组织程序上来讲不能由我负责这项工作,于是我向各方面包括省教育厅和主办方推荐了龚老师,建议龚老师以代理党委书记的名义主持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在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一年,龚老师把这项工作组织和完成得很完美,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表扬。在这一年的工作过程中,为了给龚老师更大的工作空间和平台,我与学院主办方磋商后任命龚老师担任了学院副院长,于是龚老师以党委书记副院长的身份兼任建筑工程系系主任,担负管理4000多师生的工作,这一点在一年多前我请她出来担任系主任助理时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另一位是后来以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身份兼任会计系主任的楊老师,因为我从到四川天一学院起就与她在同一个教研室上会计课程,使得我们日常的接触比龚老师多得多,当然因此对她的了解也更多一些。会计专业也是当年十分热门的专业,报考招生的学生人数仅次于工程造价专业,所以在我接手副院长管理天一学院全院的教学时,便把她从正在休产假的家中拖到了学校,同样也是教师的奇缺使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同样希望她能够像龚老师一样培训和组织起一支能在9月份上课的教师队伍。我们从西南财经大学招聘了一批研三的会计学研究生,也是由杨老师主持对她们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效果不是一般化的好,不仅解决了当年的教学需要,这批研究生后来也成为会计专业的骨干教师。
当年会计系的在校学生人数也接近4000,杨老师管理起来游刃有余,她的工作风格和龚老师炯然不同,龚老师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而她“温良恭俭让”的带着一批研究生小妹妹完成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会计专业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专业,就是当年做会计需要持证上岗,也就是学生毕业之后从业必须要有会计证,这就使得会计系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让学生懂得会计并能实操做账的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考上会计证,最好能有助理会计师的职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杨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我也参与了不少,使得当年会计系的学生都能取得会计证,不少优秀学生还考取了助理会计师职称。
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当年高职高专培养学生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和工作,而会计专业所举办的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层次上都很高,杨老师以自己会计专业研究生科班出生对专业的熟悉,身体力行的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赛,连续几年都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全国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为四川天一学院捧回了多枚金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竞赛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各个学校参赛的学生团队都是在电脑上进行企业实操比赛,要取得冠军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的。
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中,杨老师配合龚老师做了大的工作,作为院长助理她也完成了不少会计系之外的工作。客观的说当初我请她出来主持会计系工作的时候,以我对她能力的了解我是知道是完全能胜任的,主要是后来会计系的规模如此之大,学生将近4000是我始料未及的,好在杨老师不负众望的几年之中把会计系工作组织和安排的井井有条,这再一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只要有好的环境好的平台,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可挖掘发挥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潜能也许自己都不完全知晓。
龚老师和杨老师是和我一起在办公室中待了两年多的上课教师,所以我对她们是比较了解的,其实应该是充分了解的。而当年在天一学院还有其他几位年轻干部和教师,虽然我对她们了解不是很多,但后来的工作状况说明只要把担子压上去并给予她们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她们都能展示出自我的能力把各自岗位上的工作做的很好。比如当年商务系的王老师。是从教学科长走上主持商务性日常工作岗位的,当时工作的急迫性需要我作出在两位人选中确定一位,尽管另一位老师其实也很优秀,但从当时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上看,我在与这位王老师一接触交流之后便判断她是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后来的工作实际状况验证了我的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当年商务系虽然学生不多,不到1000的学生分散在十多个专业中,教师的组织和聘任工作难度其实也很大,王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实了9月份要上课的任课教师,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21)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 (70)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七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六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五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四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三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二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一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十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九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八篇)
路漫漫 吾当上下求索——我的人生回忆(第七篇)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人生回忆(前言) - 01/28/25
- 欧州旅游:中东欧(三) - 01/27/25
- 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城南纪事”(202) - 01/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