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大学”(198)

(续)第十三篇 书山有径 学海无涯——我的“大学”

这十年在民办高校工作中,应该说工作的成就感还是比较好的,我所在的几个学校当时都面临着对我来讲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使我很有兴趣也易于产生激情去努力做好它,这也许是我的天性所在吧。工作中有这些成就,现在回过头来看得益于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比较复杂也有较大跳跃和反差的工作环境。我既在体制内的国营商业和西南财经大学工作了将近40年,对体制内的一些运作特别是高等教育有相当的体会和认识,并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工作积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在市场经济中游弋过,对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的运作机制也相当熟悉,因为自己也当过老板所以对市场经济中投资人的各种状况和行为也能充分的理解,也知道投资人的压力或难处,这样当我对本质上是民营经济的民办高等院校进行经营与管理的时候,既能尽力的和投资方进行沟通,同时也能从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员工的基本权益,在做好了几所学校的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个人也得到了十年民办高校工作的成就感。

其实在成就感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十年我在民办高校中认识有很多老师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在用人方面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和提拔青年教师和青年员工,让这些年轻人能够得到很好的自我发展。其实从工作轻松一点作眼,我本来可以利用我在公办高等院校很好的人力资源条件,聘请公办院校的教授先生们参与我所在的民办高校的办学,但我最终选择和采取的方法还是从这些民办院校的年轻老师和年轻员工中选拔干部,给她们提供一个能很好发展的桥梁和机会。当今天有机会看到这些当年还很年轻的老师和员工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岗位上发展得很好时,我内心也有一种由衷的欣慰。

当几年前我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二次退休的时候,回顾这十年我在民办高校的工作历程,还是有一种悄然的自豪和欣喜,从公办院校西南财经大学退休时,因为户口出生年月的错误我实际上已经工作到62岁,到从民办高校二次退休时已经72岁,能有这样比较长的工作经历,虽然从老年人的身体上休息上似乎有些不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十年的民办高校工作却使我从体制内退休后生活更加充实,这十年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也符合我喜欢挑战性工作的天性,让我感到身心十分愉快,特别是在十年工作中结识了一大批朋友,在与这些朋友的交往中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在这一个十年中,微信和微信群成了人们交流的很重要也是很主要的一个手段,这种方便交流的手段一方面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另一方面好像人们之间意见的分歧也因为这种交流的通畅日益明显和尖锐起来,只要现实中出现一个热点问题,大家在微信上就会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和看法经常是泾渭分明,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三观。当然有些问题还是容易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比如说对一些社会民生问题,医疗呀教育呀养老呀住房呀能不能完全市场化产业化,大家的意见分析还不是很大,多数国人还是认为目前这些社会民生福利问题过分市场化是不太妥当的。但对有些问题,人们的见解和认识往往就很矛盾乃至对立了,比如与美国的关系问题,这几年一直是一个焦点。

关于与美国的关系,目前有二种比较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坚决的反美,认为美国亡我之心不死,现在我们无论在哪方面都有相当有实力了,就是要反击美国对我们的这种挑衅,另一种观点认为还是和为贵,还是应该和美国搞好关系,在世界大家庭中共同发展。个人认为后一种观点是比较正确的,且不说早在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就曾经很明确的阐释了为什么要和美国搞好关系,他说“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从我们国家真正能够富强起来的客观情况看,我们也是在上一个世纪末与美国协调好经济关系加入了世贸之后才富裕起来的,事实证明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才有我们国家和国人的强大和富裕。

当然这十年中情况也发展的比较错综复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似乎在很多问题上与我们的分歧越来越大,所以脱钩的说法似乎占据了主流的舆论。个人认为脱钩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好方法,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应该是一个主流,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点富裕有点强大了就想脱离世界大家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的客观情况告诉我们,确实应该按照邓先生在40多年前讲的,要在与美国搞好关系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中富裕起来,自我的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有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认为我们有十多亿消费人口,自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前的前三十年,我们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吗,实际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实际上在贫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就是改革开放的前20年,因为没有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我们强大富裕起来的步伐还是很缓慢的,这一点凡是经历了这些时间过程的人应该是很清醒明白的,直言之就是不改革开放是没有出路的。

当然实际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好像客观上美国同我们的分歧也很大,好像他所代表和统领的西方似乎也在与我们脱钩,但是个人认为还是要坚持邓小平先生当年所确定的基本国策为好。

与美国的关系实际上牵涉到对美国的认识,我认为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没有表现出来想要占领别人领土的欲望,相反对一些哭着喊着想要加入美国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墨西哥是坚决拒之门外的。美国这种不去占领和掠夺别国领土的基本出发点,就决定了我们是可以和他搞好关系的,就有了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基础,只要能够搞好关系我们还是要尽力的和他搞好关系,在世界经济大家庭中共同发展。

而对有些国家比如北方那只熊恐怕要小心一点,那只熊从来就有扩张自己领土的欲望和习惯,事实上他已经侵占了我们很多国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扩张自己的领土窥视和觊觎南方我们这个大国领土的。不要看这只熊好像近年来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关系很紧张,其实一旦缓和起来他更有融入西方的条件和机会,政治上他本身就是民选国家体制上是宪政,经济上他其实比我们更市场经济化更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文化上他一直宣扬自己是西方欧洲文化与欧美是同根同源,就是宗教信仰他的东正教与天主教及新教同属基督教三大流派,对这只从来就在觊觎别国领土的熊真的要小心一点,特别要警惕它一旦融入西方后对我们的威胁。

应该正视的客观现实是,我们同西方在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上还是有相当差异的,东西方文化也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确实让我们同美国搞好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政治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我们确实还不是完全的自由的市场经济,但这些都不是要影响我们和美国搞好关系的理由,正如习总书记说的“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所以我们要排除一切的困难和障碍,致力于搞好同美国的关系,至于分歧就暂时搁一搁放一放,希望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同美国的分歧会越来越小。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牢记40多年前邓先生为我们开辟美中友好关系时的至理名言,邓先生当时说的是在他讲话之前的几十年中,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裕了,邓先生讲了这番话之后的几十年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富裕强大起来,正是实践了邓先生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与美国搞好关系加入世界经济大家庭才使我们富裕了,所以确实“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希望这一点能够坚持下去,让国家与国人都越来越富裕。

(未完待续)


1 2 3 4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