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的教育观念(238)

第十五篇 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我的教育观念

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一直是我的宿愿,不仅仅是自己终身从事的都是教育事业,更多的是目睹现在教育的现状,种种弊端如梗在喉使人不吐不快。都说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但恰恰就是在这个基石上,我们的现状让人心忧,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在某些方面走入误区,而是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这个根本问题上,需要拨乱返正正本清源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先说说学前教育,也就是现在孩子们两三岁就要进去的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有一个共同的教育培养点就是先要教会小朋友守规矩,这大概是源于我们的老祖宗一句“不以规矩,不得以成方圆”吧。规矩是些什么呢?应该是幼儿园老师们所确定的管理小朋友们的一些规定和方法,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排队要一溜直距离是把双手伸出刚好接近前边小朋友的双肩,坐嘛比较重要的规定是两双小手要背在身后,当然还有发言要先举手不要争先恐后。我不能说这些规定不好,从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也是不错的,但我总觉得这里边什么地方有些不妥,好像有点刻意的束缚了孩子们与生俱来与生俱有的天真活泼率性与好奇,其实也就是小朋友们的个性,日常之事可不可以让小朋友们从小就随和自然一些呢?

这一点应该是几乎所有的我们的幼儿园都在主动为之的,还有一点应该是竞争之中不得不被动为之的,那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的让小朋友们学一些知识,比如识字,比如计数和计算等等,这也不能说是不好,在学前教育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也不是坏事,同样是还是有些感到不妥,似乎让孩子们认识自我和自然在我看来,比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些。我说它是被动而为之,是因为要学习这些也许不是幼儿园的初衷,但在外界特别是家长们的压力下,为了竞争他们不得不把这些内容引入到幼儿园中作为一种日常课程。

说到学前教育幼儿园中这些情况,也并非有批评之意,毕竟是对小朋友的教育嘛,怎么样做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只是想说明的一点是,在对小朋友进行学前教育时,指导思想和引导方向是很重要的,个人认为如果能够从小就鼓励他们张扬个性,少一些约束不要让他们被规矩所束缚也许更好些。至于知识的学习嘛,与其提早的去学习那些该在小学中去学的东西,还不如多一些对小朋友们好奇心的引导和激发,让他们有关心或了解大自然和自我的欲望也许更好些。

当然在我们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的主办方和老师们所进行的管理和教育孩子们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有点莫名其妙的命题之下,孩子们的家长其实是疯狂的,她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在怀孕和胎教中就有了,更不用说在学前教育中会对幼儿园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希望与要求,在家长们的迫切下我们的幼儿园当然也就只能这样了。

进入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不太好的情况便逐渐显现出来了,除了仍然有学前教育幼儿园那些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少年们成长阶段中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两者如何妥善处理。漫漫六年的小学学制虽说时间不算短,但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都也不少,以两门主课语文和数学来说吧,首先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象形字得一个一个字的去认识,两三千的汉字要耗费不少时间让老师们教会学生认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问题是现行的教育和教材体系又弄出了词义和语法的概念,词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之分,句子有主谓宾定状各种成分,这让小学生们学习自己母语的难度增大了。

我们的老师们似乎很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也许是儒家“师者传道授业解感也”的影响吧,其实把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兼而有之也很不错,但我们的老师们似乎把授业做得更好些,传道嘛好像很抽象,至于解惑似乎忙于接受知识的学生们有点顾不上提出问题。小学数学的学习这种知识的传授上就更为明显,老师们要让学生们认识数,要弄清楚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更要一步步的学会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难度更大一些的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面对这种比较緊重的知识讲授,对少年们进行智力开发的事也许要让一让路,何况知识的讲授也是智力开发也蕴含着开发智力的内容。要说在现行的整个小学教育机制中没有专注过少年们的智力开发也并不符合客观事实,在我们小学数学中有一种叫做奥数的东西,全称叫奥林匹克数学,不仅有讲授与学习还有竞赛,据说奥林匹克数学的初衷就是要开发小学生们的智力,不过这种说法作为数学专业老师的我是不敢也不能苟同的。因为纵观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的很多内容,很多都是如果少年们今后学习了代数之后就比较容易解决的应用问题要让孩子们用小学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

曾经见到过一道小学三年级的奥林匹克数学题目:“一盘饺子爸爸自己吃剩10个,妈妈自己吃剩15个,小李自己吃剩21个,三个人一块吃正好吃完,这盘饺子一共多少个?”这个题目用小学数学来解决是要分析出三个人各吃了三盘饺子剩下10+15+21=46个,因为三个人一起吃正好吃完,那么这剩下的46个饺子应该是三盘减去一盘也就是二盘,所以46÷2=23是一盘饺子的数量。看起来这个分析解题的过程还是挺不错的,也许对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智力也不是没有好处。但是这个问题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就是一个小儿科问题:设一盘饺子有x个,那爸爸就吃了x-10个,妈妈吃了x-15个,小雨吃了x-21个。三个人一起吃正好吃完一盘,那就有(x-10)+(x-15)+(x-21)=x,解之x=23,也就是一盘饺子是23个。考虑到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上初中一年以后就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种当然也能起到一定智力开发作用的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效果就需要探讨了。

当然说到的这些还仅仅是现行小学教育体系的一些表象,还不能说这之中有什么很大的问题,有些本来就是无可奈何之事,比如那两三千个汉字需要老师一个一个的教孩子的们认识。虽然没有构成太大的问题,但有些地方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改进一下,比如语文学习中不要太去强调词汇的词性和句子成分,汉语是少年们的母语,特别重要的还是需要培养他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不是去分辨清楚不同词性的词汇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又如数学中的这部分奥林匹克内容,虽然也不否认它有一定的智力开发作用,但让小学生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不断的用小学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那些用代数能很容易解决的繁难问题,可能也有一个是否必要或者至少有一个“度”的问题。

已经说到的这些情况还真不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在那根升学指挥棒下的种种混乱与缺失。虽然我们现行的小学升初中按照规定是没有考试的,但这只是明处的规定,暗地里各种各样的择校考试至少是择校考核是比较普遍的,正是这种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或考核才催生了小学品质的分化,当然也进而催生了优质小学的高价学区房概念。

众所周知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主要指的是小学而不是学前教育,升入一个好的中学要从小学开始使得家长们为让孩子读一个好的小学疯狂,这种疯狂不仅是表现在入学之初的学校选择上,更是持久的表现在对孩子就读的小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敲打和推进上,近乎疯狂的家长们在进行学校间的比较与攀比时,会明里暗里有形无形的向孩子就读的小学校提出各种教学要求。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当然也有学校自己在校与校竞争中的拼搏因素,我们的小学教育便更在知识的讲授学习上更下功夫更注重了,因为在小升初的考试或考核中,孩子们之间能够拉开差距的便是知识的成绩也就是分数。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的小学基础教育逐渐的成为了知识讲授和学习的场所,让少年朋友们学习和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以参加小升初的考试或考核,去取得一个好成绩变成了我们小学的工作努力方向,于是我们小学基础教育的初衷被淡莫了,智力开发在知识讲授面前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我好像在文字中说了很多家长的疯狂以及学校的无奈,其实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这个教育机制,也就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这种导向让我们的小学基础教育走上了本不该走的迷途与歧路。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1 2 3 4 5 18 19 20 21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